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你若来到这个城市,说起福寿沟这个工程恐怕是老少皆知。福寿沟已守护这个城市将近上千年,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在这里降水量大的时候是这样的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赣州的古浮桥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图为赣州经开区无福寿沟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根据城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

,福寿沟以州前大街(今文清路)为界,分为两部分,受古代城市风水文化的影响,两部分主要线路的走向形似篆体“福”“寿”二字,于是因形而命名。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赣州城(以前称为虔州)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刘彝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图为刘彝在赣州的雕像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四贤坊纪念了对赣州杰出贡献的四位,其中之一就是刘彝

目前赣州在建福寿沟博物馆选址在慈姑岭传统风貌街区区域内,具体位于厚德路与海会路交叉口东北侧,魏家大院南侧

,比邻魏家大院、慈云塔、文庙等名胜古迹。福寿沟博物馆的建设,将进一步激发河套老城区城市活力,彰显赣州福寿沟特色文化。

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在12月20日,博物馆地下室和一楼可对外开放。

最后附上赣州福寿沟排水沟原理图


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5mm,确是千年不涝的城市?靠的是它

文章中部分图片为网上所下载,其版权归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