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年度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精要 (第一讲)

37度养儿育女 出品

一 起 做 ·刚·刚·好· 的 父 母

本文由 三一冰 整理


第一讲 全球挑战:走向主动学习

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的重要责任,当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时代发展发生错位时,教育必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沈老师用数据告诉我们新新行业诞生、新岗位更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从2015年到现在大学新增的专业近8000个,撤销的高达924个,大学毕业等于失业的焦虑感只会越来越强,我自己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就算失业了,从来就没从事过专业相关的行业,所以说焦虑感相对弱一点,如果觉得读了什么专业就得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那就是给自己设限,如果自己都在给自己设限,那就更抗不住外来的焦虑感对自己的影响。

其实育儿的焦虑全球都一样,芬兰已经被公认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系,他们也在研究怎样才能避免成为第二个诺基亚。大家也都知道每一次的科技巨变都会给社会带来焦虑和不适应,还记得吗?我们的文章曾经引用过的: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什么时候引用好像都可以(详细可以看这一篇:2018高考作文),而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能把所学变成去解决具体而复杂问题的能力,那就不能适应这个不再按领域来划分的世界。

所以沈老师认为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为本,让每一个学生从被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拥有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我觉得这挑战一直都在。主动学习我在上学时老师也经常这么提,只是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忠言逆耳。)

沈老师在今年的观察中洞悉到影响未来的三个小趋势:

一,学校组织变革序幕拉开。微小学校的出现:美国有一所12年一贯制的学校,分布美国六个州,有50多个联盟站点,其学生规模只有10-100人。因为小,它的组织关系也自然不同传统,没有部门、层级、年级、班级、也没有统一的教材、进度和标准化考试。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提供个别化指导,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来展开学习。像这样的学校美国5年已经生长出了1万所,占总体中小学比例的三分之一。

二,后高中时代来临。简单来说间隔年计划(gap year)慢慢开始流行了,就是已经被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可以申请延迟入学,让自己停顿半年或一年,通过游历世界、志愿服务等方式想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去”,完成一次人生目标的自我确认后再出发。(好啦,这些问题也并不一定高中毕业后就能想清楚,上一篇我们简单也讨论了一下“间隔年”,有兴趣的可以在历史消息中看到,或者关注后在“往期推荐”中找到。)

三,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日本有所叫N高中的学校,创办4年在校生超过11000人,外部环境是近5年日本有12万中小学生辍学的情况下,这学校相当于4年创办了10所大规模学校,(N高中有没收那些辍学的学生这里没有说),沈老师认为关键是学校破解了“如何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把热情与热爱有效转化为志趣与职业”这道难题。那就是连接真实的世界。

该学校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最前沿的工作现场,而且不是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而是平等互利的教育新模式,企业可以从中获取最没有思维框框的“鲜榨创意”,学生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培养面对挑战所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小趋势都是在教育应对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 也是七盏灯共同联动的结果。在这一讲中沈老师还提到当我们在拼命抢起跑线的时候,世界开始停一停、想一想的间隔年,因为比教更多知识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后高中时代的新选择就这样出现了。

我想说的是这个早已经出现了,所以我用的词是“慢慢开始流行”;就像当我们开始旅游时,人家开始度假了,所以说不要焦虑,这都是一个过程。

焦虑,你就输了!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37度养儿育女 第一时间就可收到更新,谢谢你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