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昨天一名读者私信我说发现家里一岁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路姿势不正常,很像O形腿,想问问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处理。我回答了这位朋友之后想着这位家长细心的观察自己孩子的发育,可是还有很多心大的家长可能还不知道“O形腿”的危害,所以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普及一下“O形腿”的前因和后果。

一般小儿在一周岁左右开始学走路,由于站立行走会增加双下肢的负重,有些小孩会大腿和小腿会严重的膝内翻(O形腿)或膝外翻(X形腿),有少部分小儿还会形成(K形腿)等各种各样的下肢畸形改变。

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是孩子骨头还没发育好,走早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小孩生了一种叫“佝偻病”而造成的。

1、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又称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婴幼儿体内一种叫维生素D的微量元素不足所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而出现的骨与骨关节发育畸形的一种疾病。

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2、 维生素D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维生素D能促使小肠增加钙、磷(帮助骨的矿化作用)的吸收;维生素D能增加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协同破骨细胞的成熟和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看完可能有点绕,简单的说就是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就是促进钙、磷吸收和骨细胞成熟的一个重要微量元素。

3、 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症状

如果婴幼儿出现维生素D缺乏,一般可能在6个月以前就会出现一些早期症状,只是家长不在意而忽略了,比如说烦哭不安,易激,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

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当然这些并不是佝偻病的典型症状,只是作为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参考依据

6个月左右的婴儿还会表现为颅骨软化,就是用指尖轻轻按压枕骨和顶骨会有压乒乓球一样的感觉。慢慢的到8个月左右会长成“方盒子”一样的头型。可能还会在肋骨上看见串珠一样的骨性凸起,或在手腕上或者脚踝上看见环状像手串一样的骨性凸起,如果不细心长到1岁左右就会变成“鸡胸”。在一岁开始走路慢慢发现孩子是O形腿了。

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有些患儿还会伴发手足抽搐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四肢抽动,神志不清,咽喉肌肉痉挛而发生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窒息、甚至死亡。此时经过治疗,症状是能逐渐减轻或者消失的。如果家长还没提高警惕仍由孩子发育,到2岁以后可能会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需要注意科学的喂养,保证有足够的奶量,合理的添加辅食,坚持每日户外活动接触日照光。口服补充维生素D要在专业的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如果剂量过大,会造成维生素D中毒。

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5、如何预防佝偻病

保证婴幼儿科学的喂养,以及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是可以自愈的,而且研究表明每日活动日照关进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400IU)是治疗和预防佝偻病的关键。

导致婴幼儿“O形腿”的原因

这就是今天关于“O形腿的”的健康小知识。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些许帮助可以给我个赞或者转发让更多人知道失眠症相关的健康知识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

我是民安医生,专注你的健康。

关注我,每天可以获取新的健康小知识(每天更新新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