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似出非出,似打非打,出招敏捷、收招迅速、如猫捕鼠、如箭在弦……大仓桥两岸春意萌动,桥上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庄泾船拳的第八代传承人周龙弟携两名弟子戴口罩录制课程视频,一招一式、一舞一动给大家带来居家防疫的新选择。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庄泾船拳作为松江特有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源自松江府城西仓桥乡庄泾村,距今约260多年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约1754年),祖师郁光明从少林寺学艺归来后,吸收少林拳术的精华自创庄泾船拳,并把一身功夫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乡亲们,同时立下了“练武强身,不可伤人”的祖训。“拳出庄泾”一句话,使庄泾船拳拳术声名远扬。

明清时期水网密布,松江府成为当时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清乾隆年间,每年上百万石的税粮从松江市河出发,运往京师和指定的公仓。为抗击水上匪贼,庄泾村有二三百户农民都练武功,练武之风渐盛。庄泾船拳多用推、挡技术,借力打力,全靠上半身力量与对方抗衡,用巧力将匪贼推下船只。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由于早年习武在船头身动船晃,习武人要“桩牢身稳”,船拳讲究以身为轴,一般在原地转动,周龙弟介绍:“后来由于漕运没落船只不再经此北上运粮,庄泾船拳演化到陆地。船拳的动作幅度只有一张八仙桌大小,所以防疫期间很适合在家中练习。”

周龙弟13岁师从庄泾船拳第七代传承人庄会良。几十年如一日,周龙弟每天早上花2、3个小时练习挖掘,如今68岁的他,依然面色红润、身强体壮,“练习船拳好处颇多,庄泾船拳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长期习练可以增强肌体的活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舒筋拔骨之用,有延年益寿之功。”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庄泾船拳的拳术套路共有6套,包括少林山拳、杨家拳、八黑拳、八红拳、六进拳、50式组合拳,其中50式组合拳舒展大方的肢体动作结合腹式呼吸的吐纳富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周龙弟介绍到:“练武器械方面常用的有刀、剑、木棒、竹鞭杆、木拐杖、钢管双节棍等,表演性也比较强。”

周龙弟1976年开始在松江教授庄泾船拳,如今也有40多年了。现有固定弟子二十几位,仲峰和徐美红跟随周龙弟学习庄泾船拳两年有余。仲峰体态轻盈颇有少侠风范,他原来一直学习打太极拳,偶然机会遇到周龙弟改习庄泾船拳,“太极拳讲究是松静柔和,庄泾船拳更看重内力和气息,需要调动五脏六腑传达身体的力量,长期练习能提高心肺功能。”而对于女弟子徐美红而言,内力的修炼和内心的平静是她坚持学习船拳的一大动力:“以前我总是头痛,会有心神不宁的感觉,如今学习船拳两年了,常常跟着师父在醉白池、思鲈园打拳,练习时有一种吸收天地精华的感觉,练得久了心也慢慢沉静下来了。”

涨姿势!松江这套非遗拳脚竟师从少林

庄泾船拳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怀着天下武术是一家的初心,不断吸收各派的武学精髓,如今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在上海民间武术中脱颖而出。永丰街道老城办工作人员介绍:“庄泾船拳是漕运文化中组成部分。去年7月,庄泾船拳入选第七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们正在着手让庄泾船拳在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里展示,未来也设想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中提供一个场地用于展示和传播庄泾船拳。”

文字:樊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