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三人,誰更受到希特勒的重視?

923老石油


三人中古德里安是最後被啟用的。從戰果上三個人各有千秋,隆美爾在北非把英國人打的找不到牙後在大西洋擔任b集團軍司令可惜在二戰後期無法逆轉乾坤,後又被捲入刺殺案被賜自殺。曼施坦因在東線戰場基本都是一路高升,克里米亞,列寧格勒,哈爾剋夫反擊,庫爾斯克,而且從戰略上頂住蘇聯的層層猛攻,也是最後家底實在不夠消耗而走下坡路,最後在後期多次違反撤退命令而被解職,直到二戰結束還被同盟國,請出來當冷戰的參謀長。


瞭解浩瀚無垠


回顧一下這所謂的“二戰德國三大名將”失去軍權的時間,最先被解職的是古德里安,莫斯科城下的1941年12月,其後是曼施坦因,南方戰場的1944年3月,而最後失去軍權的其實是隆美爾,時間已經在1944年6月盟軍諾曼底登陸之後,我感覺或多或少說明了一些問題。

(曼施坦因)


這三人當中恩寵一直不衰的其實只有隆美爾,畢竟是大本營警衛營長出身的“天子近臣”,到了1944年夏天,儘管信任程度不比從前,但是茲要沒有被牽扯進暗殺小鬍子“720事件”,隆美爾仍然還會身居高位。因為希特勒還能夠信任的高級將領已經不多了,“賜死”其實也表達了某種“由愛生恨”。


就職務和軍銜而言,隆美爾和曼施坦因最後都出任了“集團軍群總司令”並且晉升陸軍元帥,而古德里安在前線的最後職務只是“裝甲集群司令”,大略接近集團軍司令的級別,軍銜也只升到了大將,還是有差距的。因此,如果比較三個人受重視的程度,古德里安首先就得出局。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是傳統的國防軍將領,在之前與小鬍子也沒什麼交集,完全是憑藉能力和戰功,一步步在軍中升遷的,並沒有什麼“破格提拔”的待遇。法國戰役結束後論功行賞,古德里安是大將,曼施坦因是步兵上將,而隆美爾不過是個陸軍少將,結果兩年後隆美爾率先封帥(1942年6月),甚至比曼施坦因還早了一個月,而古德里安此時已經轉為預備役。


古德里安1943年被重新起用後,擔任過裝甲兵總監和陸軍代總參謀長,就是沒有機會再上前線領兵作戰,東線有四個裝甲集團軍,他沒能獲准指揮其中任何一個。而後一職務,實際是在“720事件”後小鬍子大肆清洗國防軍高層,一時無人可用罷了,即便這個陸軍代總參謀長,古德里安也沒幹到頭。

(隆美爾)


要知道,隆美爾在北非那是最高指揮官,1944年在西線仍然是大權在握,因為“B集團軍群”是西線德軍的野戰主力部隊,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基本也控制不了隆美爾,所以他仍然是一個戰略方向的“話事人”,不能直接任命為西線總司令,無非是資歷不足罷了。


隆美爾雖然指揮的德軍兵力不多,高峰時期也就四個德國師,其它都是意大利軍隊,但是要注意,他有德意北非軍隊的統一指揮權,代表德軍最高統帥部統率德意聯軍,這個政治地位是蠻高的。非洲裝甲集團軍雖然規模有限,但隆美爾卻能夠有權負責一個獨立戰略方向上的戰事,就這個意義來說,其被信任和重視程度就要高於曼施坦因。

(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隆美爾)


曼施坦因在1943年接手重建的“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一職後,始終致力於推動東線戰場的統一指揮,設立“東線總司令”一職,潛臺詞就是由他來率領。但是小鬍子一直不肯吐口,就能力來說曼不群肯定是足夠了,小鬍子拒不交出整個東線兵權,唯一的理由就是對其沒有絕對信任,只怕失去對陸軍的控制。


確實也有一些德軍將領也在推波助瀾,所以被逼急了之後,為了防止這一局面繼續惡化,儘管曼施坦因沒有打敗仗,小鬍子仍然在第4裝甲集團軍成功突圍後,立馬解除了曼施坦因的職務。在1944年的3月,曼不群既沒有潰敗,也沒有過分抗命,甚至在撤職前還被授予了一枚勳章,東線又是那麼需要能打之人,歸跟到底,就是小鬍子不能完全信任他,同時也因為吵煩了。

(古德里安和戈林成了參謀)


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寫道:“由於他的身世和經歷,他對軍事將領有一種無法磨滅的不信任感,他與來自另一種環境的人的作風和思想格格不入,因此,他不準備讓一位有職權的軍事顧問追隨於左右。實際上,應將所有戰場的作戰指揮交給一位有職權的總參謀長,東方戰場可專門任命一位總司令,很遺憾,這一努力沒有成功”。


這些略酸的話說明,他跟古德里安都屬於那種不被完全信任的“軍事將領”,能否執掌重兵完全要看小鬍子是否需要他們,或者說利用價值幾何。而隆美爾作為小鬍子刻意提拔的心腹將領,以及一名納粹黨員,與前面兩位是有本質不同的。阿拉曼戰役失敗後,隆美爾抗命千里大撤退亦未受到追究,當北非軍事形勢絕望時,他又被調回國內“養病”,最後還升了官,這都是小鬍子的格外照顧。


隆美爾就任集團軍群總司令之際,可曾想過,三年前古德里安抗命撤退,立即被免;三個月後曼施坦因想要更大的軍權,仍然被免,這之間的反差,難道還不明顯嗎?

(隆美爾晉見)


度度狼gg


毫無疑問,隆美爾最受希特勒的重視,這其實就跟多有古代歷史上當權者上位一樣,新的統治者所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插自己的嫡系掌控要職,而隆美爾就是希特勒一手提拔上來的將領。

其實,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對二戰時前的德國那段歷史有誤解,認為是希特勒是可以全權掌控德國,其實不是這樣的,二戰時期德國的主導者是德國的軍事貴族,而希特勒平民出身,他們選上來的利益代言人。



因為當時德國是希特勒控制了政治,但是軍權仍舊是掌控在軍事貴族們的手裡。這也是希特勒上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組建自己的黨衛軍的原因。(德國軍方兩派,一派是國防軍,一派是黨衛軍)

因為自己手裡沒有實力只能是被軍方支配的,這一點希特勒很明白,所以就大力提升了很多軍方的低級將領,隆美爾就是這樣的背景下被火速提拔上來的。


而當時的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他們再希特勒上臺的時候就已經是軍方大佬了。

所以相比顯然是自己的提拔的隆美爾要比原本就是老油子的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要讓人信任的。

(古德里安)

而且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希特勒當時還曾經受到過來自的軍方的逼宮,最終不得已妥協了。


(曼施坦因)

歐洲掀起的兩次世界大戰,其實都是歐洲各大貴族之間的權力分配不均而導致的,一戰是歐洲一幫親戚打架,二戰是各國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

其實簡單講就是歐洲大戰,而世界上其他國家因為大多處於歐洲強國的附庸,只是被動的捲入了進來而已,然後同樣承受了戰爭的災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