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道”字的原本意義是指供人行走交通的路徑,後來引申為一種抽象的含義,用來表達道理、道義,而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來表述,則始於老子。道家的經典著作《老子》,就分為《道經》與《德經》兩部分,因而又合稱為《道德經》。

什麼是,道

老子超越了紛紜變幻的憑人類感性所能覺知的經驗範圍,而將人事運行做了一種形而上的思索和闡發,在其思想體系中,“道”是一個核心性的概念,“道”字在五千餘言的《老子》一書中出現達七十餘次之多。概括而言,“道”在老子那裡基本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作為宇宙本原的“道”,一種是作為自然規律的“道”。

什麼是,道

到了莊子那裡,“道”的意涵又有了新的表述:“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認為,得“道”者可以達到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逍遙境界,即是後來所傳稱的“得道成仙”。

什麼是,道

“道”,成為宇宙人生的真諦,代表著人生所能達到的最高修化。而“道”並非道家哲學的專有概念,儒家也有關於“道”的論述,例如西漢董仲舒曾說:“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天人三策》)但儒家思想中的“道”基本上指的是更為實在的自然與社會的運行秩序和發展規律,並不如同道家之“道”那樣的高深玄妙。唐代韓愈則用“道”來闡發自上古堯舜時期以來直至孔孟歷代相延傳的中國正宗的文化價值系統。

小編有話說: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