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憋孙",不可怜!

这样的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在网上刷到这段话时,心头微慽。

有位网友留评说真替那些中年人可怜,活得忒窝囊了。

可怜吗?人到中年反倒活成个憋孙似的,血性全无,麻木不仁,似乎,的确有点可怜。

可是,这样的“憋孙”才是真正的勇士啊。他们弯腰低头,不过是因为肩上挑着担,负重前行。

这样的

小时候很喜欢看电影,特别喜欢看动作片。甄子丹演的那部《叶问》里,一代宗师叶问也曾向现实妥协,弯腰低头。

中日战争爆发,佛山沦陷,叶家大宅被日军强占,叶问被迫带着妻儿移居废屋。移居初时,叶问依然是埋心于武学,终日只想与友人论武,还是以前那副阔少的姿态。

直到那一天归家,看到妻子从缸里打米,碗刮了几下缸底,哐哐哐地响,拿起来,碗里才刮进几粒米。乍一看,缸里的米所剩无几,妻子最后只能一小撮一小撮地往碗里捡,捡完缸里的最后一粒米,也只是浅浅的小半碗。那一晚上,一家三口沉默地喝着清水可鉴的粥。

这样的

叶问一改往日里的高谈阔论,安静着。第二天一早起来便去煤矿厂找活干了,做了一个铲煤工。工人堆里不乏熟悉的乡人,对叶问的到来,分外惊愕,一众人纷纷呆立当场。

叶问要铲煤时,有人慌忙上前抢过铲子,一个劲地说:“叶大师,你怎么能干这个呢?你怎么能干这个呢?”

叶问笑了笑,制止他,继续握着铲子弯腰,低头,铲煤。

众人沉默地看着,直至叶问铲满一车煤没人推车,叶问便弯腰去推煤车,有人看着叶问微弓着的萧索的背影,嚎啕大哭。

也许是演员们的演技真的太好了,他们将那种震惊、失望、迷茫、悲怆,惶恐、无助等等各种复杂情绪一一传递给我,让我的心也跟着揪痛起来,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窒息的哀伤。

这样的

世道竟是如此的残忍,让我们亲眼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英雄低下昂贵的头颅,弯下那孤傲的背,与我们这群“卑微”的人一起挤在脏兮兮的煤堆里,为了讨那两口吃食,贱卖苦力气,一副落魄的穷酸可怜相。

此前叶家富裕,阔少叶问刚正不阿,侠义仁善,乐于助人,锄强扶弱,为乡邻称颂敬仰,是小老百姓眼中的守护神,更是诸多武林中人眼里的信仰。

如今,那个“守护神”成了一个卑微的普通人;那个信仰,坍塌了。

这于诸人而言,是一场精神风暴!

这样的

残酷的现实社会已经折磨了他们的肉体,现在更是要摧残他们的精神。比起肉体上的苦痛,精神上的煎熬更令人崩溃。

时值乱世,外敌入侵,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平淡安稳的生活被打破了。朝不保夕,命如草介,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渴望有人来守护他们,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活下去。可是,还没有看到一丁点儿的希望,却又见到昔日的“守护神”跌落神坛。屋破了,居然又逢狂风暴雨,苦难一层深似一层,众人于水深火热中再遇地塌天崩。

“连叶师傅这样的人物都要干这种下贱的粗活了,我们的明天还有什么指望啊?”

所以,那群“惊愕”的人中,有人痛哭失声,不知如何是好。

有性格偏激的人,将曾经对“守护神”叶大师的膜拜转为了“恨”,在工作里针对他刻意地嘲讽他 。

这样的

也有如叶问一般家境富裕,因战争,家财被夺,只能靠铲煤来养家糊口的“少爷”们,承受不住这样的落差,耐不住此般的艰苦,自杀了。

如是种种,叶问或淡笑相对或沉默以待,只是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偶尔对有需要的工友搭把手,从不自怨自艾。

众生百态在屏幕里徐徐展开,将那个年代里的残酷与痛苦铺陈在我们的眼前。屏幕前的我们唏嘘不已,百感交杂。

看完电影最深的感触是:国破家安能在?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幸福安稳的小家,分外庆幸自己生于一个国家富强的和平年代。此外,那时稚子心态,看着那落魄的英雄,深感世事无常,人生路跌宕起伏,也惶恐过自己在将来的路上会有格外艰难的日子,所以于自己能做的事情上都是极尽努力。不求有多大的回报,但“业精勤,荒于嬉”,这是千古称颂的缄言。

当时的理解还是过于肤浅。那时候觉得叶问铲煤是英雄落魄,虎落平阳,龙游浅滩,觉得那时的叶问窘迫可怜,让人同情。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个时候的叶问英雄形象更深入人心!那弯腰低头铲煤的叶问更帅气!

这样的

叶问艰辛劳作一天返家,坐在小餐桌前,看着终于敢敞开怀吃饭菜,敢把放心把肚子吃饱的妻女,脸上露出了笑容,眼睛里溢满了温柔。那笑容里仿佛有光,让人眼前发亮,照着人的身与心都是暖洋洋的。那眼睛里的温柔让人沉醉。

之前的叶问只沉于武学,行侠仗义,锄奸除恶,惩强救急,不问柴米油盐金银等俗务俗物,即使后来被迫搬家,也依然如此。

直至那天,亲眼目睹了家里的窘迫,羞愧不已,为了能让妻女饱腹,毅然选择了去做铲煤工,做这份曾经被他自己轻视过嘲笑过的工作。

他向来率性而为,看到挖煤的工浑身漆黑,他嘻笑挖煤工人跟隔壁家的黑狗一样黑乎乎的一团,找不到眼睛。因果循环,叶问刚开始挖煤时也被诸多人挖苦。叶问自知当初有错,坦然受之。

这样的

其实生活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工作也没有什么贵贱之别,能伸能屈方为大丈夫。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做什么决定都会思考妥贴周全,至少是孩子的学费辅导费,老人的养老费还有那些生病或意外的费用都是绝对充裕的情况下才敢任性,或者根本不敢任性。因为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只敢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地站在那儿。不敢随意轻挪,他们得撑起那方遮风挡雨的屋顶,让里面的人安安稳稳地生活着。

这世上还是普通人居多,不是谁都可以像植物落地生根那样,任意一节茎或一片叶,只要沾点泥或水,任意一处,往那一搁,便可以落地生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士别三日,再相逢时当刮目相看;但也有那么一种可能,热血沸腾地嚎了那么一嗓子后,华丽丽地遭遇滑铁卢。不是谁,都有那个东山再起的能耐。

被骂了,却只有低头沉默或点头哈腰,又或者小心翼翼地陪着笑。他们不是怯懦,不是没有血性,更不是麻木,只是他们背负了太多了,为确保家人生活的质量,选择隐忍,理性的隐忍。

他们不可怜,不需要同情与怜悯,他们需要理解与包容,他们更值得人尊敬。

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