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談改革開放40年:堅持市場化法制化改革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16日談到改革開放40年時提到,一定要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改革的方向。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的“紀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於9月16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

吳敬璉在上述研討會上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凡是市場化、法制化的改革推進得比較好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就表現得比較好,人民群眾的福利也得到了比較多的提高,社會和諧的這種氣氛就能夠保持甚至改進。反過來說,當改革進行得不順利的時候,甚至出現了曲折的時候,那麼我們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就會遇到挫折,各方面的進步出現了減慢甚至出現了倒退。

“但是所幸的是,經過每一次曲折,其實我們都上了一個臺階。所以我們現在認為,就應該在這樣的基礎上,把十八大以來做出的各種決定落實到位。”吳敬璉說。

吳敬璉認為,目前因為改革沒有完全到位,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方式的轉型也沒有到位,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吳敬璉把這種問題形容為一種翹翹板式的經濟運行狀態,主要是靠大量的投資去拉動經濟增長,而大量的投資又造成了槓桿率過高,造成了系統性風險出現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之下,宏觀經濟政策就很難處理,要降槓桿,增長率就下去了。要保持一定的增長率,槓桿就上去了,系統性風險的危險就增大。

那有沒有出路呢?吳敬璉給出的解決辦法是:要提高效率,只要能夠提高效率,這兩方面的問題都能夠解決。但是效率能不能提高,歸根到底是要靠改革。

吳敬璉認為,要解決我們當前的這些問題,就是要把歷次中央全會的決定落實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