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不要做一名“让学生怕的老师”呢?

三味聊教育


老师当然没有必要做一名让学生怕的人,一般情况下是温和和蔼,但也要让学生明白,你放肆的话,我手上的力量足以让你不好收场,也就是说,这种温和和蔼的后边必须是有实力支撑,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豺狼来了有猎枪。

那种缺乏实力的学生不怕的老师,大多是实习生和刚刚入行的老师,他们以为和学生友好相处就是老师和学生没有隔阂,这是很天真很无邪的。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但在工作上,彼此是有地位上的差别。有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很想挑战这些,我班上一个男生,曾经有两次,都把手放在我肩膀上,我都严肃地让他拿开手,因为他把手放在我肩膀上的潜意识,他不清楚我可是很清楚,他需要和我建立平等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他是正在测试老师的底线在哪里,他现在可以把手轻轻放在我肩膀上,过一段还可能把手轻轻往下压,这个学生经常给老师带麻烦,老师们比较讨厌他,不接纳他,所以,他似乎喜欢挑战老师的权威,在许多老师中国,我算是他不多的可以投靠的老师之一吧,所以我更不允许他和我建立所谓的平等,因为,他很需要我,而我并不一定需要他,这是他心理上的劣势,我会维持着。

老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平等关系,他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定需要职业所赋予的敬畏感,才有办法管理班级,控制课堂。

我曾经对家长说过:一个孩子,在家如果不怕父母,在学校如果不怕老师,就很容易发展成在社会不怕法律,更不用说敬天畏地,那么他的下场可能就要很可悲。

让学生有所爱,也有所怕,我认为这个道理老师要让学生明白。


门前海蓝蓝


来看看现实:班主任的课,学生都听得较认真,作业也不敢马虎,该班主任的成绩一定相对也较好;班主任抓得严的班,学生怕迟到、怕违纪被抓……

有一同事的女儿,他所在班的班主任较严,学生基本都怕:她常常周日晚怕会迟到,一般都不等爸妈做好晚饭就随便吃点上学(晚自修),放学后再吃点;早上怕起床晚,一定要设好闹钟……

有些刚毕业的小姑娘,上课跟学生打得火热,亲兄弟姐妹,但课堂纪律一团糟;初次当班主任(七6班),我看到她对学生那么“温柔”,就私下提醒:不能对学生太好了,有时要狠一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前半个学期七3班差点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后半个学期开始心狠,才刹住一些歪风邪气;期末考试,七6班几乎全线崩盘……

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怕”,可以是:知识渊博、教学严谨、纪律严明……下课可适当与学生增加点亲和力!

各种事实证明,老师得想办法学生让怕,学校也应该成为大家敬畏的场所!


种金易


作为老师,一定要在学生面前保留一份神秘感,做到既关心爱护学生,而又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太亲近,反而不利于管理好学生。

记得在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老师,那时的老师基本都是一个行政村的,有的老师和学生还是本家。语文老师是一位中年女教师,留着齐耳短发,经常喜欢穿白色的衬衣和深蓝色的外套。她在学校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即使是最调皮捣蛋的学生见了她,也会小心翼翼地绕过去。学生们在学习上认认真真,基本上没有人敢应付作业,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乡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平时不苟言笑,基本上没有批评过谁,但是大家都对她心生敬畏,不敢去做“出头鸟”。而数学老师就不一样了,他平时最喜欢和学生嘻嘻哈哈,在上学的路上,碰到哪位同学快迟到,他还会用自行车稍一程,同学们都喜欢他,可是他的课是纪律最差的,他在上面卖力地讲课,有的同学蹲在桌子下面玩沙包,更有胆大的同学,还会溜到教室外面转一圈再从后门偷偷地回来。每到考试,同学们的数学成绩简直是一塌糊涂。

想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把握好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讲一些课外的知识来调节课堂气氛,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但是切忌向学生暴露太多自己的“隐私”,老师和学生可以做朋友,但是绝不能是那种无话不谈的,让学生多少有点怕,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工作的开展。如果一个老师能做到让学生又爱又怕,那绝对是一种境界。


春风化雨花草香


上班四年,一直做班主任,班主任跟其他任课老师最大的区别是,管的严,学生们害怕。

观察比较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上课时学生的状态,不言而喻,学生害怕班主任,所以课堂记录很好,其他课堂上就有些同学窃窃私语。

我跟我同事一年进学校,由于性格特点,我管理班里就比较严格,说到是事情就得做到,学生也比较了解班主任的脾气,课堂上基本上没有说话现象,作业也很少有不交的。而我同事,她觉得学生就应该自由的成长,任由孩子的天性发现,所以他们班的孩子纪律性差一点。

跟其他学校的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管的严的班级,成绩考的都不错。加强小学生自制力差,老师如果管的不严,学生在校根本养不成好的习惯。


小班老师


17年前,从师范院校毕业后的,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走向三尺讲台的老师。因为是新教师,所以该如何与孩子们相处,我一头雾水。身为新教师,常常参与一些教育类的培训。在很多培训现场,一些“专家”不止一次提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于是,我把这句话深深烙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以此作为我与学生相处的标准。

与学生成为“朋友”之后,我与学生无话不谈——既然是“朋友”了,应该就可以和“朋友”知心交心——自己小时候做过的傻事,自己小时候考砸了的经历,自己搞过的恶作剧,这些都和学生们一一“倾诉”。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被专家的那一句话坑惨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怕我,课堂纪律,尤其是中午的纪律极其糟糕,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接下去要说到的这么一件事。

那一次,我们班一名男生只考了42分,他本来成绩还行,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卷子中很多简单的题目都放空白,于是我狠狠批评了他一顿。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家伙拍案而起:“你作为老师,自己小时候都考不好,你有什么资格说我?”……那一刻,我陷入沉思:老师,真的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吗?那些“专家”的话真的正确无误吗?(后来我才明白,说那一句至理名言的“专家”是从来没有上过课、没有当过班主任的一批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把控?

那一次之后,我申请调离那所学校,来到一所新的学校任教。来到新的学校,我和学生保持距离,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来。关于我小时候的事情,我都是透露一些正面的、正能量的、榜样式的典型,至于小时候考砸或者搞什么恶作剧之类不合时宜的信息,我不再向任何学生透露。至此,我发现我在班级管理方面显得更为得心应手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我心存敬畏。

十几年过去了,学生毕业之后,当他们考入理想的中学或者大学之后,他们和我聊天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您当年真的太严肃、太严厉了,我们对您真的是既怕又敬!”

让学生害怕的老师,我觉得并非什么坏事,您觉得呢?


微雨润苗


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教学十几年,经验不敢自说很丰富,至少亲身经历过不少的学生从陌生的求学到熟悉地毕业。

我以教师的身份,分不同的角度,谈谈:老师要不要做一名“让学生怕的老师”。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害怕,如果是单纯的让学生看到你就恐惧,这是失败的。如果是纪律严,教学严,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感觉到你有威严,从而认真完学业。那就应该做一名“让学生怕的老师”。也许学生当时不太理解,毕业以后会明白的。

从学生的立场来说,不管怎么样,都不希望自己遇上“让学生怕的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老师像一个“完美的神”一样带领自己完成学业。但现实中,老师也是一个凡人,七情六欲不可免,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神”。

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说,八,九十年代,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让学生怕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我的父母在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21世纪后,随着信息便利,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加上少数的教师不良行为,家长看待教师也多维度的起来,不单单是教好学生的成绩就可以。

我是一线教师,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回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如觉得还行,烦请点个赞,让我继续努力。


个性挑战耐性


看教哪个阶段的学生以及哪里的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我在乡镇一所完全中学教书,高中部是普通高中。既教过初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都教过,也教高中的学生。

说实话,高中的老师可以做一个朋友式的老师,初中的老师就不行。

这与学生的特征有关。初中的学生,老师平时与学生走的太近都不行,要不然课堂纪律一团糟。如果是班主任那就更不行,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个班就会纪律松散继而学习成绩差继而恶性循环。

让学生怕,其实是有距离有威严。当然也有可能是狠,可能是暴。我们要做得是有威信让学生“怕”,而不是让学生因为力量弱而怕。


化学姐话教育


我教初中英语兼班主任,我的经验是要做一名让学生怕的老师,学生因为怕老师(批评)会学习更自觉,听课更认真;因怕老师而少犯错误。

1.学生怕老师会学习更自觉、听课更认真。因为我是班主任(班主任要求严格), 所以早自习、英语课我进班之前,学生已经在有序的读单词,背课文;上课时学生认真听讲不捣乱;考试中成绩真实不作弊;班级整天学习成绩好,差生少。学生这样怕老师好。


2.学生因怕老师(班主任),不敢或少犯错误。常听到学生这样说。“ 今天是班主任的课,不敢迟到”“班主任来了快点把地扫完”“班主任要检查作业赶紧做”“历史课(年轻老师教)不敢睡觉怕班主任发现了”……,学生这样怕老师我赞成。



所以学生怕老师好,因为学生怕的是老师的威严,对老师是敬畏。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总忘不了班主任,对班主任的感情最亲,就是因为对班主任敬畏,对班主任尊敬,对班主任充满谢意。


lucky134624


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教师应有的威信,是必须的!

但“威信”与“让学生怕”应该是两码事。

平时在与同事聊天时,经常有老师谈起“为师之道”,如:

“第一堂课就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对老师有怕惧。”

“对上课讲话的学生,先警告,如果还不听,就大吼一声;或者将教科书啪的一下狠狠地砸在他的课桌上……以后他不敢放肆了。”

“讲过几遍了,有些学生还是写错。气愤之下,就把他的作业本撕个稀里哗啦。”

“有个别学生就寝时总在床上小声讲话。自从那次,我一气之下,一脚将门踹开,学生都吓坏了。之后,再不敢讲话了。”

“我上课从不给学生笑脸。学生就是宜粗不宜细的货。”

……

以上教师的这些“经验",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而且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事实也证明:

这些严厉而“恶诈”的老师的教学成绩普遍优于其他老师。

坦率地说,上述这类教师行为,“三味”也曾有过,在学生眼里也曾是一名“让学生惧怕”的“恶诈"老师。并曾以此为荣耀!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和行为开始趋向“稳重和成熟”。特别是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师,不得不要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言行。

作为教师,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为人师表,知行合一。任何出尔反尔的做法,既不符合教育本质,更不利于在学生中建立真正的“师威”。

“三味”教初中政治课,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免费复印一本“必背知识"小册子,并要求学生上完到哪就背记到哪。有次,在检查时,发觉有2名学生,根本没去完成,一点也写不出来。我一气之下,就把他的那本小册子撕了,并以“免费复印”为由骂了些“过重”的话。

后来,在一次课间与班里学生闲聊时,针对我“撕学生小册子”一事,有学生对我说:

“老师,你的做法跟你在课堂上讲的处理方式相矛盾。”

当时,我沉思了一下,还是无言以对。

上面是从七年级《道法与法治》中截图下来的教材内容。说到:

在提出批判意见时,要考虑他人感受,要注意方法能被人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处事应注意控制情绪;等等。

诸如这类“为人之道”,政治课教材中比比皆是!

如果老师们都能心平气和地对自己的日常言行进行一个“自查”,就会很容易发觉自己很多言行是不妥当的,与为人师表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老师要真正获取学生的尊敬,首先要尊重学生!

老师要求学生做文明之人,首先自己的言行做到文明!

老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采取“让学生害怕”的粗暴行为,不可取!

“三味"认为:教师的威信不是以学生的“害怕”而立,更应是因学生“内疚”而成!

网友们有何看法?欢迎点评留言。


三味聊教育


绝对不要做一名“让学生怕的老师”,应该做一名让学生“尊敬”的老师。

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人,既传授文化知识,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老师在学生面前要有个“老师的样”,这里所说的样,是指在学生面前要有“威”,要有威严,并不是让学生怕。

(1)、让学生怕老师是不对的。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教师爱生如子,要用爱心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要让学生喜欢自己,也就是喜欢自己所带的课程,这样才能激发学习所带课程的兴趣,真正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我们国家是个法治社会,人人平等,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既然平等,就不能对学生进行谩骂、言语上的讽刺,体罚和变相体罚。

当学生违反纪律、调皮捣乱,批评教育没有作用时,要及时与学生的家长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的家长去管理和教育。

绝对不允许教师做出违反师德的事,学生怕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失败之举。

(2)、做一个让学生尊敬(服)的老师。

①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按照上级的着装规定和要求,做一个学生心中最美、最靓的老师。

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目的清晰、重点突出,实施素质教育,用自己的知识、才华,打造精品课堂、创名师,做学生心目中最美的老师。

③做一个“严”老师,而不是让学生从心里最“怕”的老师。治学严谨,教人不诲。

自己在教学上一丝不苟,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奖罚分明,对那些破坏纪律的学生,决不手软,教育要有法、要得法。除了学校开展的活动以外,要结合自身知识和能力、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育人活动。

总之,一定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威望、有才能的、最美的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