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磨蹭,好好說他不聽,吵他就哭,打他就跑,咋辦呢?

硬石頭啊啊


一是可能是家長要求標準過高,總用成人的思維和方法來丈量孩子的學習問題;二是孩子的學習還沒有進入狀態,可能是年齡小,自知力和自控力弱,但家長又無耐心幫助引領與確立,導致孩子沒有形成規範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三是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慢,即”慢性子“,”火上房也不著急”,這種天生遺傳的基因,要經過後天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變。所以凡事要全面分析觀察,不可輕意下結論,尤其家長的話像”魔咒”一樣,總是負性的強化和暗示,就會使孩子固化成許多毛病和缺點,所以對孩子要多肯定、多接納、多包容、多正向暗示,積極鼓勵,慢慢施肥澆水,不要拔苗助長,而要靜待花開,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是繼承了父母最優秀的基因來到這個世界,都會有用武之地,各得其所,誰的功夫用得多,誰的回報就大,一定是這樣的!





學習不是事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聊一下我和孩子在學習方面是怎樣相處的啊,曾經那是雞飛狗跳,慢慢地開始和他鬥智鬥勇,終於尋覓到現在適合的方法。

上圖是兒子的造句,我看到後心裡很感動也很滿足。

我的方法就是和他做同學,我們一起學習,而且是比賽著學習,每次都是讓他先寫完,他每次都非常開心的對我說:“媽媽,我又寫完了,你認真寫,我去玩起了。”

他寫完了作業,贏了比賽,不僅開心還充滿了價值感,他是一個快樂和自信的孩子。

我每天都跟著他一起學習,自己也在成長,每天認真記筆記,心靜下來了,更能平和的和兒子相處。我們的母子關係又親密又融洽。

上圖是“潮汐”的專注,可以設置時間25分鐘、30分鐘,根據孩子的年齡而定時間,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寫作業的時候,和他一起列好規劃,每一步完成後,給與鼓勵和休息時間,也可以做語文的時候,換一下,再寫會數學,這樣能更有效把作業完成。

同時,作為家長,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時候是好朋友,一起玩樂打鬧;有時候是同學,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有時候是夥伴,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有時候是老師,相互之間互相學習,用崇拜的目光看著我們的孩子。


王雲育兒育己


學生最討厭的是什麼?那就是上學,無休止,日日夜夜的枯燥生活!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痛苦的,不僅通往成功的路途都是佈滿荊棘的。即使通往安逸的生活的道路都是坎坷的。下面我說個真實的例子吧。

2018年小劉高中畢業了,終於不用在學校天天被老師罵不爭氣,讓父母天天操心.逍遙自在幾天之後他就想和朋友去當假期工,掙點零花錢,畢竟作為普通家庭的他,放假就等於過上了身無分文的日子,所以他和朋友毅然決然的走上了掙錢的征途。

可萬萬沒想到這次的兼職經驗讓他看破了一些事情。在家裡附近的酒店做短期服務員的時候,分別有一個經驗十足的服務員當他的師傅,在接待第一桌客人的時候他十分小心很怕出什麼問題被責罵,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客人根本就是看不起人,說話極其難聽,他就沒忍住跟他頂了幾句,後來老闆把他罵了一頓。

他回家和媽媽哭訴,媽媽說外面的世界可不是像你想的那麼美好,當今社會說不好聽的沒有地位什麼都不是,你以為你受委屈媽媽心疼你,別人會嗎?這些話雖然當時很牴觸,但後來讓小劉想了很久…

過了幾天錄取結果下來了,小劉高考落榜了,連二本都沒考上,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他認為自己的成績還不應該到這種差的地步,思考了幾天他然決然復讀了。

在班裡說實話小劉不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還時常說話,被老師常常點名…有一次老師在全班面前沒有點明的說,這要是放在二中(私立學校)你連個屁都不是!他還沒辦法還嘴,因為他的確什麼都不是!還剩一個月的時候小劉決定開始好好學習。最後高考提高了100多分,說真的,要想讓孩子好好讀書,逼不一定好使,要讓他們清楚社會是勝者生存的地方,讓他們心甘情願才是最好的方法。

人與人之間不是階級的不同,而是素養、眼界、談吐這些綜合起來,讓你自己覺得這是階級。所以,請抽出時間帶你的孩子去看看,那些擠大巴車的人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抽什麼煙,做什麼事,素質怎樣;再帶他去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讓孩子自己想一想,他想成為哪一類人,他想做什麼,再去問問這四個地方來往的人們,他們都是什麼學歷,他們讀書時是怎樣的態度。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好好的學習,請給孩子適當的激勵,不要一直給孩子壓力,讓他們自己想明白才是最重要的!


腦洞行為學


為什麼孩子愛磨蹭

  曾聽一位家長跟我談起他兒子的情況。他兒子讀小學一年級,做作業總是很磨蹭。他的作業其實不太多,但就是慢。結果想給他額外輔導,都抽不出時間。可兒子並不是慢性子的人啊,玩起遊戲來,他可比誰都快。

我們還會發現,有的孩子心裡想要學習,好像也在一天到晚地學,但是效率很低。有的孩子也想著要考好高中、好大學,可就是怎麼也行動不起來,回家還是不願寫作業。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孩子心裡著急而行動不急呢?

上面這些情況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問題——磨蹭。 磨蹭是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總結一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學習興趣不高,對學習是硬著頭皮應付,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負責任;

2、“慢性子”,行動遲緩,慢條斯理,遇事怎麼也緊張不起來;

3、沒有時間觀念,不講效率;

4、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

5、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怎樣讓孩子利索起來

孩子的生活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磨磨蹭蹭地做事,也是長期形成的。這個習慣,首先會表現在他的生活方面。要讓孩子利索起來,當然就要先從生活上著手,教導孩子改掉磨蹭的習慣。如果在生活習慣上放任孩子磨蹭,你又怎能期望孩子能夠乾脆利落地學習呢?家長可以試試下面幾種方法:

通過遊戲或競賽加以改變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想改變他的磨蹭,可以通過經常玩一些小遊戲或小“比賽”來實現。例如,和孩子比一比看誰衣服穿得快,看誰先把桌面收拾乾淨等,在生活中尋找一些機會和孩子比一比、賽一賽。在這類遊戲和比賽中,孩子不僅提高了動作的敏捷度,還激發了他們的進取心。與此同時,家長可以給予孩子適當地獎勵,鼓勵孩子慢慢克服動作緩慢的壞毛病。

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事情

這種辦法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壓力,但效果還是不錯的。它需要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後規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時間一到就立即停止,不能再繼續下去。如果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孩子就要接受小小的懲罰。相反,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裡完成,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小文的媽媽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小文改掉磨蹭的壞毛病的。

小文的媽媽把自己的這種方法稱為“計數法”。“計數法”很簡單,她事先向小文講明數到第十聲的時候必須開始做某件事,然後讓小文準備好,說聲“開始”後就開始計時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她總是一邊數,一邊觀察小文的行動,如果在計數開始時,孩子的動作依然很慢,她就會故意數快一點,讓孩子感覺時間就快要到了,於是加快速度;當快要結束的時候,孩子還沒行動,她就會放慢數數的速度,讓孩子有行動的意識。這樣,孩子就會為了趕規定的時間而行動迅速。

小文媽媽的“計數法”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數數能夠讓孩子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並讓他及時行動。

為孩子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不少孩子做作業磨蹭是因為注意力無法集中,一會兒翻翻書包,一會兒喝喝水,一會兒到外面順便看看電視等。對此,家長最好在孩子做作業之前,把準備工作做好,書桌上不擺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免得孩子分心。下面是一位女孩的母親講述的經驗。

上學前,女兒做事總是磨磨蹭蹭的,我發現這主要是因為她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總不能集中。比如,吃飯的時候,窗外突然飛過一隻小鳥,她就會放下碗去仔細看個究竟;正在畫畫時,忽然聽到熟悉的動畫片的聲音,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電視。所以,女兒做事往往“戰線”拉得很長,效果也不好。針對她的這種壞習慣,我就在她做事時,儘量為她創造一個安靜單一的環境,排除與她所做的事情無關的因素,使她能專心於正在做的事情。慢慢地,她養成了利索的好習慣。

看來為孩子創造一個能全心投入其中做事的環境,幫助孩子儘量地排除可能會影響他的種種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以身作則,在生活細節上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之前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磨蹭的現象,比如邊看電視邊慢慢吃飯等等,如果有的話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改變壞習慣,要注意在平時、生活細節上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習慣,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件事情。許多孩子都有邊看電視邊吃飯的壞習慣,為了能多看會兒電視,一頓飯他往往能吃上一個小時。家長認為孩子學習辛苦了一天,就讓他趁這個機會放鬆一下,一般也不會多加干涉。其實這樣做不好,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會養成磨蹭的壞習慣,還會養成一心二用的壞毛病。

下面來看看怎麼才能引導孩子專心做作業:

首先,幫助孩子明白做作業是他的責任,千萬不要讓孩子以為是在給父母做作業

有的家長常會說出這樣的話:“還不給我好好做作業!”這樣,孩子的潛意識總認為作業是為家長做的。家長要幫助孩子提高對作業的責任感,要讓孩子明白,每天按時認真完成作業是他應該做的,沒有任何可以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有一些孩子雖然知道學習、作業是為自己做的,但是由於家長平時地放任,就讓他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只要把作業做完,做什麼都可以。這些不良的態度都會影響孩子為作業負責。

其次,讓孩子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

考試時有什麼樣的要求,就用同樣的要求對待作業。考試如無特殊情況是不允許離場的,那麼做作業時也一樣不能讓孩子離開書桌,如果一次作業時間太長,可將作業分段進行;考試不能翻閱相關資料,寫作業的時候應讓孩子先複習,對所學的內容有充分的準備再動手,儘量不靠翻書來完成;考試都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也可以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作業。

讓孩子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就是讓孩子知道,做正事的時候應該具備嚴謹的態度。改掉作業隨意的毛病,是提高作業質量及學習效率的好辦法。

為了保證學習的效果,在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練習或習題時,你可以指導他完成下面三個步驟。

第一步: 回憶

回憶通常是指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快速簡單地回想。回憶是複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記憶率的有效手段。通過回憶,孩子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入地理解,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

第二步:做作業

做作業是孩子完成老師講授課程後安排練習的過程。做作業的時候要有時間觀念,還要細心謹慎。當然,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前提下,最好能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再做些適宜的訓練。

第三步:檢查

做完作業後,需要檢查,但許多孩子都會忽視這一步。由於很多孩子對作業的不當認識,以為做完了作業就是完成了作業,其實缺少了這一步是不完整的作業,粗心的錯誤就不能得到糾正。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有的孩子寫作業時沒有專心投入。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摸這玩玩那,這樣當然不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在做作業時集中注意力,絕不做與作業無關的事情,作為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也不要上前打擾。

讓孩子一心一意做作業,並不是說讓孩子連續做一個晚上的作業不休息,它需要勞逸結合。如果孩子連續長時間思考問題而得不到休息,大腦就會疲勞,運轉緩慢,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下降,錯誤率也會明顯增高。讓孩子適當的休息,是明智之舉。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解決作業問題:

一、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有的孩子在做作業時常常會抬頭和低頭,這樣就降低了讀寫的速度和準確率。這些孩子做作業慢,是因為他們的協調能力不足造成的。既好又快地完成作業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比如小手肌肉的靈活、手眼的協調等。

對於協調能力不太好的孩子,家長應當加強協調能力的訓練。比如,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運動,像投籃、打乒乓球、剪紙、滑冰等,長期堅持將有助於孩子協調能力的提高。

二、經常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

有的家長工作很忙,時間很緊張,但不能將“沒時間”作為對孩子的作業不理不睬的藉口。再忙,每週也要至少檢查孩子的作業一次。

家長檢查孩子作業有兩個好處:

1、可以隨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作業能夠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情況,認真不認真,掌握知識牢不牢,有沒有困難等在作業中一目瞭然。

2、可以有效督促孩子的學習。家長時不時地翻看一下孩子的作業,會使孩子在無形中產生一定的壓力,為了不受到家長的批評,孩子一般都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基礎不好、欠賬太多的孩子在做作業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家長不能一味責罰,在鼓勵孩子克服學習困難時,應當耐心地幫助和輔導他們做好作業。孩子年齡還小,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作業中稍微遇到點困難就會產生煩躁感,甚至害怕寫作業。這時訓斥和打罵是無濟於事的,它只能使孩子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喪失。家長應該及時幫孩子將沒有弄懂的地方弄懂,並要注意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不要陪孩子寫作業

不少家長喜歡在孩子寫作業時陪在一旁,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陪孩子寫作業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很多孩子就是這樣,如果家長不在旁邊陪著,他就會開始玩、走神或是看消遣的書,只有家長坐在身邊,他才覺得要寫作業了,這樣孩子就總覺得是在為家長學習。因此,從孩子一上學開始,家長就應該讓孩子獨立寫作業。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一年級的孩子什麼都不太懂呢,怎麼讓他自己寫作業,他連題意都弄不懂。其實,家長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目前很多小學低年級的作業題都會有一個示範題,孩子稍微觀察一下示範題,就會明白他需要做什麼。

即使孩子真的弄不清楚,家長解釋之後,也一定要離開孩子的書桌,一定要記住:作業是孩子的作業,並非家長的作業。陪著孩子寫作業,除了會造成孩子懶惰,還有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因為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老在一旁陪著自己,是在監督自己。

四、不要成為孩子的答題機器。

孩子寫作業或學習的過程中總會碰到問題和困難,父母應當用什麼方式去幫助孩子,也有很大的學問。

不少家長的做法是,孩子一有不會的,立刻幫忙講解,講解的時候很少用啟發的方式,而是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樣,講完家長還要加上“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你都不會!”這樣做的結果是,家長常常成了孩子的答題機器。孩子一碰見問題,就直接問家長,根本不願意動腦筋。



董誓言


我們家的也是這樣,後來我和他爸想著辦法和他做,比如寫字,我們家是一家三口一起寫比賽誰寫的好寫的快,然後聽寫,看誰錯的少,肯定有獎懲的,這樣可以提高他的興趣,他爸每次故意錯幾個字,錯了罰寫五個或者三個,他就覺得自己很棒。背誦的我們也是一家三口一起背誦比誰背的快背的好。數學的計算我們是定好時間五分鐘或者十分鐘,看誰先做完,看誰計算準確率高,這樣他自己也就不抱怨了,速度當然也提高了。


愛樂之芯335


慢慢的給於引導,比如說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讀課文,一起玩拆字和猜字謎的遊戲。一起講故事,你講我聽,我講你聽,一起玩數字遊戲等等,培養孩子愛學愛說愛動腦筋的習慣,記得偶爾抽個時間跟孩子多互動互動!慢慢就會好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9965a0cbaabc4ec1b52a991cf5c58167\

朱朱162029491


任何教育行為越早開始越容易進行,相應習慣也容易培養起來。

首先搞清楚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第一,遺傳有關

佔比極少但是存在。動作緩慢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於相對安靜和緩慢,有的也表現在做事追求完美,做事太認真,不允許出一點差錯,所以學習也自然慢。

家長不必過多擔心,可以培養孩子沉穩嚴謹仔細等特徵,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一些方面的訓練以及經歷會好起來。

第二,學習興趣差

對學習沒有好的啟蒙,沒有明確的認識,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學習的基礎又弱,所以面對不會的內容,他就會頭痛,能拖就會拖。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要儘早把相關的學科知識補起來。

第三,時間觀念差

對時間沒有清晰的認識,不知道一個小時十分鐘到底是多長,不知道這個具體的時間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沒有緊迫感。做作業自然就很散漫磨蹭。

第四,條理性比較差

有些孩子寫作業沒有條理性,不知道該怎麼寫,按什麼順序,做事沒有步驟。這時需要多次刻意練習和指導。有條理有順序就會提高做作業效率。

第五,缺乏訓練

家長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多,有的家長明明看到孩子磨蹭,還一味遷就說:“孩子還小,讓他慢慢幹吧,別催他”。放任下去自然形成不好習慣。另外,有些孩子放學在家裡面無人管理,自己邊做作業邊玩也容易形成磨蹭的壞習慣。

所以平時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做作業也不會差。

知道原因之後,相應的解決辦法也都會很清楚。具體預防和解決磨蹭的方法總結有22條供參考:

1作業當考試

2小鬧鐘效應

3有著急意識

4節約時間歸己

5制定規則

6順應生理節律

7速度測定

8強化時間價值

9效率訓練

10比賽成績表

11提前提示

12第一信息

13排除無關誘因

14孩子監督家長

15焊接時間

16品嚐後果

17興趣出效率

18再快一點就更棒了

19減壓降難

20交代任務時要給時間設定明確界限

21解決距具體困難


大索老師


萬事皆有因!孩子學習磨蹭,打罵非但不是良好的教育行為,還起不到任何效果。關鍵是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1,時間管理不到位。

  • 孩子的學習習慣缺乏時間定位與計劃,導致善於拖拉不及時。學習與做事情是想通的原理,在時間管理上,要明確結果,定製嚴格措施。時間上,還是學習上,歸根結底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2,學習中遭遇問題,無法及時解決。

  • 孩子學習中出現問題,出現畏難與抵制情緒,使得孩子注意力分散,思考時間過長,綜合運用能力有限,導致磨蹭拖拉。

3,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嚴格紀律與要求。

  • 學習,做事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平時交流中,大到一次考試,小到一次口頭承諾,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嚴格的榜樣,尤其是立好規矩。學會延遲滿足!

那麼,家長找到原因後,應該怎麼做呢?

1,加強時間管理,督促良好習慣的養成。

時間上,不論孩子的思考,解題還是理解能力問題,都要制定嚴格的時間計劃且嚴格執行,週而復始,孩子在嚴令之下必定按時完成作業。此外,學習效果與質量,要及時檢查與回顧,幫助孩子及時複習。利用零碎時間,分散複習。

2,制定合理計劃,立規矩,延遲滿足。

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上是能忍則忍,能松就松,哭就給糖,滿足一切要求。德國教育家康德就贊同家長要鍛鍊孩子,延遲滿足,立好規矩,學會敬畏。家庭教育教不好的,總有一天會得到社會的教訓。

3,切勿打罵,拋棄物質獎懲機制。

打罵首先是不正確的教育行為。其次,物質獎懲機制本質是外部動機,無法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即讓孩子主動參與學習。所以,關鍵是要使孩子主動,樂於學習,而不是被迫讀書。

小結:教育不是修行,便是罪過。學會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得孩子茁壯成長,健康成才!


酸西瓜皮皮


孩子學習磨蹭,家長不要打罵,那樣孩子會對學習恐懼、厭煩,一定要有耐心,找找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一般孩子學習磨蹭,無非三個原因,家長可根據每個原因,一一解決。

1、學習沒興趣。每個人都願意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沒興趣的事孩子也不想做,但迫於大人的壓力,只好去做,所以就磨蹭、拖拉。家長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帶孩子參加有利於學習的活動,給孩子講故事,鼓勵孩子閱讀,“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讓孩子明白讀書的重要。

2、做事沒條理。有的孩子做事沒條理,不知該怎麼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所以時間磨蹭過去,也沒收到效果,作業完不成。家長可幫助孩子制定學習時間計劃表,該做作業時,集中精力完成;該讀書時認真讀;休息時,好好活動。還有的孩子基礎差,做作業時不會的題目時時問,所以速度慢,這種情況,家長可讓孩子學會分配時間,先寫會的,不會的放後面由家長集中輔導。

3、沒有時間觀念。孩子做事沒有時間觀念,家長在平時生活中要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例如,家長帶孩子一起去做某事,給孩子做榜樣。在孩子學習時,提出要求,根據作業量,一小時能完成的作業,不能兩小時完成。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進行表揚、鼓勵。給孩子樹立信心。

所以孩子學習磨蹭的情況,家長不要急躁,好習慣是需要慢慢培養的。





語言文字


孩子學習磨磨蹭蹭的習慣肯定是有原因好。如果沒找到事情你真正原因還真的用盡什麼辦法都沒有用,好說不理,打罵就生氣,有時弄得家長很是無耐。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旦玩起來就沒有了時間的概念,所以磨磨蹭蹭很難進入學習的狀態;或者學當中不夠專心,學著學著不自覺地又去玩放在一傍的玩具或者找什麼東西玩一下,一下一下又過了很長時間,心思還沒回到學習上;沒有時間觀念,什麼時候想到要學才去學,父母接二連三的催也沒有多大效果。找到孩子學習磨蹭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溝通好好說話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明事理問題就能解決。有的孩子是一談到學習就炸毛的那種類型,那身為父母就得改變一下溝通的方式,讓孩子樂意和我們溝通。我很幸虧的是在兒子四歲的時候不知道因為什麼生氣打衛生間裡的東西全丟出來,我也生氣了,直接就打了孩子,這時媽媽把孩子抱過去安慰,之後狠狠批評了我和孩子的爸爸一頓,從那以後我對孩子的教育發生了質的變化,溝通成了教育的主要方式。順利地溝通之後與孩子至少達成口頭的約定,安排好學習的時間段,如果能書面做時間安排表更好,首先要達成共識。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那家長就不能在一旁閒聊或看電視,在我們家就為這樣矛盾過。爸爸認為孩子應做孩子的事,家長不應該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其實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時還真的要以"犧牲"自己一些啫好為代價的,沒有多少人能在嘈雜的環境中靜下心來,成年人都難更何況孩子。如果孩子樂意地話就陪在他身邊輔導,如果孩子不樂意千萬彆強求,但要有約定,按時完成任務。如果孩子能尊守約定最好給一點獎勵,陪孩子玩一會遊戲,看一會動畫片,總之給一個肯定和讚賞。建議孩子清理自己的桌子,每次學習桌面上不留與學習無關的玩意,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有時會學著學著就想玩別的,如果身邊有的話就會不自覺的去玩,有貪誤了學習。

規定好學習時間,儘量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克服拖拉的習慣。

養成某種良好的習慣是要時間的,克服某種不良的習慣是需要毅力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是要絕對的耐心。償試一下這些方法,相信會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