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隆美爾在北非有足夠的補給,他能擊敗蒙哥馬利嗎?

我的世界herobrine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隆美爾在北非戰場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綽號,對他的軍事指揮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是最後還是敗給了蒙哥馬利。那麼,如果隆美爾在北非有足夠的補給,他能擊敗蒙哥馬利嗎?最終還是會輸給蒙哥馬利的,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1942年的國際背景和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對隆美爾做了什麼。

首先看看在1942年,二戰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在東線,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納粹德國損失80~100萬軍隊,蘇聯取得保衛戰的勝利。同時期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對日本取得中途島海戰的勝利,都是盟軍於戰略防守轉為戰略進攻的轉折點。盟軍的勝利對在北非的隆美爾非洲軍的士氣打擊是有一定影響的。

隆美爾的非洲軍在北非的主要對手是蒙哥馬利元帥的第8集團軍。蒙哥馬利剛接手第8集團軍的時候,部隊由於剛剛經歷失敗,士氣低落。他靠三項措施(:1.在集團軍內樹立他的形象並恢復全軍對集團軍本身及其高級軍官的信任,2.建立一個與他的性格和作戰理論相適應的指揮系統,3.專門研究對付隆美爾的策略。)蒙哥馬利認為,關鍵性問題不在於隆美爾是否進攻,而在於何時何地發動進攻。必須要在短時期內提升部隊的士氣和戰鬥力,蒙哥馬利他也確實做到了。

在阿拉曼戰役發起之前,蒙哥馬利就實施了“伯特倫”假情報來迷惑隆美爾。還特意讓倫敦監督處的克拉克上校以隆美爾的間諜組織名義給隆美爾發去一份“英軍準備在阿拉曼防線南端的阿拉姆哈勒法山嶺組織抵抗,但防禦力量很薄弱,如發起進攻,很容易突破英軍陣地”的假情報,使得隆美爾深信不疑。

隆美爾在30日夜晚下達進攻命令,想搞突然襲擊以攻破英軍防線。在31日凌晨,雙方裝甲部隊展開激烈交火,使隆美爾沒預料到的是原本情報中提到只有一支裝甲部隊,在交戰中出現了3支裝甲部隊。情報中提到的沙漠“硬地”始終沒有出現。而在此時,隆美爾又接到燃料即將耗盡的報告,又遲遲等不來補給。因為英國的空軍把從意大利出發的3艘油料補給船炸沉了。到了1942年10月23日,英軍對德意聯軍發動反擊,殲滅敵軍5.5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350輛。阿拉曼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的轉折點。蒙哥馬利獲得了人們對他的稱呼: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

由此可見,當時的盟軍經過幾個大的戰役,開始從戰略防禦轉變成戰略進攻態勢,對納粹德國造成士氣上的打擊。所以不管隆美爾是否得到充分的補給,由於蒙哥馬利對隆美爾精心設計的連環套,使得再狡猾的狐狸還是要輸給獵人之手。


納米一微塵


沒任何可能性!

1940年10月德機動兵總監馮·托馬受命考察北非戰場,他的觀點是德國應派出四個精銳裝甲師,在補給充足情況下方能奪取並鞏固埃及。此時駐埃及英軍有多少呢?通過增援,到12月9日發動“羅盤”行動時,英軍為第7裝甲師、第1騎兵師、印度第4師、澳大利亞第6師3萬餘人。如果40底—41年初德軍要真正介入北非戰場的話,以英軍虛弱實力德軍奪取埃及應不在話下。

6




1942年8月8日蒙哥馬利就任英第8集團軍司令,英德兩軍在阿拉曼已成對峙狀況。德軍擁有第15、21裝甲師、第90輕裝師和第164步兵師,而意大利軍除了的裡雅斯特和阿里埃特裝甲師外,其他步兵師毫無戰鬥力可言。8月30日隆美爾發動阿拉姆哈法進攻戰役,到9月4日凌晨被迫實施撤退,6日轉入戰略防禦狀態。而在一場靜止的陣地戰中,以奇襲、機動作戰見長的隆美爾對以謹慎、嚴密著稱的蒙哥馬利毫無勝算可言,10月23日至11月6日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英軍勝利和德軍的敗逃順理成章。



即使德非洲集團軍補給充足,僅憑當時兵力,在沙漠無遮掩環境和英國增援補給更勝一籌情況下,隆美爾所能做的無非以機動作戰遲滯和消耗英軍,這更讓蒙哥馬利謹慎小心,對隆美爾所部只是驅趕而非合圍性作戰,最終隆美爾無計可施,迫不得已撤退突尼斯。北非戰場的失敗根緣於德軍戰略上對它的輕視,命中註定之事,非人力所能挽救。


歷史扒糞機


首先,德軍統帥部派隆美爾到北非建立北非軍團,是把軸心國利益放在首位。當1940年德國在歐洲戰場取得突破性收穫以後,希特勒的目光主要放在拉攏英國和向蘇聯入侵上面,對於墨索里尼在北非戰場的得失並不非常上心。但是,有一個像墨索里尼這樣的合作伙伴,又是希特勒非常希望的,況且,德軍也需要意大利為進攻蘇聯出點力。基於這個考慮,希特勒才派得力干將隆美爾到北非解救意軍,他的目的就是做個樣子給墨索里尼看,證明德國不會坐視意軍被殲滅不管。

其次,隆美爾在北非的勝敗完全取決於他個人的信心和智慧。隆美爾之所以贏得“沙漠之狐”的美稱,就是源於他發揮了自身的優長和特點。如果隆美爾不在北非獨當一面打開一條讓希特勒意想不到的戰局,德軍統帥部也不會將北非作為次要戰場來對待。從英國在歐洲戰場上的表現來看,德國並不害怕與英國正面交鋒。從這點上看,北非戰場完全是隆美爾的個人表演,他的觀眾是英國和意大利。

再次,德軍統帥部不會花大力投送補給到北非戰場。希特勒對於隆美爾在北非戰場的戰績是順其自然。一方面是牽制了英軍的兵力,使英國不能在德國後面來一刀。另一方面,希特勒更看重的是一旦隆美爾佔領了北非,就可以與蘇德戰場東線高加索形成呼應態勢。如果德軍打通了高加索到中東的通道,那麼戰場格局就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可惜的是,德國的這個如意算盤沒有達成。因此,當德軍在東線佔領高加索的願望難以實現,隆美爾佔領埃及的希望又非常渺茫,希特勒怎麼可能會對北非抱以厚望呢?

更重要的是,本來德軍在東線的裝甲力量就越來越少,而隆美爾最渴望的就是再投入更多的裝甲部隊,這點是客觀現實。在蘇聯和北非之間,蘇聯重要;在英軍和蘇軍之間,蘇軍重要;所以到了最後,隆美爾請求撤退時,希特勒還是那句老掉牙的話,用中國話說就是不成功則成仁,不準撤退就是讓隆美爾在北非自生自滅。從這個角度講,德國給隆美爾足夠的補給這個命題是不成立的。

同時,隆美爾在北非使用的一些戰術技巧,到了蒙哥馬利來後,已經失去了既有的優勢。可以說,在蒙哥馬利之前,隆美爾的本事已經用到了極致,在兵力缺乏裝備又大量損失的情況下,隆美爾仍然使用原有欺騙戰術很難再創奇蹟。


島主說事


北非戰場對德國來說,就是給意大利擦屁股。希特勒明確和隆美爾說了,只要保證戰線的穩定,意大利軍不崩盤就可以,德軍的主要進攻方向是蘇德戰場。但隆美爾太牛還是英軍太菜,隆美爾打贏了,還要打到埃及,這樣就成了德軍的北非戰場,而物資補充到北非是要通過地中海的,德軍的海軍又不強,英軍又是海戰高手,很多物資都葬送在大海里了。德軍沒有勝算不說,還浪費大量的物資。


二戰英雄連


隆美爾有沒有足夠的補給不要緊,只要能不讓意大利摻和,德軍打勝仗幾乎是沒有問題的!



辰哥嘚吧嘚


蒙哥馬利之所以能夠擊敗隆美爾是因為他有源源不斷的支援,燃料充足,而隆美爾如果有充足的補給絕對可以稱霸北非


老餘侃大山


當然可以,戰爭最後的比拼一定是綜合國力的比拼,也就是補給的比拼。


北漂小馮與富貴


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