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轮换电的狂奔之年




大家好,前面两期推文讲了两个行业:1、动力电池企业的2020比较痛苦2、即配行业2020迎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先讲这两个行业的原因很简单,这是换电生意的基石,没有土壤怎么长树?

没看前两篇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账号后,查看此前的文章。



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对换电而言,则是从多个维度带来不同的价值改变,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
¤ 比如动力电池厂,2019年并不是最难的时候,至暗时刻才刚刚开始;
¤ 比如换电的主战场即配行业,第二曲线的来临代表工具效率会被提到前台,这是一个红利窗口;
¤ 比如车厂,线上线下的融合被龙头企业提到战略层面开始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大大加速,车辆的成本和价格会呈现下降趋势;
¤ 比如

智能化:车辆智能化会被重新理解,更多的企业会投身到以智能化为基础的数据化发展中,智能车进一步加速成为标配;
¤ 比如渠道:大店策略今年会被相当部分企业放弃,厂家的直营渠道进一步走上前台,社区店的比重快速增加;……
这些看起来好像和换电不是那么强关联的事情,组合在一起,会让2020成为换电生意的狂奔之年。


01/即配行业的新红利,带来增量需求。


疫情之下,即配行业迎来几个显性的利好现象:

1、强需求之下,以生鲜为代表的企业几乎是零成本完成了巨量的新客户增长;

2、足够长的疫情封闭期,完成了客户使用习惯的培养;

3、餐饮业面临相当长的复苏周期,堂食被压制之下,外卖比例将进一步攀高;


目前,同城配送的竞争标准是小时级。而接下来,以分钟为单位的“特快级”即将成为新标准。


而即时配送行业要进一步提升效率,以”快“打天下,除了人工调配与智能化流程相结合外,必须要把效率工具上抬到产品供给端和服务端.不管是智慧厨房、智能取餐柜还是无人配送车,包括提升骑手交通效率和运载能力的智能车和换电服务,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和机会。
这是完整的系统竞争,精细化的运营之战。

简单的说,有几个递进式的关键信息:

1、生鲜外卖公司以前要烧钱做补贴,这次钱没烧出去还在账上摆着呢,数据已经蹭蹭上去了,做好留存而不是快速拉新成为第一需求;

2、做好留存的第一步就是保障配送的及时性,配送核心是靠人,海量的小哥补充成为必然,烧钱补贴也得把人招到,把人留下来,2020年骑手增量成为必然,当然,年度主题可能是”一直在招人“;

3、比2019年更突出的问题是:骑手多了,老国标的车更少了,改装市场会进一步萎缩,新车市场迎来增量,电池的续航问题照样无法解决,

大容量电池的租赁和换电会拿下更多小哥的选择;


02/电池降价和金融,带来更多小玩家入局。


换电,是充电和售电的运营生意。电池的寿命和价格,是一个牢牢卡在喉咙上的双刃剑。
动力电池企业的2020,不会好过。价格下降、供大于求、产品开发速度、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都将成为必然现象,换电作为出货的主要通路,实质上迎来一个红利阶段。
尤其是来自电池企业的电池租赁金融服务,将快速催生一部分在下沉的三四线市场小玩家入局。
在他们看来,初始成本降低,技术趋向成熟,业务资源可控,本地市场一片蓝海……


这是一块马上可以吃到的肥肉。他们不管后面什么C端换电大数据,唯一思考的就是把自己手头的资源尽可能变现。
在这个竞争维度里面的玩家是不是做电动车的,根本就不重要。谁控制了距离使用者最短的那一米,谁就先吃到肉。

03/换电平台之争:不是价格战,是成本战!


聊价格之前,咱们得先聊成本。大家一说换电生意,第一反应就是资产重,没错,但是还有一个巨大的成本其实并不比资产投资要轻:


咱们模拟算个帐:
A换电公司,地标一线城市,120人规模,团队主要分三块:软件/硬件开发团队,地面拓展和运营团队,财务行政和管理团队,月费用200万左右。
半年产品开发业务磨合,1000万成本没了,
终于开始进入到投放期,才发现进场费、运维人工、电池质量……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好容易投下去几百个柜子,一年都快过去了。
年底一盘算,一年不到3000万就基本没了,等资本吧,迟迟不来,老板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注意,3000万一半都是人力费用。


不要说前期开发投入大,后面边际成本会降低。


要知道,这是一个重运维的生意,产品上的一个小错误或者程序上的一个小bug,对电池/柜/充电器产品的稍有不懂,都可能会导致未来的运维成本高到头皮发麻。


铁塔2020年再起战火是必然,199的价格线,将成为很多公司的死亡红线。
当大家去尝试破这个局的时候,突然发现,
在铁塔的财务模型中,没有人力成本。
优化成本结构,是所有换电运营企业2020年必做的大课,


运营成本控制靠什么?资产效率优化靠什么?用户体验维护靠什么?市场复制靠什么?


在我们看来,2020年会倒下很多换电公司。
让他们倒下的,并不是技术市场运营问题,而是因为大家只想了拿钱扩张的事儿,却忘记了成本模型才是公司死亡的第一要素。


04/车厂入局加深,C端市场初露尖角。


去年我们有过一篇文章:《2020,C端换电元年》

讲过换电企业做C端面临的三座大山”渠道+产品+运营“,车厂作为核心资源掌控者,在2020入局C端市场的趋势早就很明显。
疫情带来的多维度的连锁反应里面,和车厂有关系的有几个关键词:


1、下沉市场的运营测试
车厂的习惯性动作是:小规模测试—样板市场—区域市场—全体系动作。
换电生意自带的盈利不确定性特征,决定了车厂的运营测试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进行,围绕成本可控、试错更快、本地化资源调度和匹配合理这几个关键点进行。


2、海量的工具车款型面世
2020年,尚不成熟的工具车品类,很快会进入红海状态。
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小组装厂或者是跨界淘金者,大家都看好了2020年工具车市场的爆发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家都储备了各种款型的产品准备今年大干一场。


在工具车品类里面没有龙头,没有标准,没有谁拥有强大的先发优势,最熟悉的配方依然是:价格战,区别是,今年的车型选择多了很多。


3、投资入局,资本+资源双赋能
通过了2018和2019两年的洗礼,已经被论证的非常清楚,最终之战会无比依赖于资本的支撑。
往资本市场继续编故事拿钱,已经越来越难,在这个基础上,要继续实现一轮轮的融资,必须要展现出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厂和整车厂是最佳选择:强背书,掌握核心资源,还能少量投点钱,故事一讲就是生态链打通,多好,而且,前面不是已经有人做了示范了嘛~
我们相信,今年会有车厂带枪入伙,选择某个换电企业做资本+资源的双赋能,毕竟,赛道虽难,可是万一没跟上呢?



敲黑板,讲重点2020和换电相关的四大红利:

01/即配行业新红利期,带来增量

02/电池价格下降,金融赋能增强

03/新车需求上量,车型供应饱和

04/主机厂“资源+资本”入局驱动


2020,换电的狂奔之年,狂奔路上,倒毙者众,
看谁能策马扬鞭,一骑绝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