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劇震”:中國會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嗎?

金融市場“劇震”:中國會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嗎?| 資本市場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不斷擴散,加上沙特在與俄羅斯“談崩”之後發動石油價格戰等諸多因素共同影響下,全球金融市場迎來劇烈震盪,面對新一輪衝擊來臨,全球主要央行或將迅速出臺競爭性大減息或動用量化工具來應對。相比之下,A股市場卻保持了相對的“抗跌性”和“免疫力”,多位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或將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新冠疫情等多因素致全球金融市場“劇震”

近日,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不斷擴散,加上沙特在與俄羅斯“談崩”之後發動石油價格戰等諸多因素共同影響下,市場恐慌情緒急劇飆升,引發全球股市劇烈震盪。

北京時間3月9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線大幅低開。標普500指數不到5分鐘跌7%,觸發第一級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數十隻股票出現交易中斷。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跌逾2000點,創12年來最大當日跌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度跌破8000點大關。全球其他市場也出現大跌。巴西基準股指也下跌10%,觸發熔斷;加拿大開盤下跌7%,為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跌幅則擴大至8%;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收盤大跌5.07%,創近三年股市最大單日跌幅;MSCI全球股市指數跌5.3%,迫近2008年12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全球主要股市均出現深幅震盪,陷入歷史性的風暴中。

而3月10日,美國三大指數在大幅高開之後,隨即就出現了殺跌,道指一度抹去近4%的漲幅轉為殺跌147點,但隨後市場拉開了全天反彈的序幕。最終道指收漲1160點以上,盤中震盪幅度達1300點。在美股開盤之前,歐洲股市也全線高開,全球市場都在大幅反彈,其中巴西BOVESPA指數收漲7%,創2009年1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加拿大基準股指漲3.1%,創2011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此外,恆生指數、日經225指數和韓國綜合指數也分別收漲。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指出,除了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全球石油爭端升溫等因素,國際經濟體之間發展的長期不均是促成本輪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的更深層原因。目前全球經濟體均面臨著長期技術進步不斷放緩疊加過度貨幣財政刺激帶來的產能過剩矛盾,技術進步遲遲未有重大突破,而短期的貨幣財政刺激卻使得落後產能難以快速出清。而全球貨幣政策由於資產價格過於高昂也難以實質性的收緊,結構性的不均衡與安全資產的不均衡在不斷累積,最終在本輪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令全球避險情緒快速釋放。

摩根大通日前發出警告,新冠病毒全球傳播的影響可能會對信用債市場和金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摩根大通分析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其報告中指出,除非美聯儲/美國政府採取“迅速、有效、直接的信貸支持”,否則未來幾個月信用債市場面臨更大的風險,可能出現更多的評級下調,甚至違約。投資級債券評級下調之所以非常重要在於,對於很多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其只被允許持有投資級債券,一旦評級下調,其必須拋售。如果評級下調按照今年迄今的速度持續下去,降級壓力將對信用債市場產生與2015年類似的壓力。

如何應對?

面對新一輪衝擊來臨,各國將會如何應對?從2008年的經驗來看,在金融層面,全球主要央行採取及時、一致的行動,仍是不變的“法寶”。安邦研究估計,主要央行可能需要迅速出臺競爭性大減息或者動用量化工具,否則金融市場就可能出現無法收拾的局面。

在美股大跌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參議員舉行會晤,敦促推出減稅及其他刺激措施。美國白宮官員表示,特朗普提出將工資稅稅率降低至0%,持續至年底。

Cantor Fitzgerald LP全球首席市場策略師Peter Cecchini指出,目前市場對美聯儲在3月會議上降息至接近0的預期也在上升。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3月降息至0-0.25%的概率高達86.7%,降息至0.25%-0.50%的概率為13.3%。

美聯儲已經在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美國紐約聯儲官網顯示,該行將日常隔夜回購的規模由1000億美元提高到至少1500億美元,並將於3月10日和3月12日,將14天期回購規模由200億美元增至450億美元。為了解決融資市場短期資金價格高企的問題,美聯儲從去年9月開始重啟回購操作,向銀行體系注入額外流動性,以每月60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美國國債,當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約為3.8萬億美元。去年12月紐約聯儲增加回購操作,在30天內投入將近5000億美元支持金融市場順利度過2019年年底,也是有史以來美聯儲最大規模的回購操作。據報道,經過幾輪迴購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上升至4.242萬億美元,即將恢復到4.5萬億美元,達到次貸危機三輪量化寬鬆後的歷史水平。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也表示,日本央行將採取緊急行動。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日前也表示,歐洲央行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及其對經濟、中期通脹和貨幣政策傳遞的影響,隨時準備採取適當的針對性措施。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表示,在全球股市劇震模式下,A股保持了相對的抗跌性和免疫力,主要反映了境外疫情走勢的反差。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當前中國境內已初步呈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而2月底以來,全球各地卻不斷拉響警報,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和死亡病例,境外每日新確診病例數倍甚至數十倍於中國境內。這種此消彼長的變化提振了境內投資者信心,令A股走勢呈現一定獨立性。

“同時,也反映了市場對於國內加大逆週期調節應對疫情衝擊的寬鬆預期。自2月3日節後央行開啟“抗疫”模式,啟用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引導市場利率走低以來,截至3月6日,DR007(7天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加權利率)日均為2.1240%,較年初至1月23日(節前)日均水平低27個基點,較上年日均水平更是低了41個基點。因此,這輪A股走強具有較明顯的流動性驅動特徵”,管濤進一步指出。

中國會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嗎?

高盛投資策略組亞洲區聯席主管王勝祖表示,鑑於較早從疫情中恢復,中國可能會成為全球資金青睞的“避風港”。高盛投資策略組在1月發佈的2020年投資展望中預計,今年新興市場的表現將略優於美股,在當前情況下仍維持這一預測。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表示,A股市場有著自己獨立的經濟週期,A股目前處在泥石的半山腰。此外,中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在2%之上,30年期的收益在3%之上,因此,目前中國經濟形式應該是相對較好。美國股市暴跌的話,國際資本會尋找避風港灣,A股市場以及中國的國債市場目前應該是全球最安全的。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指出,與海外相比,當前國內疫情整體可控,且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穩增長基調下逆週期調節政策有望持續發力。從貨幣政策空間看,國內空間也大於海外。因此,國內經濟可能較早走出疫情“陰影”,中國資產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並不高,且從股債比價關係角度來看,相對佔優。短期市場雖然受到情緒擾動而出現調整,但後續A股具備一定以自身因素為主導的獨立性。隨著政策持續寬鬆、逆週期調節強化、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市場中長期趨勢值得看好。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則指出,在現在這樣一個“比爛”的環境下,因為疫情防控得力,中國經濟基本面與政策可用空間的相對優勢,確實給中國的權益、債券資產、內需決定的黑色商品抗跌以及人民幣的強勢提供了有利的支撐。短期,可能由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共振,流動性風險傳導存有調整壓力,中期仍可擁抱人民幣資產。

“春節以來,境內股市較全球同類別資產表現突出,因此,我們也觀察到近期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結售匯需求比較強烈。”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京表示。他還提及,國內外匯市場客盤成交量自上週開始日漸活躍。儘管中國出口出現短暫下滑,將會對經常項下國際收支造成壓力,人民幣匯率難免承受一定的貶值壓力。但是,美元指數的下跌、人民幣資產對海外資產收益率溢價,以及海外投資持續流入中國資本市場,都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各大機構也認為,人民幣有望在當前較強的位置維持區間波動格局。

金融市场“剧震”:中国会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吗?| 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剧震”:中国会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吗?| 资本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