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用什么办法教育九个子女?

近代历史上,梁启超教育儿女的方式,可以说是最成功的案例,他不仅悉心培养出了三个院士,还缔造了满门才俊的传奇。他的九个儿女中有七个曾经到国外求学或工作,学成归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或专家。


梁启超用什么办法教育九个子女?

最为熟悉的建筑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他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立下汗马功劳;次子梁思永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俩都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幼子梁思礼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试验,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那么,梁启超为何会培养出这么多人才呢,他是如何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呢?其实概括起来就两个字——严、爱。

孩子们年幼的时候,梁启超经常让他们坐在小围桌旁,他就像说书先生一样,一边与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聊天说话,一边绘声绘色地讲古论今,讲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他通过与孩子们面对面的谈话,传递他对孩子们的情爱,也和他们热烈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以及治学的态度和做学问的方法。

梁启超用什么办法教育九个子女?

针对孩子们如何读好书,梁启超曾经总结过一个“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就是粗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解剖是将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理解剖,疑难处研究,有所得则记忆之;会通指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彻底了解而后已。

梁启超认为教子之道要贯穿“严”和“爱”两个字。“严”出于理智,“爱”则出于感情,二者缺一不可。在学习和做人方面要“严”当头,在生活上要以“爱”相扶。

有一次,年幼的梁思永和一位小朋友互不相让,随后就扭打起来,虽然是那位小朋友的过错,但梁启超仍严厉地批评了梁思永,并提出三个问题让他反思:一是有没有必要打架?二是怎样与对方和好如初?三是再碰上这类事情应该如何处理?在梁思永给出满意答案或,梁启超才让他吃午饭。之后,梁启超还亲自带着梁思永前往对方家中向小朋友道歉。

梁启超用什么办法教育九个子女?

梁启超感情丰富,对子女更是舔犊情深。20岁的时候,大女儿梁思顺出生,他对女儿充满了无限的疼爱。后来,即使相隔万里,父女间也书信往来不断。梁启超给长女的信多达几百封,每一封信中都有“宝贝思顺”“我的宝贝”这样的昵称,即便是死神降临,他也不忘倾诉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在教子生涯中,梁启超极为推崇趣味教育。他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乐趣,才有价值。哭丧着脸度过几十年时光,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这样的活法有什么用?”他十分注重孩子们的个性,非常尊重他们的意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鼓励孩子:“一旦对某一方面感兴趣,那么,你会觉得像换了个新生命,如朝霞飞虹,如新荷吐绿……”

梁启超用什么办法教育九个子女?

梁启超强调学习要劳逸结合,多做游戏多运动。长子梁思成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业余爱好极其广泛,是清华大学铜管乐队的队长,还在全校运动会上获得跳高第一名的佳绩。

孩子们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梁启超总是告诉他们“莫问收获,但求耕耘”。得知梁思庄在国外英文成绩不理想时,他极力安慰:“你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能在37人们中考到16名,也很了不起了,我很满意,不要着急,只需努力努力就会好的。”

梁启超用什么办法教育九个子女?

梁启超还时常劝孩子学些尝试性的东西,特别是文学和人文科学。他说,如果一门太专,容易把多彩的生活弄得过于平淡。生活太单调了,就会产生厌倦心理,这就是厌学的根源。

为了尽快提高孩子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做家庭教师,在家中手把手对他们进行辅导。课程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宋词,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并且还要背。

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几个孩子的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理论研究日益精进。

梁启超用什么办法教育九个子女?

梁启超既是家长、父亲,更是儿女们的朋友和导师。他的人文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民国初年,梁启超虽已进入上层社会,但不曾改往日的寒士家风。他对孩子的要求是始终贯穿“严”和“爱”这条主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