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重担,责任在肩

到了防疫一线一定要做好防护,家里有我,你安心战斗,记得将我的那份力也一并使上,等着你胜利凯旋。"2月2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副主任医师段志胜随江西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妻子幸莉萍送别时说道。

段志胜的妻子幸莉萍是赣医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副护士长,自疫情发生后,一直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用无私奉献传承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同为重症医学人,近年来,医院每逢重大医疗救治任务,夫妻二人总是冲在最前面。

勇挑重担,责任在肩

疫情面前显担当,危难时刻践初心,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段志胜立即写下请战书,请求去最危险、最需要重症医师的救治前线。当得知医院要组建江西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时,他主动请战,坚定加入援鄂队伍。"没想到第一次拥抱你,是以逆光飞翔的姿态,你好,武汉,这次的目的地不是檐角飞翘的黄鹤楼,不是车水马龙的长江大桥,也不是樱花盛放的浪漫武大,而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隔离病房。"2月20日,段志胜在第一篇援鄂日记中这样写道。

勇挑重担,责任在肩

他常说:"我是重症医生,我必须冲在一线。"段志胜随医疗队到达武汉后,在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小军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最新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反复练习防护用品穿脱方法与流程,他调侃地说:"脱防护服就像拆炸弹,得小心翼翼,丝毫不能马虎。"

在正式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号楼12楼东区隔离病房当天,医疗队接到通知,下午要转来30位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任务紧急繁重,责任重大。身为医疗组副组长的段志胜,当机立断,向领队徐小军主动请战,要求第一批进入病区收治患者。病区收治的大部分为基础疾病或重症化倾向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主要以口服药物和心理疏导为主。虽然隔着口罩看不清患者的表情,段志胜从他们的眼神就能看出他们对重返美好生活的渴望,看到这样的眼神,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他认真询问患者病史,细心观察患者病情,详细制定诊疗计划,仔细记录患者诊疗经过,重重的防护装置让他呼吸变得困难,护目镜被雾气所笼罩,他只能把步伐、语速稍稍放慢,但仍不敢停下手中的工作,一直奋战到深夜。有位65岁患者入院时述胸闷难受,眼神里透露出满满的恐惧和焦虑,段志胜立即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氧疗和心理安抚,根据患者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情况逐渐好转,肺部炎症病灶明显吸收,得到患者暖心称赞。

"能看着你们情况逐渐好转,看到你们一批批痊愈出院,是我们医务人员前行最大的动力,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段志胜在查房时由衷说道。接到中南医院联合医务部通知,从各支援医疗队抽调医护人员组建ICU支援团队,协助中南医院ICU医护做好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时,段志胜又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要求加入ICU团队。

勇挑重担,责任在肩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段志胜在工作中一直稳扎稳打,不急不躁,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作为科室ECMO小组骨干成员,他不仅要完成医院和科室的防控任务,还要经常下县区医院指导协助安装ECMO。就在援鄂前不久,前往信丰县为一例不能排除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安装ECMO,奔走在防控一线,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无畏精神。

勇挑重担,责任在肩

在他勇敢逆行的背后,是家人最深厚的关爱和无私的付出。他与妻子幸莉萍在生活中是知己,在战"疫"中是战友,夫妻二人同心同向,并肩作战,帮助患者和死神较量。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早出晚归,三岁的小儿子总是等不到爸爸的拥抱,却也不哭不闹。已上初中的大儿子除了缺少陪伴,需要更多的是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坚持在疫情前线的段志胜来说,内心有过犹豫和畏惧,也想好好陪伴孩子。面对疫情,他更想成为孩子心中最勇敢的爸爸,在心底把孩子当做自己最坚实的"铠甲",与疫情抗争到底,不胜不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