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故城说富平

柯喜堂

富平古称频阳县。自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在频山之南频水之北建立县治,历250年至西汉初年(前206),另于县境置怀德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北5.5千米怀阳城),由此形成一溪双流或曰两县并存的格局。转眼230余年过去,时至东汉末年(25),正应了那句“分久必合”老话,频阳县因怀德县被撤,复成“一统天下”。如此“合”了250余年,又到了“合久必分”之时。其时何时?乃西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三年(277)之时也。由于兵燹(xiǎn)战乱,自彭原界(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附近)徙富平县治于怀德故城,与频阳县并存。

那天,有幸与原县志办主任、文史专家范志强先生来到怀德故城怀阳城。据范先生讲,富平之名在关中即始于此时,县名取“富庶太平”之意。正是盛夏时节,曾是怀德、富平两县县治驻地的怀阳城,早已旧迹无存,一如时下关中多为老人和孩子留守的众多村村堡堡,不无几分慵懒状地躺在无穷绿野中,享受着宁静与闲散。据旧县志载,薄太后(汉文帝之母)的母亲“灵文候夫人曾建园于怀德县南,相去不二里,太后省母长临此……太后仁厚,每至,父老伏道迎送,询其疾苦,免其徭役”云云。汉文帝又凿修文昌渠,以取石川河水浇灌这里的园田。其实,由此向南的亭子、集古村一带,赖有温泉河滋润,乃是富平著名九眼莲产地,此时正处于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之中。如此,难怪当年薄太后及其母亲钟于斯地,且先后成为两县县治之驻地了。

聊起原在宁夏、甘肃境内的富平县治,何以迁至关中内地,以及富平置县的历史渊源,曾亲赴宁夏吴忠市、甘肃庆阳市考察的范先生自是了然在胸,经他一番详解细说,上述问题亦豁然明晰于笔者心中。

不妨从秦将蒙恬说起。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蒙恬受命率30万大军北驱匈奴,收复包括宁夏在内的大片土地,并沿黄河筑城,富平县即设置于此年。如此说来,富平县治迄今已有2232年历史了。据郦道元《水经注》卷三载:黄河水“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青山峡。”“山”即今之牛首山,上河峡、青山峡即今青铜峡;另据北魏刁雍奏表所述“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艾山”就是今峡口山与牛首山的泛称,它们与金积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恰与刁雍和郦道元所述相符,故可断定,秦时富平方位在今宁夏吴忠市金积堡附近。如是,秦时富平县背山带流,且有引黄河水浇灌之利,当属农业开发较早富庶之地了。据《吴忠市志》载,秦时富平属北地郡,其辖境约今宁夏平原黄河以东大部地区。西汉时,仍隶属北地郡的富平县,其“辖境约今中宁县东北部,青铜峡市的河东地区,吴忠市全境及灵武县、陶乐县大部。”新朝王莽时,曾将北地郡改为威戎郡,富平改称特武县。东汉建安六年(30),复置富平县,隶属北地郡。

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北地郡始设于秦代,郡治在义渠县(今甘肃宁县西北)。汉武帝时郡治北迁至马岭(今甘肃庆阳市西北)。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罢雍州而置凉州,北地郡归入凉州所辖,郡治为富平”(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此时,这一带已成为羌族主要居住区,其势力越来越强盛。但政治地位低下,饱受地方官吏或豪强恶奴政治压迫和经济盘剥,加之朝廷政策失误等复杂因素,遂引发连年战乱,永初二年(108),羌族部落头领滇零竟一度攻占富平,且在此自称“天子。”屡战不利的汉军将领和地方官吏,均是内地人,不愿在此长期守战,于是上演了富平三迁的历史故事。

永初五年(111),东汉朝廷下诏将边塞的四个郡(北地、安定、上郡、陇西)迁往内地。其中将北地郡迁往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北地郡治所富平亦随之迁往,寄理于冯翊郡。此为富平之首迁。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尚书仆射虞诩上书汉顺帝,认为包括富平在内的边塞四郡,沃野千里,水草丰美,阻山带河,不可久弃。建议仍迁回原地。汉顺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派郭璜督促原郡居民,各还旧县,修复城郭,大兴屯垦。于是,富平县在迁出吴忠十八年(111—129)后,又迁回原地。永建五年(130)十月,汉顺帝亲临富平等地巡视,慰问了戍边的军士。但因汉朝廷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和调整对羌人的政策,终于在永和四年(139),又爆发了第二次羌人暴动。东汉政府派马贤率军镇压,马贤与其二子在一次战斗中战败身亡。永建六年(131),羌人又攻打富平县,北地郡太守贾福(驻富平县)无力坚守,便仓皇将富平县迁往左冯翊(今西安市高陵区)又一次过起寄人篱下的日子。

汉桓帝延熹二年(159),羌人又发动了第三次暴动。这次暴动不仅覆盖宁夏、甘肃,且波及三辅和凉、并二州。东汉政府起用皇甫规、张奂等人,采取招抚之策,使羌族义军20万人投降、归顺。但汉将段颖则以羌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势穷虽服,兵去复劫”为借口,采用极为残酷的镇压手段,先后在灵武谷(贺兰山口)、泾阳、瓦亭山(今固原南)追杀羌族军队,血洗三辅、北地、安定。羌人的第三次暴动终于被镇压。此后,富平回迁又被汉朝廷提上了议事日程。

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富平县在过了46年“寄人篱下”的日子后,终于打算从侨居地左冯翊迁回原址。但在回迁途中仅走到彭阳县界(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附近),便因朝政衰败而滞留了92年之久。直至西晋咸宁三年(277)三月,方自彭原迁富平县治于怀德故城,此次为富平第三次内迁,也是落户今富平县境之始。此后近千年间,尽管富平县治数迁,却先后与频阳、土门、美原诸县并存于今之县境。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随着美原县并于富平,县境内再无两县并存之分,富平之名一直叫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