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翻譯《道德經》太繁瑣,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小康說說


有人說翻譯《道德經》太繁瑣,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本人認為不存在叫翻譯,只是如何解讀《道德經》並使之通俗易懂。建議撐握幾個關健“字”要點,深刻理解其內涵,就可達到通俗理解:

01“然”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道德經》開篇就講到,大地與人類關糸密不可分,大地負載和生養萬物,人類生存不可離,人類必然要遵循和效法地的行為。

地與天的關糸也同樣密不可分,大地需要天氣氣象,雨水甘露,四季分明等等都離不開天的作用。

為此,天,地,人三者關糸引申到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關係中,也同樣要和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一樣,應該遵循自然而然法則,處理人類社會各種關係(人與人,事與事,人與事,人與社會,事與社會等)。這就是道家思想哲學理論基礎,就有了“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道家學說。

02“道”的內涵

《道德經》中哲學思想核心就是一個“道”字,其內涵解釋就是“無”,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具體說無為自然,無慾不爭,無形自化,無動清靜,無強柔弱。

“道”並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世界的本真(自然現象),自然的規律。

“道”的引申很大,天道,地道,人道。“天地之道”就是宇宙的本原,變化規律、認識方法等等都在天地之道中。“人生之道”就是見素抱樸為人,復歸嬰兒養生,無為而治管理等等都在人生之道中。

03“德”的表現

《道德經》中的“德”和“道”的關條,反應“德”在“道”中的表現。

“德”是“道的具體表現”“道”是“德”的實際內涵。“道”是無形的,抽象的,見不到摸不到的,而“德”的表現是外顯的。“道”為體,“德”為用,兩者是不可割開的。

“上德”不是有意地表現出德性,是無意的行為,是自然而然德行表現,這才是真正的有品德。

“下德”是刻意地表現出德性,有目的行為,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達到某種目的德行表現,這是假的有品德。

04“反”向運動

《道德經》高度概括了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指出了事物無不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向相反的方面轉化是“道”自身運動的結果,這就是“反”向運動規律。

人總是要按照宇宙間天地的運行變化形成“道”的規律來作反向運動。反向來思考問題,在人的思想上形成逆向的思維方式來為人為事。這樣反而復得而人生事業一定成功。

“反”其實就是一種“陰柔之術”,也是自然而然的處世智慧,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得到別人的尊重哲理。強求反而不得人心。

綜上所述

以上就是解讀《道德經》中需要撐握的重要點,四個“字”及其含義。《道德經》全文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自然而然”,“道”,“德”,“反”這幾條主線。只要深刻理解到這幾個字的內涵,對通讀《道德經》全文,一定會得到正確理解。

其實《道德經》著作,並不繁瑣,文言文程度並不很濃。有初高中文化水平還是可以讀懂,只需反覆讀熟,抓住重要點,是可以理解到的。當然,還在於讀者本人要感興趣,否則,就會感到繁瑣。

總而言之

《道德經》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著書立學。為道家奠定了理論基礎,就是“道”,並以道法自然智慧哲理,為人們打開智慧大門。

讓人們改變人生的態度和生命方式,從中獲得心靈的安寧,從容和靜美,圓滿走完自己的一生。


劉夢輝1445414400581


有的文言文需要翻譯才能明白,比如《離騷》《九歌》,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以及《尚書》《黃帝內經》 等,不翻譯,裡面許多古語內涵已經與現在的完全不同,古地名、古物件、表達方式亦不同,如若不翻譯,普通大眾如雲裡霧裡,不可言喻,即就是再優秀,也被打入塵封的烙印。然而有的文言文翻譯之後失去了其原有的韻味,比如《詩經》中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總不能說,兩隻鳥兒相對叫,河洲之中相對立吧。這樣的話,詩歌就失去了原有的意境。再比如《論語》的名不正則言不順也是不需要翻譯的。而《道德經》更是不需要翻譯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些話語只需背誦下來,應用他,比如“玄之又玄”等,然後慢慢去領會,慢慢去體驗,慢慢去悟道。當然,必要的註解是必須的,畢竟普通人還達不到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要靠現代白話文引領一番的。


嵯峨閒人


恕本民科直言,老子早就明白無誤地告訴諸位: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致無為,無為無不為。

做學問是做加法,可悟道卻是做減法! 道德經讀懂了,就三個漢字:道!玄!德!

可現在的所謂國學家非要故弄玄虛,洋洋萬言,廢話連篇,卻離題萬里!

大道至簡!

切記!


外星文明新時代


其實,像《道德經》這樣的經典,還是應該原文去讀,才能得到精髓。

經典本來就是凝練的,是多一個字就多,少一個字則少,而且是力求極簡表達,能一個字說清楚,不會去長篇累牘,這就是經典。

當然,為了普及,做一些解說、解釋、典故出處說明,這些是必要的,但全部譯出,就多少有些沒必要。何況,沒多一道翻譯,就無形多出一道“我認為”。

“聖人作經,固無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著文句。”


文化傳習


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大至天地,小至塵泥,到修身、養生、處世、治國,萬象森羅,盡收眼底。

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叫做 ‘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 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黑格爾(1770—1831)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

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紀曉嵐


百將文化藝術


《道德經》從為人、為君。周易、數醫!占卜、命理,連山、歸藏。括含多學、中國文字,字同易不同。話語字各述,上等智慧悟大道;中等根性為作人;愚人智慧為仁君!大道書窮!言傳各法,三教九流!都會從道德經中得道收穫。註解:千差萬別!精明人挑版本,愚人讀為人!


錯家塘令演喬


我也這麼認為,道德經本就是微言大義的書籍,你如果強行翻譯,可能曲解其中意思。

如果想要研究道德經,希望有一定的生活閱歷,歷史知識儲備,以及文言文基礎。不然,光靠道德經的翻譯就想了解其中奧義,那無疑是南轅北轍。

我不建議閱讀道德經翻譯或者註釋本,當然如果你有自己對道德經的見解了,可以參考蘇轍等名家的註釋。


史學發燒友


繁索嗎?!老子就伸一個指頭,天地悉皆歸了!"道德經"三個字,就統御了五千言了!說翻譯此書繁索者,在玩文字遊戲,未臻真境也!





道自來居easy


用繁瑣證明自己高深 ,其實狗屁不通。用一個字解釋就是道,兩個字解釋就是陰陽,四個字解釋就是動態平衡,最簡單易懂的解釋就是,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動態平衡關係決定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存在和發展。


悟宇之道


道就是上帝,道成肉身來到人間,與人同住。耶穌基督是生命,是光,是上帝!上帝就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