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我來武漢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編劇六六為何惹眾怒?


我是桑梓。

今天我們來談談吃人血饅頭的事兒。

大半個月前,耀客老闆呂超邀請編劇六六參與國家任務,寫抗疫故事。

她當場拒絕,給出的理由是:不喜歡吃人血饅頭,不喜歡歌功頌德。

“幸虧我來武漢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編劇六六為何惹眾怒?


但轉眼間,她就去到了武漢。

一字一句,刺痛了不少公眾。

尤其是那句被人詬病的“幸虧我來了,再不來素材都沒了。”

“幸虧我來武漢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編劇六六為何惹眾怒?


什麼叫“幸虧”?

什麼叫“素材”?

武漢人民所經歷的苦痛,2000多位家屬的犧牲,難道只能算是素材?

“幸虧”倆字的背後,更加揭露了六六的無知、無德。

相比起疫情時的悲傷情緒,她更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

武漢的氛圍現在應該是莊重的、嚴肅的。

雖然疫情一天天在變好,但別忘了,在武漢還有2000多個家庭,依舊沉浸在親人去世的悲痛中,醫院裡的醫生依舊在不捨晝夜、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病人搶救。

也許在六六眼中,每一個痛苦的、悲慘的家庭,都可以通過文字物化他們。

但這樣的文字,未免也太過於輕浮了。

六六在文中記錄了這樣一件小事,講述小區業委會給居民送魚。

“剛剛回來酒店,發現隔壁小區廣場上人聲鼎沸,還以為要鬧暴動。”

這種反應,也讓人覺得她對武漢缺乏瞭解。

還有一篇文章,她命名為“採訪結束時的彩蛋”。

“幸虧我來武漢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編劇六六為何惹眾怒?


艱難的收官時刻,在六六心中卻成為了綜藝節目時的彩蛋?

這不是樂觀,這是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武漢人的挑釁。

“今天去方艙,採訪病患的時候,她們一開口就是感謝政府。我戲謔他們,為何不謝謝醫療團隊,他們誠懇的回答:醫療團隊是政府派來的。”

我真是無法想象,這竟然是著名編劇六六能寫出來的文字。

開口就感謝政府,難道不應該嗎?

若不是政府的盡心盡力,你哪能看到這一片安寧景象?

“幸虧我來武漢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編劇六六為何惹眾怒?


而“戲謔”這個詞,意為用詼諧有趣的話開玩笑,貶義詞居多。

對患者用這個詞,您覺得合適嗎?

網上還流傳著一張截圖,聲稱看到“被派去武漢搞創作的某知名編劇的朋友圈,感覺她就像是領導視察,所有的醫院人員都要夾道歡迎她。

“幸虧我來武漢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編劇六六為何惹眾怒?


我一直認為,深入底層的文字,才更能打動人心。

而像六六這種,明知武漢疫情已經接近尾聲,卻偏偏這時候來體驗生活。

那她記錄下的感人故事,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武漢人民的真實遭遇和心境歷程?

抱著一副領導視察的模樣,遠不如去當一名志願者來得實在。

“抗疫已近尾聲,你看到的是一片安寧。也許殯儀館裡冰冷冷的骨灰盒才能提示武漢的悲壯。”

編劇六六,身上一直有股小家子氣。

她的作品,不是狗血人生就是三觀盡碎。

而且她本人,嘲諷西安交大自殺博士、發表地域歧視言論,還說名校的女孩都是去釣金龜婿的。

就算我相信她的能力,我也無法相信她本人。

“幸虧我來武漢了,再不來素材就沒了”,編劇六六為何惹眾怒?


一個創作者,首先要有悲天憫人的良知,要有鮮活跳動的同情心。

對別人的苦痛能夠有所體會,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會有血有肉。

可是很顯然,六六隻是一個旁觀者。

即使她去到了武漢,她也無法用心感受這兒的一草一木。

畢竟當一個作家親臨現場,預備俯視人間的那一瞬間,已經是處於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了。

“作為武漢人只想說,我們的故事自己有嘴、有筆、有數,不需要‘不相干’的人來替我們記錄,我們不是你創作虛情假意題材的素材。”

微博用戶林鈺星的評論說出了不少武漢人的心聲。

2020年的武漢疫情是一樁提起就令人心痛的話題,我們不需要矯情裝飾的文字,更不需要所謂的高高在上的作家。

他們是鮮活的生命,不是冷漠無情的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