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到老年,不管儿子多孝顺,最好别一起住,否则会后悔”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人到老年,儿子孝顺,那是老年福气。即使儿子孝顺,在老俩口生活能够自理,一切自如的情况下,如若条件允许,还是各住各地,各自生活为好。碗筷尚有碰撞时,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一家人,总免不了有不愉快之时。尚不论对错,皆因习惯或方式不同而已。若有条件避免,还是适当距离换来温馨其乐的生活。

假若人已老年,儿子孝顺,自己已丧失料理生活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雇佣工人,在条件允可下,还是应当同儿子生活在一起。免得成为儿子担忧的负累。当然,作为老人,在生活中,一些做法和想法也应适可而止。即使儿子再孝顺,他也已不单只是儿子,他还兼是丈夫和父亲。在家庭生活上,乐得糊涂,才能家庭和谐,共享天伦。明白,家庭并不是战场,不是论输赢之地。儿子孝顺是幸事,家庭和睦更是每个人的愿望。

家和万事兴!愿天下老人都幸福!



境由心生71


人到老年,不管儿子多孝顺,千万别和他们一起住,否则是会后悔的。对于这句话,我持赞成的态度。

第一,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感情。儿子住在一处,我住在一处,平时很少见面。儿子做了好吃的叫我,我做了好吃的叫他。高高兴兴的在一块儿聚聚餐,说说话,然后各回各家。这样,一家子都是和谐的符号,不会有矛盾的迹象。

第二减少了接触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发生碰撞的可能。因为平时都不在一起,彼此见面以后,亲都还亲不过来呢,所以,都不会去找不愉快的话题。如果有言语不合,因为不常见面,互相也就能够忍受,不太过于去计较。因此,家庭矛盾就会减少。

第三,因为不住在一处,彼此的毛病就发现不了,也就不会产生矛盾。年轻人比较懒,爱睡大觉;比较不爱卫生,家里打扫比较少;比较浪费,剩饭剩菜必须倒掉。老年人呢,不爱睡懒觉,老是半夜鸡叫;爱干净,一天三次打扫;省吃俭用,剩饭剩菜一顿吃不完,再吃一顿,还是吃不完,还要再吃一顿,肯定不会扔掉;还是爱嘟囔,话说三遍比狗屎还臭,可是他说了十遍,还是不依不饶。这样的两种人住在一起,不吵不闹才怪呢,如果他们分开居住,彼此的毛病,谁也看不到?所以家庭就会很安稳,很和谐。

四是老人和孩子分开住,关系会越来越亲,家庭氛围就越来越好。如果住在一起,三天打两天闹,大人生气,孩子恼。最后,不是孩子闹离婚,就是大人气的闹病,还真的不如分开住的好。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我大姨和大姨夫的晚年生活还是有一点点的波折。因为他们两个人退休的时候,以为跟在城市里生活的儿子会好一些。再加上我表哥也天天打电话督促自己的父母,赶紧到他的身边。后来我的大姨和大姨夫就把房子卖掉了,来到了郑州他们的家里。

可住了没几天,我大姨和大姨夫就后悔把房子卖了,就打电话给我妈诉苦说 ,这两个孩子每天休息的时候很晚,睡醒的时候也很晚。早餐上洗手间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怕让孩子们惊醒了。而且早上等他们吃饭,老两口儿的肚子都饿的饥肠辘辘,而且本来我大姨夫血糖就高,所以有一些不适应了。另外表哥两口子总吵架,经常是一发脾气什么都骂,弄得我大姨和大姨夫就躲在屋子里也不敢出来。所以我大姨就感觉在这里面跟孩子们住,就像是地狱一般。后来大姨跟我妈妈沟通,说让我妈妈再帮她寻一个房子,买房子以后就搬回来。后来也终于遇到了一个相当好的房子,我大姨和姨夫就回来了。

总之我大姨和姨夫他们的经历就是活教材,她跟她的姐妹们兄弟们分享的时候就说人到老了可切换,别跟儿女们住在一起,咱们有手有脚,咱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跟孩子们存在代沟,跟他们在一起也不会快乐,还不如自己有病的时候,他们来看望一下,过年过节的时候再聚一下。这样互不打扰该有多好。


伊春美食美客


我绝对不认可这个观点。父亲走后,母亲跟我住四、五年了,妻子把最好的房子给了母亲住,我姐则几乎每天都会来看看母亲(母亲只有我姐和我俩个孩子)。母亲常说“我太幸福了,女儿、儿子也孝顺,女婿、媳妇也孝顺,俩个孙女都孝顺"。母亲今年86岁了,朋友们常祝母亲“长命百岁"。我就回说:“错了,我母亲还要再活50年,要活130多岁呢”。


把事做好做细


我认同这句话,父母在不需要儿女照顾时,自己单独住,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是件好事,前题是父母都健在。

我从没有想过让父母到市里来住,不是和儿媳妇关系问题,而是考虑父母的健康,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最亲的是土地,还有村里的人们,这有父母自己经营多年的家,要想父母健康,就要随父母的心意,给父母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

我父母和哥哥住一个过道,但我父母独立生活在一个院,生活方便,想几点睡觉或起床都行,卫生再差也没事,被子不叠,想睡就睡,总之,一切生活都由父母自己主导,如今都75岁了,还种地,身体健康,做儿女的不能绑架父母的意愿,只有让父母按照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父母才会拥有好心情,也就有了好身体。

如果我们想尽孝,出发点是好的,可父母未必会生活的顺心,强行让父母和自己生活,也为了更好的照顾父母,看起来是好事,但往往结果会是相反的结果。一个朋友发财了,让父亲不在放羊,到城里享福,结果没有半年老父亲就去世了,我的这个朋友追悔莫及。

父母只有生活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空间,就有愉快的心情,幸福的晚年生。尽孝的方法要根据我父母的需求而定,只要做对了,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父母。看母亲我笑了。



一杯仙


这个问题得看每一家的情况而言。就我家目前的情况,我是比较赞同这句话的。

我家有两个孩子,公婆同住,但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相互将就相安无事,公婆帮助带孩子,上学接送,确实帮了大忙,我对他们是非常感激的,但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想在本小区里给公婆另买一套房我们分开住。原因如下:

我的大宝上小学,每天都得写作业,二宝幼儿园,暂无此要求。但每天大宝写作业的时候,公公就在客厅看电视,因为公公耳朵背,他声音放的特别大,很多次,大宝一边写作业,一边伸着脖子往电视上看,没办法,只好把书本拿到卧室去写,声音只是小了些,还是受着影响。老公特别孝顺,不让提醒公公把声音放小。

另外就是生活习惯,公公婆婆特别喜欢早起,有时候四五点就醒了,要么在家开电视看,要么出门去散步,开门声音和电视声音一样大,我经常被声音吵醒,起床吧,有点早,继续睡吧,刚睡着又该起床了。同样没法对老人说,老人特别敏感,一说,可能就生闷气了。

然后是晚上,我们下班回来,吃饭洗漱完,有点时间就想看会儿书呀,收拾一下家务,或者辅导孩子做做作业。结果公婆很早(晚上八九点)就睡下了,你这边在客厅拖地或者在卫生间洗衣服,不免得弄出点声响,老人就该嘟囔了,都几点了,还不睡啊,哎。一听老人这样叹气,自己也不好意思弄这弄那了。但又舍不得这么早睡,就这么小心翼翼地跟小偷似的在客厅活动。

所以,尽管对公婆很尊重,很感激,但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分开住吧,彼此将就,真的很难受的。


漫舒


我认同,我老了,能自理我就自己过,不能自理就去养老院,孩子们只要有时间去看看我,我就知足了。孩子们有工作,有自己的孩子,再加上不能自理的老人,压力实在是太大。

可话又说回来,我的婆婆现在是跟我们一起过,原来不一起,她和公公单过,公公去世后,她一个人也挺自在的,偶尔去女儿家住几天,也很好。可是她不好好吃饭,当然八十了,之前都是公公做饭,后来没人做了,就顿顿将就,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去年秋天差点没了。没办法,我们现在只能把她接过来住,她也嫌不自在,可回去又不会做饭,养老院又不肯去,怕花钱,遇到这样的父母我们只能尽心伺候。生活习惯上,思想认识上都不在一条线上,关键她还总认不清自己,我们的大小事她都想做主,都要插一嘴,也不敢说重了,怕她闹脾气回乡下。其实要不是为了她,想让她多过几年,晚年少受点罪,她要回去就放她回去了,就怕回去不久,一生病人就没了。唉,所以我认同这句话,我老了不跟孩子们一起,我却必须和老人一起住。


九日如月


我今年55岁了,两个闺女都念书还未成家。目前的安排是,自己住一套四室的,闺女们以后节假日周末随便来。同一小区再来一套三室的,半小时以外叼也来一套三室的,两个女儿个人过个人日子。这一切都做好计划了。然后每天买15块钱大乐透,两注三倍的,一注追加的,就等那一天了。


益人愉己


儿子到了娶妻的年龄,我与老伴集毕生精力建了一个家,准备给儿子娶媳妇。又买了邻居一个破家,我老两口子准备搬出去住。由于家太破,我与老伴便.进去修理。其间有一本家大哥去帮忙,我便说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思想意识不同,不能住一戶。我那个本家大哥笑话我说不一样。我儿子娶妻后因为不住一户,如今二十余年婆媳关系良好,如同闺女娘之谊。可我那个大哥,被儿媳赶出大门,无奈还是又买了邻家一个破家安身息命。


实玉1


当然认同这句话,而且我就是这么做的,今年我68岁了,老伴70岁了,儿子开中医诊所,收入还可以,儿子媳妇也算孝顺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晚年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打算,我认为那样双方都别扭吧?现在我和老伴自己过,想去啥就去啥,想玩啥就玩啥,人到老年还是自由自在的好。

只要是身体能自理,就不可能和儿子一起生活,两代人在一起生活,舌头没有不碰牙的,有了矛盾才分开那是下策。等到身体不能自理了,那就听天由命了,人到老年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有可以自己支配的养老钱,要不然就是子女在孝顺,也不会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