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最有名的一句詩,唐朝無一個人能對上,宋朝才有下半句

李賀最有名的一句詩,唐朝無一個人能對上,宋朝才有下半句

詩歌,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反映先秦周代社會生活的《詩經》起,直至晚清,我國古典詩歌的發展經歷了約三千年的悠久歷史,如果選出一個代表性的朝代,那無疑是唐朝。

唐朝的貞觀之治帶動了文學的繁榮。在此期間湧現了很多出色的詩人,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以及我們要說的李賀。作為中唐最有才華的文人之一,中唐浪漫主義的代表,李賀被人稱為“鬼才”、“詩鬼”。雖然在詩歌創作上的高度與李白齊名,但只有李賀把苦悶抑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熱愛的文學。

李賀最有名的一句詩,唐朝無一個人能對上,宋朝才有下半句

李賀七歲成名,寫就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傑作《高軒過》,當時的人都稱他為天才。等到年紀再大些,他沒有落入“傷仲永”的怪圈,相反,詩歌寫得越來越好。

公元810年,待到京城秋試之時,卻有人舉報,李賀先父名為晉肅,“晉”“進”同音,李賀當避父諱,終生不得參加進士考試。荒唐的主考大人,竟然認可了這一說法,直接吊銷了李賀的准考證。

李賀最有名的一句詩,唐朝無一個人能對上,宋朝才有下半句

此事一經傳出,京城一片譁然。雖然很多人對李賀抱有同情,但李賀的命運就此塵埃落定。他極度憤懣,卻又無可奈何。第二年,在韓愈的舉薦下,李賀再次來到長安,謀得一個“奉禮朗”的九品芝麻官。高傲自尊的李賀心中充滿了屈辱感。在擔任這個小官的這三年中,他飽受煎熬,滿腹才華無法施展,實在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不等批文下來,就辭職而去。

再次離開長安的李賀,神形消瘦,“憔悴如芻狗”。流年似水,功名難就。李賀帶了書童,腳步沉重地沿古道回到老家昌谷。從此不問功名,專心作詩。

李賀最有名的一句詩,唐朝無一個人能對上,宋朝才有下半句

在李賀的作品中,有一首相當知名的作品——《金銅仙人辭漢歌》。傳說三國時魏主曹睿想求長生不老之方,聽說漢武帝建柏梁臺,上立銅人,手捧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之水,名叫天漿,用美玉為屑,調和服用,可以返老還童。曹睿就派人到長安去拆銅人,移往洛陽,拆時只見銅人潸然淚下。李賀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上面這首詩,其中“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千百年來經久不衰。

當時,有不少才子將“天若有情天亦老”當作上聯,想要對上一個同樣精妙的下聯,但唐朝沒有一人能對的上,隨著宋詞的發展,又將文學推上了高峰。

李賀最有名的一句詩,唐朝無一個人能對上,宋朝才有下半句

像是《憶秦娥》當中就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河滿子》也是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不過這些看起來似乎仍有些不盡如人意,直到宋初石延年的下聯出現,才算彌補了這個小小的遺憾。

石延年(曼卿,994—1041)在一次中秋賞月時觸景生情,對出下聯“月如無憾月常圓”。上聯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這是一副詩情畫意與藝術技巧均出色的嚴對,真可謂珠聯璧合。

李賀一生只走過了短短二十七個春秋,若不是這樣,應該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