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 中 春 耕

隴 中 春 耕

節氣不等人。驚蟄過後,隴中山區天氣慢慢暖和了起來。莊農人打折乾淨臘月裡盤的年,年就正經八百過完了,就該下地幹活了。春耕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

往年的這個時候,外地上學的大學生、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外面回來過年的親朋,就會背起行囊,行色匆匆地踏上返程。火車一票難求,高速車水馬龍,人們熙熙攘攘吵吵鬧鬧,一切都順理成章。

今年不一樣,一場疫情亂了方寸,打破了往日的寧靜,打亂了旅人的行程。無論村莊城市,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面的人出不去。人們開始懷念過去哀哀怨怨磕磕碰碰的日子,連堵車、擁擠、吵雜、爭嚷都變得那麼親切,那是生活原本應該有的樣子。

城裡的工廠復不了工,學生唸書的學校開不了課,春耕時候到了,農事不能耽擱,莊農人可閒不住。二月二一過,人們不約而同起身動彈,鋪地膜、栽苞谷,種小麥、點豌豆,山坳裡有了生氣,田間地頭一片忙碌。

隴中山區平地少坡地多,自古以來,牛、毛驢或騾子是人們耕田種地的主要工具。牲畜犁地不軋地,犁出來的地面軟和,還能犁到邊沿脊樑、溝溝角角。

每到春種秋耕,一掛犁具,兩頭耕牛,一人駛犁,一人牽牛,構成一幅鮮活的農耕圖。駛犁人一手扶犁,一手揚鞭,嘴裡不時喊著“吆、喔、呔”,指引牛向左、向右、停止、前進、掉頭,形成相互信任、相互默契。

壯年牛一天大約耕地10多畝。隴中山區地廣物稀、廣種薄收,過去農業合作社時,遇到趕搶時間,一般都是幾個人一組,人歇牛不歇。

一頭牛能耕地20年左右,年齡再大耕地速度慢了就會被淘汰。

我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牛耕,漢代出現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這種耕作方式還有一段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牛住在天上。那時,天地間所有動物都受天神管制。天神擔心人生活有了著落不服從管理,把種子收到天宮,只許人們採野果或打獵度日,並派黃牛作為使者,到人間去督促照辦。

  黃牛體察人間疾苦,迴天宮偷了谷種,分給人們播種。天神發現後命其下界收回種子,牛到了人間非但沒有收回種子,反而拼命幫人們拉犁種地,幫助人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天神不敢再派使者到人間找牛算帳,擔心其它使者也像牛一樣幫人拉犁種地。

就這樣牛便永世留在了人間。

隴 中 春 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