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译者李继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真的没有想到这本书是2003年就已经出版了,那时候我才13岁。

对于《追风筝的人》最初的印象是在各大图书网站的排行榜,记忆力《追风筝的人》已经在这些网站排行榜的前三名徘徊了两三年了,头一阵子买回来看了一遍,看完之后颇有感触。

想把这本书安利给一个不怎么看书的朋友,爆出书名之后,朋友说看过,我很诧异便问他何时看的,他说是小学,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本书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传世经典之作。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据作者卡勒德·胡赛尼自述,他和他的兄弟在喀布尔度过的日子就像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那样: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学。冬天就去放风筝,在电影院看约翰·韦恩的电影。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书中跟他的经历最相似的情节是在美国的日子,阿米尔和他的父亲努力创造新的生活。他和阿米尔一样,是一个来自于阿富汗斯坦的移民。他家在瓦兹尔·阿克巴·汗区的房子很大,在那里能举行盛大的派对;他们还去帕格曼野餐。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非常美好。

阿米尔与哈桑的童年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阶段,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它很珍贵,又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关于描写童年的小说我所看的第一部是高尔基的《童年》,可能是因为年幼的我理解能力有限,也可能是顶级大师的作品格调太高与我没有共鸣,总之我并没有被《童年》打动。

描写童年的小说第一部打动我的就是这本《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和哈桑,两个世界的人共享着相同的童年时光,却又经历了不同的坎坷。

哈桑勇敢聪明,心地善良,,阿米尔浑身的书卷气,有些胆小懦弱。父亲对阿米尔这一点时常感到不满,并因此对哈桑非常的赞赏,这阿米尔心理就很不是滋味了,暗生嫉妒之心。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一次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大赛中,阿米尔下定决心要拿到冠军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希望父亲为他感到骄傲。

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大赛规则很简单,就是用自己的风筝线一个一个的割断其他参赛者的绳子,坚持到最后的那个风筝的主人就是比赛的冠军,最终的胜利者。而且如果你还捡到了最后一只被你割落的风筝,那更会给你的冠军光芒增光添彩。

在这次比赛中阿米尔如愿获得了冠军,哈桑去帮阿米尔捡被他割落的最后一只风筝,一只蓝色风筝,以作为证明。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临走他说出了那句感动千万人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去将改变他们的命运。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在捡风筝的途中,遇到了以前当地小混混,阿塞夫一行人。他们堵着哈桑让他交出风筝,哈桑执意不肯,并以石头还击,无奈寡不敌众,哈桑被他们放倒。阿塞夫对哈桑做了不可描述之事。

令我震惊的是阿米尔当时就在旁边,他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他内心挣扎过,但终究没敢迈出那一步,而是选择转身离开。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事后,哈桑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依然如从前一样跟在他身边,然而阿米尔却已经无法面对他,甚至乞求父亲开除他们,父亲没有同意,而且大发雷霆,警告阿米尔不要再提出这类请求。

在内心的羞耻感与愧疚感催使下,阿米尔在自己13岁生日那天,陷害了哈桑,诬告他偷了自己的礼物,哈桑却出乎意料的温和地承认了自己是小偷,没有做任何的辩解和反抗。

这也不是因为哈桑逆来顺受,而是他知道阿米尔的目的,聪明的哈桑能一下看出阿米尔写故事的破绽,知道阿米尔在巷子里看到了当天发生的事,不敢面对自己。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但他不知道的是,阿米尔并没有把他当成朋友,他的存在,是因为阿米尔需要,而不是喜欢。因为阿米尔觉得他们两个人,从来就不是同等的地位。

但阿米尔也不知道一件事,他以为自己是嫉妒哈桑,其实更爱哈桑。但斯人已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随后到来的是战争,阿米尔一家也搬去了美国,他在美国定居、生活,逐渐忘记了原来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

在哈桑被阿塞夫欺负之前阿米尔和哈桑虽然是主仆关系,但亲如兄弟,他们一起在街道里奔跑打闹,一起放风筝,一起过生日。一起在石榴树下看书,哈桑并不识字,每一次阿米尔都会念书中的故事给他听。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被阿塞夫欺负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最终二人分开,此生未再见面,十分令人惋惜。

阿米尔的救赎之路

阿米尔离开祖国阿富汗和父亲来到美国发展,曾经的上流社会阿富汗富人变成了在美国的普通打工者,虽心有不甘,但他们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阿米尔喜欢写小说,父亲虽然并不认可作家这份职业,但也支持儿子,在阿米尔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查出癌症不幸离世。

父亲去世后他和妻子过着美国平凡人的生活,一切都那么平静。

然而,有一天 一通来自阿富汗的电话,重新撕开了阿米尔心中的伤疤,唤起了那件陈年旧事,一时间,罪恶如鲜血般灼人,阿米尔觉得自己必须重回那片土地,因为那里有让自己弥补过失的唯一途径。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父亲的挚友也是阿米尔童年最喜欢的大人拉辛汗告诉他了一个父亲隐瞒多年的秘密,原来,当年的哈桑正是自己父亲的私生子,他的亲兄弟!

这个消息仿佛在阿米尔的伤疤上又深深的插上了一把刀,同时也放大了阿米尔对童年时对哈桑的种种不公平对待所感受到的愧疚,他此时想见一见哈桑,跟他说声对不起,遗憾的是此时哈桑已经不在人世。

了解到哈桑留下了一个儿子索拉博,却被卖为奴,于是,阿米尔下定决心要救出他,哈桑的儿子,他的侄子,想通过这件事儿完成自己内心的救赎。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那个买走索拉博的人正是当年的暴力混子阿塞夫,而他现在也成了塔利班头目,这人估计是对哈桑有点什么特殊情结。

经历了种种困难阿米尔见到了阿塞夫与索拉博,阿米尔和阿塞夫激烈肉搏,命悬一线,索拉博用弹弓放出了当年哈桑没有放出的绝技,打伤了阿塞夫的眼睛,他们才险胜逃脱,随后又几经波折回到了美国。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陪着瘦弱的索拉博在美国的广场上斗风筝,不顾形象地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疯跑,追着风筝,开心地喊着哈桑当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完成了心灵的救赎,重新找回了爱和勇气。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去的已无法弥补,但未来还可以改变,只要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真正的善良不是没有黑暗,而是在经历了黑暗之后,依然选择追逐光明。

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经常会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来变大他对于阿米尔那誓死不改的忠诚和信仰。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却与民族、宗教和等级等全部无关,他是哈扎拉人,是什叶派,是富家奴仆,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拥有赤裸裸的原始个体所具备的一切特质。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小说的最后阿米尔经历各种艰难坎坷完成救赎后也对哈桑的儿子“为你,千千万万遍。”支持其的是永恒的忏悔和救赎之心。

在他身上,展现出了一个人完成救赎之后的豁达,我看到了一个懦弱孩子蜕变成了勇敢男人的。

风筝是什么?

我第一次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时,我的心中是有很多疑惑的,风筝象征的是什么?谁在追风筝?最后追到风筝了吗?

风筝可以说是该书的灵魂,虽然它只在小说的两个地方出现,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可以是童年的快乐的时光,可以是心灵救赎之后的豁达,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在本书中,不同的时期,风筝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童年时期风筝是阿米尔被父亲赞赏的希望,是哈桑守护友情的希望,文章最后风筝是是索拉博眼中的闪光,是阿米尔完成自我救赎后豁达。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它象征着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好多时候我们总会犯错,也有好多事的结局总不那么完美。

但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弥补。

希望我们每个人无论经历过什么,都能不忘初心,追到自己心目中的风筝。

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如果,当时的我们没有做到那么勇敢,也不要就此放弃,自我救赎永远都不会太晚,只要我们不放弃自我人性的光辉。愿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坦荡地走好漫长的一生。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