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我们在对文章有了思维、标题,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行文节奏,一个叫史蒂芬平克的认知科学家,对于写作的本质做过一个描述,这个描述是这么说的,写作指南,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面,可能比较绕哈,也就是说写作呢是把你脑中非线性的想法的线性展开给读者。

阅读其实是很费脑子的,我前面也说过了,手机屏阅读这一场景,这样读者的注意力极易分散,耐心也非常的有限,这时候写东西呢,就不仅仅是把一件事说清楚就可以了,如何设计这个线性展开的过程,其实是很讲究技巧的,我们说每个读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都会产生一股新流,如果把这个心理我想象成在游乐场上那个滑梯上,你的读者能从最高处往下滑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你写文章的时候呢?不仅要建一个足够高足够强的话题,还要把整个话题甚至连扶手都给涂上润肤露,来减少行进的阻力,让人一旦开始滑,想停都停不下来,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那这里呢,我提供4个最好用的方法,第1、讲故事,第2、设悬念,第3、给代入,第4、有反转。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我们先来看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人们往往以为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其实成年人跟儿童一样,对故事很敏感,爱听故事是人的内在天性,在听到故事时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里面,这就是为什么像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几千年了还能够一直流传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满篇故事的心灵鸡汤这么受欢迎,其实人们往往会去怀疑一个理论,但很少会去苛责一个故事。

那么我们该如何给人们讲故事呢?其实讲故事并不难,我这里说需要注意的几个点哈。

第一、故事怎么开头,我认为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你可能会觉得说这个太简单了吧,但是我要告诉你,虽然它看起来简单却非常有效,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一个故事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山上住着谁,这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把一个孩子想要听故事的欲望给完全打开了,其实对于成年人也一样,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是最符合人们对一个故事的预期的,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么讲故事的。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第二,那我们应该讲谁的故事呢?自己的故事还是别的故事呢,我的建议啊,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认识的人的故事,要远比你讲别人的故事效果来得更好,比如说咪檬,就经常在文章的开头就说我有个表哥,我有个同事,我有个实习生,有时候连自己的老公也不放过,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真的还是假的,但是我们就是愿意听不是吗?

第三,注重故事情节,并注重对故事的主体情节进行描写,讲故事不仅仅是叙述故事发展那么简单,还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对人物感受的描写,这样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

比如:我们讲这么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后来他冻死了。

没错,这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但是如果作者这么写的话,他就不会是个伟大作品。

要我们加入细节和情节之后,就变成了这样子。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圣诞夜的大街上卖火柴,他又冻又饿又困,不小心睡着了。

她梦到了火炉旁冒着热气的烤鸡,梦到了去世的奶奶,第2天早上她被人发现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你看丰富的细节和情节的描写之后,整个故事就变得有血有肉。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其实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用的行文套路,小的时候,我们读伊索寓言,里面每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在文章最后一定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好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本身好看,还是因为它启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读者读完你的故事之后,你适时抛出一个高能观点,替读者把后面故事的道理讲出来,这时候就会给人一种很走心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精句刺激,其实很多流传很广的文章,他们的结构并不复杂,往往都是讲一个故事,一个道理,再讲一个故事,再提炼一个道理,手法熟练的作者还会把道理写得层深深入,说完了讲故事呢。

我们就来说说设悬念,在我的一篇文章里面,我更喜欢运用设悬念来进行开头,那设悬念的开头这么写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句话“上周六我吃了一顿饭,花了我5万块钱”,你看这个5万块钱就是一个悬念的种子,那么我接下来就可以花大篇幅来讲这个花了5万吃饭的故事,而不用太担心读者会不会没有耐心看下去,因为我知道读者一定特别想知道,为什么我一顿饭吃了5万块钱,这时候你可能会说我自己也没有一顿饭吃掉5万块的经历呀,我的生活中也没有太多的有特别的事情发生,那我还能不能写出这种有悬念的开头呢?你不用担心,其实悬念是可以设计的,一个看起来普通的事情也可以写出悬念感。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我分享我的一个方法叫做悬念的相对论。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你看我一顿饭吃了5万块5万块,其实是一个很高的价格,对吧?如果你多吃了500块,可能他的单价的绝对值不够高,但是有可能是你今年吃过最贵的一顿饭了,那么你在文章写开头就可以这么写“上周六我吃了几年最贵的一顿饭”,你看这就是一个500块钱制造出来的悬念感,所以你发现了吗?你的生活里,其实不缺乏对你来说值得一提的经历,你只要用好它就能把悬念感给制造出来,其实你去看电影的时候,你看电影里的飞行员是怎么制造的,你会发现它往往是通过剪辑制造出来的,写文章也一样,通过对材料的选取,以及对材料呈现顺序的一个调整,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讲出悬念感,所以悬念是需要不断的去好好训练的。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接下来我讲什么叫给代入给代入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制造熟悉感,比如描写一个普通人都很熟悉的场景,表达一种普通人都会产生的感受,人天生会对自己熟悉,或者跟自己相关的事物重点关注,心理学上有一个鸡尾酒会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各种声音混杂的鸡尾酒会上,无论现场有多么的吵闹,只要有人喊你的名字,你总能听得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就是人永远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感到敏感,所以,不管你写作的主题是什么,在文章里一定要刻意制造读者熟悉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读者感到你的文章跟他们有关系。

我写文章的时候,有一套经常使用的大结构,第1步,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取得关注,第2步,顺着对方的意愿来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来赢得对方的信任,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第3部,开始夹带自己的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由于前面环节的铺垫,其实你就比较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了。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我还想跟你分享一个方法叫做

反转预期,反转预期就是颠覆读者原有的一个预判,让她出乎意料,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有趣,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写你老公是个特别浪漫的人,跟你说了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情,那么你在写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我建议你最好在前面做好反向的铺垫,这个铺垫呢,是你老公平常是多么的不浪漫,甚至呢!假如他有一点点木讷的细节,而到最后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感到很浪漫的事情,我的天啊,原来他可以这样浪漫,这就是预期的效果,如果你想要发展预期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的强烈呢,那么你的铺垫就要越长,前后的落差就越大,就能给人多大的反差冲击,如果你想起一个人有多好,但你前面需要写一个人有多坏,如果你想这个人有多卑劣,那么我建议你的前文中最好能写他之前做过多么好的事,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映衬反差。

花了我整整2400小时,总算让我练就了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四大法

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和你分享了如何组织行为让读者欲罢不能的几个技巧,他们分别是:用讲故事代替讲道理;设置悬念,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进入主题前用读者熟悉的东西做引导;反向铺垫反转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