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雲南,麗江。初春的玉龍雪山腳下被霧氣薄薄籠罩著,依然有料峭之意。在能遠眺雪山風景的房間裡,小林治人老先生喝了一口清茶,面帶微笑地看著我們。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小林治人如今已82歲高齡,卻依然精神矍鑠。在麗江的期間,他時常身穿休閒運動裝、頭戴一頂漁夫帽,拄著柺杖在Hylla Resort的項目地上緩緩行走著,步履蹣跚而堅定,時不時停下,眯著眼睛用手中的相機拍攝周圍的風景。「這種樹木叫櫟樹(くぬき)」,他在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上認真寫下樹的平假名,「我的家鄉也有很多這樣的樹」,邊說著,眼中也開始浮現出喜悅。


將大半生的時光獻給了日本造園事業的小林治人,儼然已是這個行業的元老級人物:他創立了東京最大的景觀公司之一——東京景觀研究所;作為首位亞洲代表參加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IFLA)的活動,並任第一副會長;從新宿中央公園、昭和紀念公園等本土設計,到大阪萬博會、挪威日本「友好之庭」、西安園博會等國際項目,他一直試圖用世界性的眼光詮釋園林與自然之美。


儘管在他人看來,小林先生已經到了安心該頤養天年的時候,然而他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堅持活躍在各個項目的第一線,用自己的眼睛來感受、確認每個地方的真實風貌,確立最適合當地的園林設計方案。這次擔任Hylla Resort的園林總設計,當然更不能例外。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昭和30年的長野縣松本市


1937年,小林治人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我的名字是奶奶給取的,她是長野縣安雲野市的穗高神社的宮司(即日本神社中掌管祭祀的職位),取其『治人』之意,希望我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小林家族在松本市做花園產業,從小他就在被花包圍著的小林花園裡長大,耳濡目染地認識了許多花卉與植物的名字。


松本市是個美麗非常的地方,群山環繞、風景優美,經常能遇到野生動物。學生時代的時候,他經常和朋友一起去爬山,對大自然、動植物、特別是山,懷抱著特殊而深沉的感情。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穗高神社


那時日本因戰敗進入了大蕭條狀態,物質比較貧瘠,生活在農村反而比城市更幸福一些。小林家周圍種植了蘋果、杏子、桃子等水果,餵養雞和羊等牲畜,不用擔心缺少食物的問題。「媽媽做飯的時候,有時會讓我去撿些雞蛋來,我就曾不小心在雞窩裡摸到過一條蛇。屋子下面養著兔子,總是在屋底挖洞。家裡還養著奶羊,放學之後回家我就幫著擠羊奶,這也成了我的擅長項目。」說著,小林先生臉上現出得意的神情。


小林還會去給家裡附近的農園幫忙,做些種栗子樹、種田、撒種子等簡單的活。在幹活期間,農園的老先生們教了他很多日本傳統文化的東西,民謠就是其中之一。天資聰穎的他很快能將民謠唱得繪聲繪色,甚至還曾經登上NHK松本地方臺表演過。


這樣的聲樂天賦,讓小林也收穫了意外的朋友。小時候經常與鳥類接觸的他,一共養過40多隻鳥,學鳥叫有模有樣,甚至能達到對話的程度,讓鳥兒也願意將他視作同類。有時候學烏鴉叫,周圍的烏鴉就會飛過來看看究竟;有時候幫忙修補被弄壞的鳥窩,或救助巢裡掉下來的雲雀,鳥兒們也不會保持警覺,反而十分親近。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與自然的從小親密接觸,讓自然原生態之美在小林治人心裡深深紮下了根。他少年時期所見過的風景——擁有男性化氣質的飛驒山陵、清冽的梓川、支流下的大門沼澤,充滿女性化曲線美的美原高原……來自故鄉長野縣的這些記憶賦予了他強烈的影響,也無形中塑造了他的人生道路。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在報考大學專業的時候,小林治人並未選擇遵循周圍的浮躁風氣,追風報考法律、文學等精英主流專業。在聽說上原健二先生創辦東京農業大學造園專業後,「就是它了!」,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大學期間,小林治人系統學習了造園知識,也開始接觸城市規劃的內容。抱著建設美好家園的想法,他參加了國家公務員的考試,以第八名的成績考入城市局的造園師一職,並在後來申請去了新潟縣直江津市從事城市規劃工作。在那裡不僅處理日常事務,因長野信濃川多洪災,他也參加過沙防設計等治水工作。


這個在他人眼中看起來穩妥的「鐵飯碗」,卻讓小林愈發地沉鬱。自幼性情直率的他,始終無法適應一些政府官員自大而傲慢的行為,最終決定從政府官職中脫身而出。帶著對園林事業發自心底的熱愛,他一邊在東京consultants株式會社工作,一邊開始走上探索設景的未知之路。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設景」本源自明治時期的日本漢學家小澤圭次郎的翻譯語,它不僅單單指建築,而是將所有景色作為整體進行建設。小林治人首次將這個概念提煉出來,並身體力行了一輩子。IFLA對小林先生的「設景」概念整理為:科學地、藝術地理解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並加以綜合融會貫通來創造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管理運營的職能。


「小時候在故鄉登山,路滑且潮溼,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塑料,就帶了很多報紙和養蠶用的油紙裹在身上,在矮松下面穿行。回想起來,我所體驗的事情和所做的工作都和自然有關,它們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1970年的大阪萬博會


1964年,作為「造園設計事務所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提倡「無造成建設計劃」開發手段的小林收到了日本住宅公團的委託,主導活用自然地形的度假村設計,並順利參加了大阪萬博會會場的設計計劃。


正值日本經濟復甦時期,從這個後來被稱作「別墅開發時代」的年代開始,小林治人開始了各地的住宅、別墅、園林設計等多線業務。他於1968年創立了東京景觀研究所,在原宿的竹下通紮下了根,帶領景觀、造園的專家集團開始了確立設景職能的挑戰。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東京景觀研究所logo


「公司成立之初,我們接了很多有趣的工程,把公司推向世界。而在別墅開發時代,國家大面積開發旅遊地,經常請很多演員、著名的建築家來進行宣傳活動。那個年代就像是20年前的中國一樣,我也因此結識了菊竹清訓、二階俊博等朋友,還曾和川端康成先生一起把酒言歡。」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伊豆翡翠城西海計劃(伊豆エメラルドタウン,1964年~1973年),小林先生參與的那須、南紀白浜、伊豆、大島與翡翠系列的開發計劃,川端康成也買了其中的別墅。


70年代,地域規劃、大規模公園規劃與海外挑戰成了小林治人的工作重點。他主持了沖繩海洋博覽會會場設計,參與了坦桑尼亞乞力馬紮羅州的綜合開發計劃,還作為JICA(國際協力機構)專家,前往非洲進行野生動物保護計劃等。隨著領域的逐步拓展,到了80年代,小林先生聯合創始的「造園設計事務所聯合會」的合作公司已經超過100家,東京景觀研究所也成為了日本最大的景觀設計公司之一。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小林治人擔任IFLA的第一副會長期間的活動記錄照片。


「景觀設計應該是landscape+planning,二者缺一不可。景觀設計師就是用藝術和想象的手法,將人和自然融合起來的人。」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新宿中央公園


從20世紀到21世紀,小林治人越來越重視以往都市建設中被忽視的環境問題,希望能通過園林的角度,建立尊重自然生物多樣性和地域歷史文化的共生方式。位於東京立川的國營昭和紀念公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自1977年起由小林治人設計出來後便備受民眾喜愛,而此後20年間,還在不斷地進行細節景觀調整。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後,小林治人迅速成立了「讓東日本開花分隊」,號召民眾一起前來昭和紀念公園栽種了數萬株鬱金香、風信子等球根植物,讓綠色的自然力量治癒震後搖搖欲墜的人心。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國營昭和紀念公園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這些眾人在災後一起栽種的花朵,已經成了每年一期一會的「賞花節」的主角。


一個個經久不衰的園林項目,用持久的魅力與人氣說明了小林治人設計的精髓所在——他懂得最大程度發掘每個當地的自然特色,將包含了整片大地生命信息的森林、河流、空氣,用人類文明的知識、傳統和文化詮釋出來,以最理想的生活體驗征服一代又一代居民與訪者。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建於卑爾根大學的日本·挪威友好之庭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獲得CLA大獎的臺場海濱公園,在許多日劇裡是約會的必到之地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立於箱根的雕刻之森美術館,至今仍是遊客的必打卡項目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代代木公園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長崎荷蘭村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近十幾年來,小林治人將目光逐漸投向了中國——這個園林文化起始的地方。唐朝時期,遣唐使從當時的中國帶回很多山水文化回到日本,並在此基礎上編了一本書——《作庭記》(公元781~784年),在日後成為了日本造園技術的指導用書。在小林治人看來,回到中國進行園林工作,頗有

「本家迴歸」的意味。

事實上,小林先生近年在中國的作品不在少數。他在中國成立了ATLAS規劃設計公司,參與了許多重大項目建設:昆明花博會、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海世博會的規劃與設計,上海佘山月圓園雕塑公園、浙江杭州美術館,大理石門關水晶園……從城市公園廣場、藝文空間,到商業辦公、博覽園區、酒店地產,小林治人式的園林美學,早已在中國生根發芽。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2010上海世博會浦東園區場地設計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大理石門關水晶園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杭州UT斯達康總部研發中心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昆明99世界園藝博覽會日本園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上海佘山月圓園雕塑公園


而說到此次前來麗江進行Hylla Resort的項目規劃,他的眼中又多了些不一樣的神情。「這裡和我的家鄉很像,無論自然環境還是人文風情,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事情。」


對小林治人而言,麗江猶如他的第二故鄉。這裡連亙的山脈與豐富的自然環境,小鎮特有的親密感和鄉土感,都使他彷彿回到了少年時代,迸發出比往日更豐沛的情緒。在這裡,人們關心糧食和蔬菜,關心森林與草地,關心雲的形狀與天氣變化的聯繫。


「設計沒有特定的道理,只是將一種感性傳達出來。這種對自然的熱愛,不管什麼國家或時代都是一樣的。我想把這裡打造成能讓人們從心底感受到感動的地方。」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儘管來自異國,小林先生卻對麗江的自然環境瞭如指掌。他知道每種季節生長的植物花卉的名字,河流的走向與山脈的雪線,甚至當地人隱秘的生活習慣——他甚至瞭解當地人一般選擇在晚上去河邊洗衣服,這樣一來到了早上,被汙染的水就又會變得清澈了。本真的先民智慧,讓這片土地上延續了幾千年的生命,也讓小林治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設計理念。


「由於『身在此山中』的緣故,很多身處這裡的人並不能體會到當地的好與壞,因為他們代代都是這樣過來的。但是他們生活中的這些行為,無意中就能保護自然。」


小林治人最喜歡的是麗江的空氣,還有每個人臉上平和的表情。而在設計Hylla Resort的景觀時,他也想要儘量在保持自然的完整性的同時,加入對美學與文化的思考。


「關於文化,每個人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而在做設計的時候,要將當地的習俗、文化、飲食等等融入思考。另外,我們還必須有一個共同目標——

保護自然。每個地方在經濟發展之前,人們進行土地活動時,很多代以來都一直保護著土地最原生的自然風貌,正因下了如此苦工,才會有今天的收穫。地球一旦被傷害,想再讓土地恢復再生就很難了。」


對於走遍世界各個角落、賞盡人間風景的小林治人而言,國際的精神與眼光早已融入骨髓,但對本土生長的傳統與智慧,卻仍保留著最深重的尊敬。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Hylla有獨特的『Hylla特色』,在別處都無法尋覓到的特色。在設計這裡時所使用的美學,是屬於亞洲的東方之美,更加具有時代性、象徵性、顯世性。」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也許是長年和植物打交道的關係,在歲歲枯榮的變化中,小林先生彷彿早已看透了生命的無常。而當生命真正的考驗來臨時,即使做好再多的心理準備,也還是難免有慌了陣腳的時候。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57歲的時候,我被診斷患上了胃癌。震驚和害怕之餘,我瞞著家人和同事說去出差,其實卻秘密前去美國切了胃。以前想的是,能活到70歲就萬幸了。而在那次修羅場上活下來過後,我開始決定要在世界上留下點什麼——這就成為了我堅持自己事業的源動力。」


正如他喜愛的櫟樹一般,風雨的摧殘讓逆境中的小林更加強大,在晚年又重新獲得了「涅槃」重生。幾十餘年的辛勤耕耘,讓小林先生如願在世界上留下了自己大大小小的足跡,也讓日本園林事業的輪廓發展得更為清晰。而在中國西南的這一寸方隅內,他從雪山的甘美融水、古鎮的青磚碧石、解脫林間的風聲細語裡,找到了關於日常、關於生命、關於人生的新的答案。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 小林先生在小筆記本上寫下「解脫→涅槃→悟」的關鍵詞,描述自己的心境變化。


小林治人:自然,它就像長在了我的身體裡一樣


我已經做好了隨時離世的準備,而在那之前,只需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即可。來而應之,泰然處之,人生亦如是。」


數十年、上百年後,人們也許不會記得小林治人的名字,卻依然能在他所描繪出的公園綠地、園林景觀、建築群落中,從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與澄淨的空氣裡,尋找到自然的本真與生命的奧義。這對他而言,大概就是人生這一趟旅程中最好的回報。


-END-

//

圖片:孫一文、IFLA官網、小林治人博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