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赵小姐夫妻终于买下了新房。


赵小姐对房子要求很高,房间布置要合理,环境要好,还有邻居不能吵闹。她老公是做期货的,平时休息的晚,而且他有点神经衰弱,睡觉时不能有一点儿声响,赵小姐在家几乎不发出任何声音,就连看电视都是静音、看字幕。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买房时,赵小姐特意打听了邻居的情况,新邻居家的小姑娘文文静静的,不玩乐器,不养狗,赵小姐放心了。


欢天喜地搬进新房的赵小姐夫妇,却遇上了大麻烦,对门的小女孩儿学起了拉小提琴,每天像拉锯子一样,吵得赵小姐老公睡不着。赵小姐上门交涉,中午时,能不能小点声音,她老公需要午休,邻居孙太太就让女儿不练了。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第二天,刺耳的琴声又响起了,气得赵小姐上门理论,两人争执不下,赵小姐嘲讽道:

小孩子练琴那都是玩玩的,你不要听老师讲什么,手型好,先天条件好,那都是骗人的,人家是为了赚钱。再说了,你女儿拉成什么样,你又不是不知道,难道她还能成为未来的帕格尼尼?


一向温柔的孙太太,也怒了,我女儿在吃晚饭的时间练会儿琴怎么了?不能因为你的作息不规律,就得要求大家都按照你的作息时间来生活吧。


可惜赵小姐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坑,不得不感叹一句,遇到什么邻居都是命。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之前与朋友租房,每天晚上七八点多,楼上一家准时开始吵架,女主人的吼叫,男主人的咒骂,孩子的哭声连绵不绝,吵得人受不了。


楼上的夫妻,有一个儿子,妻子在小区菜市场租了一个铺位,卖点蔬菜杂货,丈夫好像打临时工,经常不上班。妻子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回到家,饭锅是凉的,看见丈夫只顾玩手机,气不打一处来,开始冲着丈夫吼道:“你在干什么,这么晚了还没做好!”。丈夫被骂心里不痛快,反驳说,“不就是卖个菜吗?有什么好累的!”


然后又是一次激烈的争吵,一个控诉,为了这个家,我付出了多少,你呢?没本事,天天呆在家里不挣钱,另一个说,那你去找个有钱的好了。


吵着吵着,战火引到孩子身上,女主人开始数落孩子,说他不好好学习,养他没用,如果不是为了他,早就离婚了,然后,男主人也加入这个行列,破口大骂,摔东西,吓得孩子大声嚎叫。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有一次,朋友跑到楼上交涉,晚上能不能小点声音,她需要学习,无奈,楼下邻居无法沟通,还挺横,回了一句:

有本事告我去,没人拦着你


气得朋友快吐血了,准备报警投诉楼上扰民,可是她转头一想,还是算了,这房子是租的,房东人很好,别给他找麻烦了。


后来,我俩商量了一下,房子到期就不续租了,再这样下去,真快都神经衰弱了。自从不嫌吵后,我俩心情好多了,每天楼上一吵架,我俩就:开始了,开始了,有时还八卦一下,分析楼上夫妻俩的性格。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最近,朋友莉莉在家带两娃,我问她:“在家感觉如何?”


她说:“够呛,两个孩子整天蹦来蹦去的,我只能不断地提醒他们,别乱跑啊,说话小点声,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孩子早点上学。”


莉莉有两个孩子,女儿六岁,儿子三岁,正是打闹的年纪。莉莉怕打扰邻居,卧室和客厅全铺了隔音垫,桌子和椅子也都穿上袜子,孩子在家穿软底拖鞋。


疫情之前,白天两孩子上学去了,晚上看会电视,玩一会,也就睡觉了,很少会影响到邻居。

在家关了一个多月,两孩子难免不小心弄出点动静,楼下邻居给莉莉发了一条微信,让她家孩子安静点。莉莉觉得不好意思,

发了一个红包,说孩子有点皮,吵着你了,真不好意思,待疫情结束后再登门道歉。投诉的邻居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小孩子闹一些,可以理解,注意小点声,红包没有收下,但莉莉再也没有接到投诉。


其实,大部分人,只要态度好,都是可以沟通的。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那么,遇到奇葩邻居,怎么办呢?

先礼后兵,先沟通


带上小礼物,心平气和的上门找邻居谈谈,面带微笑,轻言细语,不要一开口就大声抱怨:你们怎么回事,大晚上弄出这么大动静,害得我们不能休息。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你态度好,别人也不好意思吵吵嚷嚷。

《安家》赵小姐第一次敲门沟通,态度很好,客观陈述她老公要休息,希望小点声,孙太太二话不说同意了,让女儿不练了。第二次上门,赵小姐言语激烈,态度强硬,孙太太甚是不喜,连推带哄将赵小姐请出家门。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投诉对抗

自己不想出面,可以找物业或居委会,让他们去跟住户沟通。提前做好准备,用手机录下噪音,或者视频,做到有理有据。


若物业沟通无效,邻居出于报复更变本加厉,只能祭出某宝“大杀器”,不建议多次使用,会波及到其他住户。


《安家》:千防万防,还是掉进了“吵”的坑,摊上什么邻居都是命

搬家

《安家》赵小姐与孙太太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不是,两人闹到静宜门店维权。最后徐姑姑想出一个办法,把孙太太的孩子送到朋友那里学小提琴,然后介绍一位老中医给赵小姐,邻里误会解开。


可生活是现实的,不会出现徐姑姑这么个好人。遇到扰民、奇葩的邻居,沟通不了,又忍受不,只能搬家。


邻居与邻居最大的区别就是,好的,相处融洽,坏的,让人头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