窟窿山的傳說

隆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奇山異水讓這裡英才輩出,勤勞勇敢使這裡創造出燦爛豐厚的歷史文化,世代傳頌在廣大群眾中的各種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瑰寶之一,它猶如血液和基因一樣,生生不息的流淌在山水之間,滋潤著一方人的成長。


窟窿山的傳說


窟窿山的傳說

從隆化縣城驅車向北20公里,在前往尹家營鄉的路上,經過一處風景秀麗的村落――上京堂村,這裡一直流傳著有關窟窿山的傳說。

窟窿山的傳說


窟窿山,顧名思義,就是在巍峨挺立的山峰頂上,有兩個巨大的窟窿,從遠處看,好像山的巨人頭上長的一對晶亮的大眼睛,默默的注視著這個大千世界。整座山有400米高,在山頂部的山口處,有一石屏風相連,在這個巨大的橫斷面上,有兩個連拱形的窟窿,兩個窟窿一大一小皆呈三角形,大的底寬12米,高15米,小的底寬8米,高10米。在春夏季節,兩個窟窿山風呼嘯,清新涼爽。

窟窿山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位神仙叫二郎神,當年二郎神擔山追趕太陽,走的實在太累了,便頭枕著東山倒地睡著了……。一覺醒來,一伸懶腰,這個二郎神力氣太大了,兩個拳頭把山捅出了兩個大大的窟窿,一隻手向旁邊信手一按,眨眼間山上出現了一個深深的山洞。後來人們便把這座被二郎神兩個拳頭捅出窟窿的山叫窟窿山(又叫二郎山),被他用手按出的山洞叫仙人洞。捅出的那兩塊巨石飛出了十多里落到平地裡,如今在承圍公路東邊褡褳溝口就長著兩座小山,一大一小,當地人稱“鴛鴦石”,兩塊石頭隔路相望。

每到踏青時節,人們成群結隊攀登窟窿山,山上游人如織,歡歌笑語,好不熱鬧,給這裡增添了無限生機。

花園山與摞摞石

站在九屋營村口向北眺望,有座突兀的山峰,巍峨聳立,滿目蒼翠,這就是當地傳說中的“花園”。

窟窿山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座山上有一個放羊娃,從小沒爹沒孃,人家叫他“羊娃兒”,白天給財主放羊,夜晚就住在山上的小草屋裡。這一天,羊娃兒照常上山放羊,山坡上青草茂盛,珍珠般的羊群在翠綠的山坡上自由自在、咩咩的叫著,羊娃兒躺在樹下的石頭上,吹著舒爽的涼風,不知不覺睡著了……。睡夢中,彷彿看到周圍山上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紅得如火的山桃花、粉得如霞的芍藥花、白得如月的月季花競相綻放,一串串靚麗的迎春花如火如荼,爆紅的野杜鵑爭奇鬥豔,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猶如一幅美麗的壯錦。天庭之上王母娘娘蟠桃園裡的桃花仙子似乎嗅到了人間沁人心脾的花香,與一群仙女悠然飄來,她們被人間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偷偷下凡來到了人間,徜徉在綠水青山之中,唧唧喳喳,有說有笑,忘情的欣賞著迷人的景色。

窟窿山的傳說


一陣清風吹過,羊娃兒醒來,猛然發現自己身上蓋著一件漂亮的衣服,他連忙起身,看見身邊坐著一位美貌的桃花仙子,於是倆人便攀談起來。桃花仙子見羊娃兒忠厚老實,為人誠懇,就愛上了羊娃兒,他們在山上的小草屋裡喜結姻緣。後來,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取名“楊二郎”,就這樣一家人過起了平靜而幸福的生活。從此,這座山就叫“花園”。

窟窿山的傳說


二郎天生神力,後來在雲展大仙的指點下,刻苦學習本領,漸漸學會了六韜三略、百般武藝、七十三變。

在花園山下的一個山坳裡有一座小山,山頂上有一條型巨石,長約七、八米,厚、寬各兩米左右,重達幾十噸,被稱為“摞摞石”。傳說摞摞石是楊二郎練功時從旁邊不遠處的山坡石縫中掏出來放上去的,仔細看來摞摞石的形狀與旁邊的石洞頗為相似,雖經多年風雨侵蝕卻依然穩如磐石。其神奇之處就在於,登上山頂,一個人用力擁動,摞摞石會發生輕微晃動,若兩個人一起用力則紋絲不動。

窟窿山的傳說


在小山的旁邊有一處水泉,甘甜清涼,清澈照人,四季長流,即使大旱之年亦未曾乾涸。當地村民只用一些石塊簡易地將它圍了起來,在天熱的季節里人們隨意飲用,從不會引發腸道疾病。

窟窿山的傳說


現如今,摞摞石和水泉依然神奇如故!

皇封的小米

清初,隨著疆域拓展,摩柯場川(即現在的尹家營鄉一帶)有了人煙,當時這裡水草豐盛,土地肥沃,人們多以開荒種植禾穀植物為主,他們春種秋收,辛勤耕作,繁衍生息,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人們豪歌:“棒打狍子瓢舀魚,摩柯場川產金米。”後來,摩柯場川人向皇家納稅均進貢小米。

乾隆年間,摩柯場川曾經被乾隆皇上御封為“米糧川”。傳說這年秋天,乾隆皇帝從木蘭圍場狩獵返回,一時興起,便脫離衛隊,由著性子馳騁在遼闊的燕山大地。 當來到一個山青水綠、風景秀麗的小村莊,放眼望去,周圍一片片沉甸甸的穀穗就象大海的波浪一樣隨風翻滾,好一派豐收景象。田野裡,農民正忙著秋收……。皇上不禁感慨,這裡真是一個安祥靜謐的世外桃源呀!

時近午時,一股濃郁的穀米清香沁入心脾,皇上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媽媽從飄著炊煙的小院裡迎了出來……。不多時,裡屋土炕的方桌上飯菜已經準備好了。幾碟農家小菜,皇上吃得比御宴可舒服多了。

那金黃小米的清香、純樸好客的農家,還有那位慈祥的老媽媽,皇上望著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戀戀不捨,忽然看見清澈的小溪邊有一塊磨盤大的石頭,便揮毫寫下“米糧川”三個大字。從此,黃澄澄金燦燦、米質柔潤、香氣撲鼻的尹家營小米譽滿京城。

當年被皇上御封為“米糧川”的地方就是現在尹家營滿族鄉包括九屋營、張家營、尹家營一帶的土地。

有專家曾經研究過這裡的地理和氣候特點,一條小河從上溝發源,經銀山、九屋營流到張家營、尹家營,四周平緩的小山若隱若現,形成一個微型的小盆地,當地土壤層厚且營養豐富,穀物生長期採光時間相對較長,所產小米香味更濃更淳更正,真的很好吃!

窟窿山的傳說


在當地,就是這樣的一個個故事,編織著一個個充滿想象的童年,百姓們一代一代的傳承,就形成了一方水土的氣質,這樣的氣質聚集在一起就凝結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