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傳奇投資之煩惱會否再現?

極限投資往往能創造暴利,但若抽身不及時,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大亨“亨特”在20世紀70年代以及80年代採取極限投資行為,獲得極限性收益,但由於抽身不及時,後來破產了。

這裡有五個問題需要回答,第一,“亨特”是誰,為啥被稱為“大亨”;第二,亨特選擇什麼品種作為極限投資對象,為啥敢於對其採取極限投資;第三,亨特如何對該品種採取極限投資行為;第四,亨特極限投資行為是否獲得暴利;第五,亨特後來又為啥破產了,不是說好了極限投資或獲得暴利嗎?

大亨亨特是美國的一位傳奇式商業人物,生於1926年 2月22日,於2014年離世,曾是一位億萬富豪,因為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採取極限投資行為,曾經創造了白銀期貨投資的神話。亨特是亨特家族的重要成員。亨特家族在美國家喻戶曉,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屬於世界最富有家族之列。亨特家族擁有巨大的石油產業。眾所周知,擁有石油產業的家族基本都屬於富裕家族,就像洛克菲勒家族一樣。更何況亨特家族創辦的石油企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企業之一。亨特家族的發跡史本身就是一部極限投資的歷史,其創始人老亨特就是一位極限投資的高手,一生中只把握了兩次結構性重大機會,就富甲一方。老亨特把握的第一次重大結構性機會為,他看準了農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於1912年經營棉花種植園,正好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農產品價格上漲,給老亨特帶來第一次巨大收益。時至今日,棉花種植業依然是美國重要的產業,美國的棉花大量向全世界出口。由此可知,亨特家族是靠農業起家。老亨特把握的第二次重大結構性機會為,把握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石油開採業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於1950年組建了家族型企業亨特石油公司。大亨亨特繼承著家族的石油企業,並經營酒店生意,到1957年,美國《財富》雜誌估計,亨特成為美國最富有的8個人之一。

大亨亨特自1972年至1980年選擇了白銀作為極限投資對象,其採取此行為主要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黃金與白銀價格走勢的相關度非常高。這點從2019年的情況看也是如此,黃金與白銀價格相關度非常高,黃金價格先上漲,不久之後,白銀價格也隨之上漲。自20世紀50年代末就有投資者囤積黃金,將黃金作為極限投資對象。到1969年黃金價格已經上漲到每盎司43美元,而當時白銀價格僅為每盎司2美元左右,白銀價格幾乎未有任何漲幅,根據黃金價格上漲的態勢,可以判斷白銀價格會隨後上漲。

其二,白銀與黃金是應對通貨膨脹的重要投資工具,若其他情況不變,則高通脹率必然推高白銀和黃金價格。儘管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已經出現通貨膨脹的徵兆,但到70年代初沒有多少人認為會真正出現通貨膨脹,即使物價上漲,也不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自1973年開始,美國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即“滯脹”。“滯脹”的意思為高失業率與通貨膨脹並存。這種在當時被視為一種新經濟現象,無法用經濟理論進行解釋。處於滯脹之中的美國經濟舉步維艱。但是,那些能預測到一種趨勢性事件的人往往能在投資中獲得鉅額收益。從投資角度看,投資的關鍵在於獲得價值信息,能預測趨勢性事件往往為最具價值的信息。亨特在1970年就獲得了即將出現通貨膨脹這個關鍵信息。當時能獲得這種關鍵價值信息就代表了即將獲得“財富”。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多種,從朋友那獲得關鍵價值信息,便是其中一個重要渠道。亨特有個朋友,叫布羅德斯基,他來自德克薩斯州牧場。牧場的人對物價特別敏感,因為牧場的產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牧場產品的價格狀況及其趨勢直接關係到整個物價的走向。1970年的一天,亨特這個牧場的朋友來到亨特家裡,亨特招待了這位朋友,他們坐在廚房裡聊天,這位牧場朋友告訴亨特,廚房做出的美味食品的價格將要大漲了,紙幣很快就不值錢了。亨特當時感到這是一條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後來發生的事情應驗了亨特的牧場朋友是對的。而且,當時亨特的這位朋友也建議亨特購買白銀。

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標誌著貨幣超發的時代來臨,加上1973年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實行石油限產,推高了石油價格,進一步推升了通貨膨脹率,而事實上,到1979年美國通貨膨脹率達到12%。這確實是在1970年很少人能夠預期到的。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滯脹,即經濟衰退與高通貨膨脹率,同時對白銀和黃金價格上漲有利。後來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自2008年低點到2011年高點,白銀價格暴漲448%,這也是由於當時美國超發貨幣,從而引發通貨膨脹預期以及發生次貸危機,使人們選擇投資白銀和黃金。

亨特自1972年至1980年分為三個階段對白銀進行極限投資。第一個階段為1973年。亨特大量買進白銀現貨和期貨,當時白銀價格為每盎司2美元左右,到1973年12月,亨特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白銀持有人之一。這個階段,亨特主要用其自有資金進行購入。第二階段為1975年至1979年夏天。在這四年,亨特投資白銀沒有大張旗鼓,而只是正常逐步購入,中小投資者也沒有發覺亨特在大規模投資白銀。第三階段為1979年夏天至年底。亨特採取了新的策略,不僅用自己的資金買入,而且藉助了外部的力量購入,當外界知道了亨特在大規模投資白銀之後,中小投資者大規模模仿,這樣白銀價格一路飆升,到1980年1月,到達每盎司50美元。

毫無疑問,到這個時候,亨特已經獲得暴利。從1979年到1980年,銀價上漲了8倍,如果從1970年計算,到1980年,銀價上漲了25倍。

在亨特投資白銀的過程中,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亨特將至少125噸的白銀送往瑞士。為了確保在護送過程中不出意外,亨特調選了一些牛仔去押送白銀。這也理解,畢竟這麼大數量的白銀由美國送往遙遠的瑞士。挑選的方法很簡單,在一個農場裡舉行了一場射擊比賽,槍法準的被選上。然後租借了一架飛機將白銀送到瑞士。

在銀價如此瘋漲之下,政府部門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因為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銀價漲幅如此之大,已經累積了巨大泡沫,如果繼續任其瘋漲下去,後果是可以知道了。於是,1980年就爆發了白銀大戰,就像20世紀60年代爆發黃金大戰一樣。這次白銀大戰雙方依然白銀購買主力大亨亨特等,另一方是美國政府部門以及監管部門。

在這次白銀大戰中,美國政府部門以及監管部門沒有動用資金直接介入白銀供求關係,而是拿起了“制度”的武器。第一招,大幅提高白銀合約保證金,由10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這一招一出,逼迫大亨亨特必須大量融資補充鉅額保證金。第二招,決定加強對外國投資者的管理。第三招,禁止建立新的白銀期貨合約,只允許舊合約的平倉。這意味著亨特家族再也無法從期貨市場上買進任何白銀,無人能夠通過交易操縱白銀價格。

美國監管部門上述三招已經對刺破白銀泡沫非常厲害了,這個時候,還出現了刺破白銀泡沫更厲害的事情,即美聯儲主席為了對付通貨膨脹,決定大幅度緊縮銀根,提高貸款的難度。投資貴金屬的主要弱點之一是無利息收入,加息無疑對金價、銀價構成重大利空,加上加息也會提高亨特的融資成本。

白銀大戰的結局為亨特於1988年宣佈破產。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深圳市財稅專家)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