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和庆帝谈话,必须小心谨慎,做好每一丝的防护,特别是做好沉默!

沉默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智慧。

不是脑中空空的愚蠢,而是为自己积蓄力量的隐忍。不是任人摆布的屈从,而是待时而动的冷静。

沉默是金,心虚还是自信,沟通时候很难把握。

古代宫廷跟帝王见面谈话,比较注重礼仪,每种谈话都有不同的叫法,让人紧张。

跟长公主谈话是传,叫进来点评。

长公主李云睿牛栏街刺杀失败后,庆帝把长公主叫来,说办的不漂亮。同时也称赞她深谙皇家做事精髓。但是并不是什么话都直接说,总是暗示,包括一箭射穿铠甲。

就像瑞典环保少女的那句名言:我不是让你恐惧,我是想让你思考。

李云睿每次低头不语,这不是沉默,是心虚。

跟太子谈话是见,叫进来训话。

不管什么事,办的不好就是训斥。太子倒不是沉默,基本就没有什么说话的份儿。有时候着急上火了,庆帝也直接说出方法,基本没有暗示,希望太子有理有据的去斗争,毕竟是储君。

就像《孙子兵法》中说的: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

太子每次的沉默就是哑口无言,谈不上自信。

跟林相谈话是奏,叫进来问话。

你有什么事,或者那个事打算怎么办?你还有事吗?文武百官都是林相帮助统领,请个假就相当于政府停摆了,所以庆帝也要对林相礼让三分,话说七分,恩威并施,让他好好打杂,不要知法犯法。

就像打禅语:明月当空,何须扬手一指。

林相和庆帝烤火那一段,林相的沉默也是有自信的,所以庆帝借助生火,不给他沟通的机会。

跟范闲谈话是宣,叫进来聊天。

太子是血脉,范闲也是血脉,可是庆帝更多的是语重心长的教导,这就是平等的沟通,注重对方的感受。特别是那一句:”不想,就不跪!“

就像传承,讲什么不重要,在乎的是走进对方的心灵,同呼吸,共命运。

范闲也没有沉默,一问一答,好在敢于反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迷之自信。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不管怎么谈话,伴君如伴虎的年代,每个人都要小心谨慎的应付。陈萍萍对司理理的一次谈话中,问司理理到底范闲有没有承诺保她的性命?

司理理犹豫了一下,陈萍萍却严重警告说:“以后但凡有人问起这事,必须毫不犹豫的回答两个字,没有!否则我亲自取你性命”。

担心谁问司理理的话呢?

当然是庆帝。

毫不犹豫的回答,给人的感觉就是自信。

正如爱一个人一辈子,和骗一个人一辈子,沟通的时候,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没有自信打底,企图侥幸过关,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心中自信,你的沉默才会有力量。

克服三个障碍,打造自信。

庆帝是绝对的权威,但是你完全听权威的,是错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现象-权威效应。也即是说,每个人对身边的人或者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影响力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士的影响力更大,而且更容易一些。

权威影响力大的原因,因为对于社会大多数人来说,学识有限,心理脆弱,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问题不甚了解,不辨真伪,因而会盲目的相信权威的意见,甚至不在乎说的是什么,只在乎说者本身的权威地位。

举个例子

在航空业有一种现象叫做机长综合症。说的就是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很明显,但是其他人员没有针对机长的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行事故。

著名空军将领乌托尔恩特要执行一次飞行任务,但是副驾驶病了,总部派了一个年轻的副驾驶和这位传奇将军同飞,年轻人深感自豪和荣幸。

飞机进入跑道,开始滑行,加速,将军突然哼起了歌,哼歌的时候还头一点一点的,打起了拍子。这个副驾驶以为恩特将军让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腹部着地,碰撞的机身碎片飞入了恩特背部,导致终生瘫痪。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既然你不知道飞机还不能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上来呢?副驾驶回答:“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现实中,无论是做人或者做事,一定要理智思考,不要让权威成为遮盖事实真相的心理面纱。对于权威的要求,不要满口答应,也不要一口拒绝,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做到阿里巴巴彭蕾说的那样,她的职责,就是把马云错误的决定,执行中做对。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庆帝是绝对的权威,如果你以为他能错了就改,也是错的。

人性有个根深蒂固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却不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这叫做自我宽恕心理现象。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说的就是这个自我宽恕心理现象。自己犯多大错都是可以原谅的,而别人犯一丁点儿错就应该受到重重的处罚。对自己放纵,对别人苛刻。

举个例子

上学的时候,考试结束后,老师让改错题。自己改自己的试卷,总是会少算一两道错题的得分。但是如果换成改别人的试卷,多小的错误都能发现。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

庆帝也是人,他也认为别人总是错的。所以当面能说你错的时候,不需要惊慌失措,而是首先要开心,做到上士闻道勤行之的心态。其次,要明白对你信任才可能直接指出你的错误。至于是不是错误,很可能就是权威人士自己错了。

大方的说一句:“臣知罪!”就免去了很多的麻烦。现实中,很多纷争就是自己不肯承认错误,非要别人承认错误造成的。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庆帝是绝对的权威,如果你以为皇帝没有情绪,其实并非如此。

身处红尘,人类有数百种情绪,大致分为三类。单纯的爱和恨,融合的悲与愤,五味杂陈的难受憋气。十分微妙,在情绪面前,高兴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一落千丈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

情绪影响一切。消极会像敌人一样袭击我们,积极则会像朋友一样帮助我们。

举个例子

古时候战争中,士兵中箭后,因为疼痛难忍,经常嚎叫,特别影响士气。一位军医所在的部队,却经常很少听到这种嚎叫声。士兵中箭的人并不比别的部队少。将军登门请教怎么做到的。医生回答:“这其实是情绪问题,士兵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中箭后,长长的箭杆露在外面,士兵一眼就可以看见,这根箭杆仿佛随时宣告士兵即将死亡,令士兵惊恐不已。这位医生做法也很简单,拿起剪刀先把箭杆剪去,士兵马上就不叫了。

将军说:”箭头不是还在里面吗?“医生说是的,但是士兵看不到了。

剪箭杆现象,说明了情绪好比双刃剑,情绪好坏决定了对事物的看法和心态。同一件事,在情绪饱满的人眼中就是好事,在情绪低落的人眼中,就是坏事。所以当庆帝情绪爆发的时候,就该先行告退,下次请奏为上。不要试图再讲什么道理,因为话赶话,一定没有好话,不可接下去。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有自信,还要懂得保持沉默是金的3个技巧。

如何使用好沉默的力量?

技巧一:说一点,就要停一下。

沟通是个双向的活儿,你说一点,要给别人留反应的余地。而不是像祥林嫂那样滔滔不绝的说下去。当对方说一句,你再说下一点,这样的沟通会令到对方感到尊重,也愿意和你愉快的谈下去,所谓上一接,下一应,才越说越有劲。

停一下,就是要你说完后,保持沉默,静待对方反应。一般见面了,对方肯定会反应的。对方没反应,那就是暗示你继续说,再说一点就可以了。

正如庆帝让范闲到太平别院,出使北齐的时候,庆帝就是先说你必须把言冰云带回来。范闲愣在那里不作声,停住了。庆帝看着他,慢吞吞又说了一句:”你要活着回来!”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技巧二:无论对方说什么,要先接过来。

沟通就是为了达成目的。当对方说出目的,但是不是你的目的怎么办?一定是先接过来。对方就会感受到轻松,准备说服你的理由全部用不上了,会自然就转到你为什么会答应的好奇上来,这就完成了换位思考。

接过来,等于把对方话和情感全部接纳过来,因为不接过来,可能造成对方有过多情绪产生,有情绪了,好事就会变成坏事。那对自己不利的也要接吗?越不利,你越要接,因为我们还有下一步,因果推导。不制造情绪,就赢得了空间。

正如范闲一听说没有黑骑护卫,去北齐就跟送死一样,但是他还是答应下来了,而不是跪下求饶。接过来命令后,反而让庆帝觉得你的勇气可嘉,刮目相看。同样的事情,接不接,差别很大。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技巧三:因果推导,反问一下。

在对方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对方的要求,因果推导一下。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生活就是一个因果系统,如果你总是觉得生活中一点好事没有,那就是你错了,现状就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美国知名学家马丁瑟里格曼表示,果,不是空等被动期待来的,而是积极主动争取来的。

正如上一步你接过来的可能是一个对自己不利的事,根据该事为因,进行推导,一定是个苦果。然后展示给对方看,同时保持沉默。对方看到自己的苦果,一般不会再继续坚持。

范闲接下任务后,停了一下,开始尝试推导一个结果。他问庆帝:“如果带不回言冰云怎么办?”这句话的意思至少有两个,我带不回怎么办?带个死的回来行不行?问完,范闲行礼,沉默,等待庆帝的回答。

庆帝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在范闲的沉默中,思考片刻,最后说出了一句:“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如果第二步没有接过来的话,相信庆帝在情绪下,庆帝一定会说:“那你也不用回来了!”

这就是沉默的力量。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结语。

沉默是金在商场上,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谈判手段。

著名的通用创始人爱迪生,一生做了3000多个发明,有一次,想卖掉一个发明来建实验室。但是由于不太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发明值多少钱,开多少价格,问妻子,妻子也不懂,妻子只是觉得肯定值不少钱,于是跟爱迪生说,要高点吧,明天开口要2万美元吧。

爱迪生也没有作声,接了下来这个报价。第二天商人上门谈判,要求爱迪生开个价格。爱迪生左右为难,报妻子的价格,感觉太高了。自己报价,又不是很懂。报低了吧,不行,自己的发明的确很好,正如妻子说的,也值得一个很高的价钱。

纠结中,爱迪生一直保持沉默。商人一再催问,爱迪生依然沉默不语。商人最后按耐不住了,说:“我先出个价吧。您看10万美元,怎么样?”爱迪生大喜过望。

因为商人知道这个发明的重要性,原来的低价是20万美元。这个交易让双方都成了赢家,这就是沉默的力量。

沉默的力量,来自自信。建立自信,需要做到三点:

1、消除权威效应。

2、敢于承认自己错误。

3、学会控制情绪。

只有建立在自信上的沉默,才会发挥最大的力量。

-END-

和庆帝谈话,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