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說閱讀賞析:《勞動的意義》(路遙)

勞動的意義

路遙

高中小說閱讀賞析:《勞動的意義》(路遙)

安檢員從巖壁上用肩膀接連扛開了兩扇沉重的風門,把他們帶進了一個拐巷。

一片寂靜。一片黑暗。

接連跋涉一百米左右的四道很陡的絞車坡,人已經不能直立了。不時有沙沙的岩土煤渣從頭頂上漏下來。整個大地似乎都搖搖欲墜。

現在,他們終於到了掌子面上。

這裡剛放完頭茬炮,硝煙還沒有散盡。煤溜子隆隆地轉動著。斧子工和攉煤工正在掙命般地操作。

他們一個個狼狽不堪,四肢著地爬過柱林橫立的掌子面。許多人丟盔撂甲……

在正式下井之前,全礦招收的新工人中跑了二十多人。少平宿舍裡也跑了一個。

但大部分人沒有跑。到了這個年齡,人就有了自尊心;再艱難,也得強打起精神,準備承受人生最初的考驗。

每當一茬炮放完,就要趕緊掛薦支棚。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動作要閃電般快,否則引起冒頂,後果就會不堪設想!班長一聲呼喊,人們就從迴風巷衝進了掌子面。頭上矸石岩土嘩嘩跌落著,斧子工抱起沉重的鋼樑,迅速掛在舊茬上;同時,攉煤工像手術室給主刀大夫遞器械的護士,緊張而飛快地把繃頂的荊笆和搪採棍遞給師傅,還要騰出手見縫插針刨開煤堆,尋找底板,扣住梁茬,以便讓師傅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柱子“叭”一斧頭鎖住……所有這一切都在緊張而無聲地進行,氣氛的確像搶救垂危病人的手術室﹣﹣不同的只是他們手中的器械都在一百斤以上!在緊張、快速、沉重的勞動中,人們在低矮的巷道里連腰也直不起來,東躲西避倒騰一百多斤重的鋼鐵傢伙,而且稍有不慎,瞬息間就會被拉扯成一堆肉泥!

只有將破碎的空棚架好,安全才有了保障。攉煤工這才操起大鐵鍁,把炸下來的煤往溜子上推…一班三茬炮,每茬炮過後,都要進行這樣一番拼命,一天的時光就在這樣緊張而繁重的勞動中緩慢地流過。

這天上午十點鐘左右,少平上井後欣喜地看見,雪花在紛紛揚揚飄飛著。昨夜十二點下井時,天空還是一片烏藍,想不到現在竟成了這樣一個晶瑩潔白的世界。他心情愉快地沉浸在這一片美麗之中。

今天,還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他要第一次領工資了。只有他和另外兩個新工人在月中上了滿班,月工資能領一百三十元。好大一筆錢哪!

前面有兩個新工人,一個領了十八元,一個領了二十元。蹲在旁邊的雷區長對他們說:“不好好下井,褲衩都要賣得吃了!甭看礦井是黑口口,很公正!鑽得多了錢就多,不上工,就是你爸當礦長,也是這兩個錢!”

那兩個新工人垂著腦袋悄悄退出了人群。

……

一晃眼,孫少平已經來這裡半年了。半年來,他幾手不誤一天工,月月都上滿班。

半年之中,新工人又逃跑了不少。跑了的人當然也被礦上除了名,有些沒走的人,也不好好下井。他們磨蹭著,等待自己的父親四處尋找關係,以便調出煤礦。

少平當然沒這種靠山。他也不企圖再改變自己煤礦工人的身份。這工作雖然危險和勞累,但只要下井勞動,不僅工資有保障,而且收入相當可觀。

錢對他是極其重要的。他要給父親寄錢,好讓他買化肥和日常油鹽醬醋。他還要給妹妹寄錢,供養她上大學。

另外,他還有個夢想,就是能為父親箍兩三孔新窯洞。他要把這窯洞箍成雙水村最漂亮的!這將是他個人在雙水村立的一塊紀念碑!

正因為這樣,他才捨不得誤一天工;他才在沉重的生馬般的勞動中一直保持著巨大的熱情。

少平揣著一摞硬錚錚的票子回到宿舍,看見其他人都在床上躺著。大家的情緒不好。今天發工資,每個人都沒領到幾個錢。

在這樣一個時刻,勞動給人帶來的充實和不勞動給人帶來的空虛,無情地在這孔窯洞裡互為映照。

他剛躺下不久,就聽見前邊一個說:“孫少平,你要不要我的那隻箱子?”

這時,另外一個同樣吃不開的人,指了指他胳膊腕上的手錶,問:“這塊表你要不要?”

而同屋的另外幾個人,也分別問他買不買他們的某件東西﹣﹣幾乎都是各自最值錢的家當。

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少平計劃要買的。現在這些人用很便宜的價錢出售他需要的東西時,他卻有點不忍心了。但他又看出,這些人需要解決起碼的吃飯問題。他如果買了他們的東西,反倒是幫助他們度難關哩!

少平只好懷著複雜的情緒,把這些人要出售的東西全買下了。

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極為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

是的,孫少平用勞動“掠奪”了這些人的財富。他成了征服者。這是一種比戰爭還要嚴酷的征服;被征服者喪失的不僅是財產,而且還有精神的被佔領。要想求得解放,唯一的出路就在於捨身投入勞動。

在以後的日子裡,其中的兩三個人便開始上班了……

(節選自《平凡的世界》,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

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

作者描寫第一次下井的人們四肢著地的狼狽模樣,既是在表現巷道的低矮狹窄,也是在暗示他們內心的慌亂不安。小說的語言樸實厚重,富有生活氣息,偶爾出現的陝北方言既豐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濃郁的地方色彩。小說秉承現實主義的創作傳統,塑造瞭如孫少平這樣的普通勞動者,熱情謳歌了他們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通過煤礦狹窄危險環境的描寫,襯托孫少平踏實熱情的勞動;用其他一些逃離礦井或消極怠工的工人,來對比烘托孫少平熱情務實的勞動態度;用第三人稱和心理描寫,全視角展現孫少平心路歷程,便於凸顯孫少平的思想,謳歌勤懇堅韌的勞動者形象。

​勞動帶給人生活和精神的充實愉悅;勞動帶給人生活和實現理想的物質保障;勞動帶給人尊嚴、人生出路,並彰顯自我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