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救不了餐饮,直播救不了电动车


外卖救不了餐饮,直播救不了电动车




最近一段时间,最难熬的就是餐饮企业,

虽然陆续复工了,但是餐饮企业最喜欢的集体聚餐依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恢复。


前天和四川一个做餐饮的哥们聊天,他做的是鱼火锅专卖的连锁,川内有7个店,现状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惨不忍睹。


哥们和我聊了一下午的外卖、直播…

他都做了,然后明白,外卖救不了餐饮!


西贝掌门人贾国龙、真功夫副总裁陈敏、“手撕员工联名信”的老乡鸡董事长、近两千亿港元市值的上市火锅巨无霸海底捞,早茶巨头的陶陶居董事长纷纷表态,

仅依赖外卖和团餐定制,并不能挽救自己的生意。

……


解决不了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01/堂食的底层逻辑是社交和服务。


举个例子,海底捞有外卖,但本质上火锅业态的餐饮企业是非常不适合做外卖的,2019年做外卖火锅的企业大批的倒下,为什么?

原因就一个,去海底捞吃火锅,为了吃味道还是为了服务?


如果去掉了社交和服务这两个点,为啥我不自己买个海底捞的锅底来下火锅呢?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的食材可比海底捞是便宜多了。


很显然,外卖解决不了社交和服务的需求。


2/外卖的底层逻辑是便利和口感。


消费者到了店内,如果价格不是太离谱,基本就接受了,因为堂食拥有服务和体验的双重价值。


堂食吃到的是热气腾腾的新鲜,

外卖需要半小时的配送,对于特别重视口感的中国食品来说无疑是知名的伤害,这也是外卖最大份额集中在便利快餐型食品的本质原因。

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口味和价格找到了平衡点,大家也就不那么计较了。


3/成本模式决定了生存模型


大部分的餐饮企业,

其主要成本是房租水电、人员工资、还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同样,他所获取的利润的核心构成部分也是依赖于环境和服务所产生,而不是靠食材的加工利润获取。


专注于外卖的餐饮企业的利润模式更多是依托食品生产的效率优化和泛流量获取,而不是靠环境和服务。


所以,对于大部分的餐饮企业而言,他的成本如果用外卖模式来分摊,是完全无法覆盖的。




电动车行业最近也是真没招,


一窝蜂的去搞直播,倒腾线上商城,拉微信群,整点老带新的分佣活动,

然后鼓吹“这是趋势,我们在帮大家抢流量,支持你们卖车……”


呵呵,呵呵,呵呵呵。


我们来看看企业们都干了点啥,


¤ 雅迪在天猫店搞了个直播,就说多少人看了,多少人互动了,就是不说我卖了多少,有多少是经销商来捧场的~


¤ 爱玛去京东搞直播,更简单,就是讲我做了这个事儿,实在没啥说的就说教育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我就呵呵~


¤ 绿源也去京东玩直播,直接上演徒手拆车的乡镇路演秀,还要继续搞走进工厂,反正就当是广告费咯~


¤ 比德文是最接地气的,让潍坊经销商搞了个线上广场活动的直播,土则土矣,实际效果反而不错~


¤ 台铃也是没招,只能搞点总裁售车、半价秒杀、送红包0首付,都是线上玩烂了的套路,弄点声音让老板心里踏实点就挺好~


¤ 新日是来搞笑的,整个拉人头+购车分佣的套路,你是觉得微信的诱导分享规则对新日无用,还是我去拉亲戚买车能赚50块钱很有面子?

唉,恒大那么好的案例就在眼前你都学不会,新日用来给产品经理上上课。


两轮企业所谓的直播卖车,底层逻辑就是做PR。

拿着经销商看热闹流量来讲卖车给消费者的事儿,佩服佩服!


最难的是行业的营销号们,还必须要清新脱俗的给解读成趋势,包装成带着光环的救世主,真不容易。


买电动车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出行不方便。

去门店买电动车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选择和服务。

在线上买电动车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便宜!


买电动车的需求很简单:选择/服务/便宜!


直播只是一个工具和通路,

解决不了持续的流量问题,解决不了亲临卖场的商品选择问题,也解决不了服务的问题,至于价格,临时性的割肉喂鹰是谁都能干的事儿。


其实经销商也不傻,大家都知道:

直播救不了电动车,就像外卖救不了餐饮一样;


直播的本质是信任力经济

C端卖货靠的是信任力+产品力。


简单的说就是,产品要有性价比,品牌要有信任度,你没有品牌也不怕,主播就是干这个活的,他们贩卖的就是自己的信任力。


今天所有的传统车企,直播卖货给C端就是个伪命题:


¤ 你自己去直播卖货?那是自杀!¤ 让经销商去直播卖货?那是笑话!¤ 啥也不干?老板要发飙!


是直播没用吗?不是,是没想明白怎么用。


企业应该怎么玩直播?

我们此前发布过行业的直播策略指引方案,

TO B才是当前的正确姿势,

微信搜索:电动车私董会 ,关注领PPT方案。


直播是企业整体新零售中的一环,

对内是通路,对外是工具,

内核是扮演流量中转站的角色。


直播对于两轮企业而言,底层逻辑是什么?

过两天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