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曹魏之曹仁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人,168年出生,223年因病去世,享年56岁,曹魏创建时期主要人物之一,谥号忠侯,官至大司马,封陈侯。

《三国志》对曹操和曹仁青春期的表现都有记载:曹操,“任侠放荡”。“放荡”而已,也就是好玩,喜欢刺激,何况还“任侠”,即使是和袁绍抢人家的新娘,也只是为了恶作剧,并无更深的动作。曹仁,“少时不修行检”,不注意品行修养,行为不够检点,这就比“放荡”情节严重了,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曹仁的祖父曹褒和父亲曹炽,曹褒官至颍川太守,地方要员。曹炽官至侍中,是皇帝身边的人。曹仁年轻时都干了什么呢?“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什么是“阴结”?“阴结”就是“三不知”:家长不知,政府不知,地方不知。当时黄巾军起义,所谓的“豪杰并起”就是做一面旗,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组织一支军队,参加对黄巾军的战斗。

曹仁“阴结”的这些“少年”,就是一些小混混小流氓,陈寿为什么在“阴结少年”前为曹仁加上“豪杰并起”一语呢?这很可能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为投军前的曹仁加点光环。魏晋系统的陈寿,怎能抓住魏国革命老前辈年轻时的“小辫子”不放呢?再说,也可能曹仁后来成为大将,无人敢说他当年的坏话,若有,可能也早就被曹仁“和谐”了。

189年,曹操陈留起兵,实现了从年轻干部到年轻领袖的飞跃。曹仁带着自己一千多马仔来到了曹操面前:哥,以后我就跟你干了。曹操大手一挥任命曹仁为:别部司马、厉锋校尉。

据《三国志》,曹仁成名于讨伐袁术的战争。那时也就是一个东郡太守的曹操还在为巩固根据地而奋斗,自己羽翼未丰,又有夏侯惇、夏侯渊这些出来比较早并且与曹操同龄的人,所以没有给曹仁很多戏份。结果曹仁在讨伐袁术的战斗中“所斩获颇多”。“斩”,是说明曹仁冲锋陷阵,武功高强,“镇压”了袁术阵营的不少人。“获”的含义应该有两重,一是缴获军用物资及战马、军粮等,二是攻城拔寨。

曹操东征陶谦的先锋就是曹仁于是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曹操宛城之败时,议郎都骑曹仁独领一军,攻打张绣属地的城邑,俘虏了三千多人,分散了张绣的精力。有了曹仁的掩护,曹操得以逃脱。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绍趁曹操主力在官渡与自己对峙时,派遣刘备率军攻略曹操的后方,大批郡县开城投降。韩荀又于西路试图切断曹操西路的补给线,曹氏集团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曹仁带领少量骑兵就大败刘备,收复所有叛变的郡县,又于鸡洛山大破韩荀军。袁绍军队闻曹仁之名而丧胆,袁绍再也不敢分兵骚扰曹军。曹仁又与徐晃、史涣等人联合出击,烧毁袁军粮车。

在官渡之战中,曹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栋梁作用。没有他击败刘备和韩荀的军队,曹操后方不稳,是不会完成对袁绍的蓄力一击的。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被迫北还。说曹仁挡住了周瑜的追击,周瑜带着数万人赶来,包围了曹仁驻守的江陵。周瑜以绝对优势兵力,却不能尽快地攻下江陵。周瑜的数千前锋先抵城下。经验丰富的曹仁决定先发制人,趁敌人立足未稳,挫其锐气。他招募了三百人的敢死队,派牛金出城挑战。

曹仁派出的三百人的敢死队,很快就陷入了包围之中。长史陈矫看见牛金部众在敌军中即将覆灭,吓得面无人色。曹仁大怒,吩咐左右牵马来。陈矫等人连忙拉住他,劝道:“敌人势众,不可抵挡啊,就算是放弃了几百人吧,将军切不可以身冒险啊!”曹仁不听,披甲上马,带着手下几十名骑兵出城而去,直冲入敌阵。于是,牛金等人获救。但是,还有一部分兵士未能突围,曹仁再次冲入敌阵,杀死数名敌军将士,把那些兵士解救出来。敌军还军退去。

一年多之后,曹仁弃城而去。战后曹操封曹仁为安平亭侯。在曹仁死守争取的这一年里,曹魏恢复了元气,方得以不惧蜀吴的威胁,在三国鼎立中占据了攻势。在曹魏大厦动摇之时,曹仁再现曹氏第一人的风采,起到了栋梁的作用。江陵之战,真要曹仁和周瑜分出胜负,那也很明显的。

周瑜挟赤壁之战的胜势,曹仁处赤壁之战的败势;周瑜背后有吴国强大支援,曹仁却是孤城苦守;周瑜率军数万,曹仁却是兵微将寡,周瑜面对曹仁,全无优势耗时一年,却打不下江陵,最后却让曹仁全身突围。周瑜在其间一次战斗中右肋中箭,伤势严重以至于卧床不起,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虚构他被诸葛亮气得箭疮迸裂而死提供了史实依据。

219年,赤壁之战中的行征南将军曹仁,被拜为征南将军,以前是代理,现在转正了,并且还假节。公元219年(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大将关羽统兵北伐襄樊地区,直接对飙曹仁,关羽率大军气势汹汹向樊城扑来。曹仁以数千人死死守住樊城,曹仁沉白马盟誓,示以必死。

当时,曹仁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天不时:汉水暴溢,城墙浸泡;地不利:南方作战,北军不习水战;人不和:于禁七军投降,自己以数千人敌七八万人。所有人的分析,都得出同一个结论,曹仁必败。就连一向对曹仁格外器重的曹操,心里也没了底,一度准备迁都。

曹仁最终却坚持到援军的到来,成功打退关羽。关羽不敢前进是因为怕曹仁抄他的后路,如果曹仁弃城而走,黄河以南都将不会是魏国所有。

220年,曹丕继位,即拜曹仁为“车骑将军”,并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荆已为东吴所有,益又为蜀汉所有,扬者,魏吴各半也。曹丕其实是将对蜀和对吴的军事统统都交付于曹仁了。曹仁还给死去的父亲赢得了封谥:“追赐仁父炽谥曰陈穆侯,置守冢十家。”

不久,夏侯惇死,曹仁进封大将军,又封大司马。223年,曹仁去世。在大司马的位置上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