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的根源

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中,都會有無數的痛苦憂傷、煩惱憂愁。在大多數人的心裡,認為這是別人遷怒於你、轉嫁給你、干擾了你而造成的。對於那些不快樂、不開心、不高興的事情,總是埋怨他人,直接就是認為那是他人一手給自己造成的,心中更生煩惱。我們都知道一句話說:會埋怨怨自己,不會埋怨怨別人。其實你細細想想,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你怨不得別人。

比如說,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和別人比較,在比較中你就發現問題了,那些比自己要差一點的人,為何過得比自己好呢?比自己開心呢?比自己快樂呢?你會發現,有些人自認為不如自己的,怎麼會事業順利?那些不起眼的人,一眨眼功夫,看見時愛情甜蜜、幸福美滿?別人為何總是事事順利?那麼順水順風呢?而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是,什麼也沒有一樣。

每當我們在比較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別人變得比自己強了,憤懣之心就會就會自然而然的生出來。明明我比他強啊,明明我的條件比他好啊?這一比較,感到在實際生活上,比別人差了,感到什麼都不如別人。你就會想到,是自己的命運不好?是自己的財運不好?是自己時運不濟?以後會不會一直比別人差呢?又好起來超過別人的那一天嗎?有一天能不能發大財?飛黃騰達?超過別人,揚眉吐氣呢?

你看,本來自己過得好好的,這一比較問題就出來了,煩惱就出來了,你說,這些痛苦煩惱是不是自找的呢?我們有好多的痛苦,就是因為喜歡和別人比較產生的。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就像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一樣,是多樣性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這才會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美輪美奐啊。單一了、同質了,就不在那麼美了。所以,我們說煩惱是自己找的,也是人生經歷中自己做出來的,你怨誰呢?要怨你就怨自己。

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去比較,但是要講究方法。因為我們在與別人比較的時候,你看得見是別人的表面情況,每個人都只會展示自己的光亮的、陽光的、美好的一面。所以你看見的別人,在你的眼裡就是全部是美好的。而你自己深知自己的內心,你不會發現或者用自己的美好、陽光、美好來和別人比較,自覺不自覺的總是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來,比較別人的美好的一面。而別人的那些煩惱、痛苦、憂愁你是不會發現的,都被他們的那些陽光和美好掩蓋了起來。這樣的比較就是一己之短來和別人的長處相比,怎麼會不比別人差呢?這樣的結果怎麼會讓自己開心、快樂、美好呢?

凡事少斤斤計較,少計較得失。無煩無惱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自然萬物都是亦陰亦陽謂之道嘛,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名言,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就算你斤斤計較得到了,但是也意味著你會失去什麼,不會只是讓你只得到而不失去。明白了這個道理,你還會斤斤計較嗎?你還會患得患失嗎?

要解除這些煩惱憂愁,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不要和別人去比較。別人怎樣都是別人的事情,每個人、每個家庭有自己的現實情況不同,你去比較有什麼用嗎?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幫助和好處,而且只會自尋煩惱,整天不開心呢。放下自己的身段,淡泊名利,簡單生活,何來的煩惱呢?有的只是幸福享不完啊。實在要比,最好的方法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你就會開心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