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惨遭贬谪,流放之前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大多数人都会背

林则徐惨遭贬谪,流放之前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大多数人都会背

说起林则徐,大家都会想到两件事:一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他"虎门销烟",不畏英国政权;二是,他那句著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其实出自林则徐的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 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生于1785年,1839年虎门销烟的时候,他已经54岁了,可是仍然为了中国在抗英一线奔波。可惜,清朝畏惧英国的势力,将林则徐革职贬谪。又过了三年,1842年的时候,林则徐又被流放去,辞别妻子的时候,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也因此诞生了那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惨遭贬谪,流放之前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大多数人都会背

虽然朝廷贬谪他对他不公平,但是他还是默默忍受,自我安慰调侃,同时坚定了爱国的决心。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对于离家在外这件事,一笑置之就好,不用内心感到悲哀,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心胸开阔、旷达自适。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时事很难从没有过错中建立,达官也不是生来就有的。


这句话里,林则徐自我安慰的意味十分明显。他因为虎门销烟遭人诬陷,被贬流放。但是,他并不后悔抱怨,而是认为这些委屈只是暂时的,在经历一番风雨后,一定可以再见彩虹。就好像"时事"得从"过"中立,"达官"是从后天来的一样。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经历过风雨涛浪后,回首看英国三岛已经无人,我要从尘埃细微之处、从头开始观察中国的九州。

林则徐惨遭贬谪,流放之前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大多数人都会背

"三岛"指的是英伦三岛,也就是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爱尔兰。"九垓"指的是九州,这里跟英国相对,也就是指中国。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不要相信那些嘲笑我的人,我嗤笑他们说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的话,说我被贬之后永无归来之日。


最后一句,我们慢慢品味,其实可以看出,林则徐还是对于重回朝廷抱有很大期望的,他觉得自己还能回去为国效力。正因为有这个希望在,才能支撑着他读过艰难的贬谪生活。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我力量微弱,任务却很重,这样久了,感到精神疲倦;再次竭尽全力,肯定会衰老平庸,难以支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然而,如果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我就不会在乎生死,难道能够因为是祸还是福,就躲避或者追求吗?


这一句,是本诗中的重点。我记得自己读小学的时候,教室里挂满了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其中林则徐对应的就是这句话。


但是,这句话应该不算是林则徐的纯原创,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爱国政治家子产也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国家"二字在子产那里是"社稷",总之也是一个意思。此外,《金史》里的完颜勖也说过:"苟利国家,岂敢私耶!"

林则徐惨遭贬谪,流放之前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大多数人都会背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

——《左传·昭公四年》


勖曰:"苟利国家,岂敢私耶!"

——《金史·列传·卷十五》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让我谪居正是皇帝对我的深厚恩赐啊,让我当一名普通的戍卒养拙正好合适。


这里的"刚"是"正好"的意思。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我开玩笑跟妻子谈起故事,不如吟唱"这回断送老头皮"之诗为我饯行。

林则徐惨遭贬谪,流放之前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大多数人都会背

本句也引用了一个典故,传言宋真宗召杨朴廷对,杨朴说临行前妻子送了一首诗:"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委婉表达了不愿在朝做官的意愿。这里,林则徐也这样自我调侃,其实他不是不愿做官,只是不得已被流放,只能逼自己这么想。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忠臣的无奈。

林则徐惨遭贬谪,流放之前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大多数人都会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