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以真实事件唐山地震为背景,讲述了地震之下一个普通家庭不普通的故事。一上映就获得了不菲的票房,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被深深的震撼。

视觉特效

电影刚开始,种种奇异的景象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成千上万只蜻蜓慌乱的飞过车站、方大强家鱼缸里乱跳的金鱼……这些都是地震即将来临的预兆。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而地震的场面在影片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只有7分钟左右。但这仅仅几分钟的地震镜头拍摄,特效的制作费用却高达七八千万人民币。为求场景真实,冯小刚砸钱做特技,《唐山大地震》剧组共动用国内外90名特效工作人员,花费8个月时间,完成了260个特效镜头。除了传统的蓝屏抠像,还使用了跟踪扫描、三维模型等众多国际顶级的特效技术。

如此砸钱的特效营造了这部电影最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冯小刚导演对于影片的基调定位是“史诗”性质的展现,因此俯瞰镜头用的较多,尤其在表现地震过后唐山满目疮痍的景象时,更令我惊心动魄。

对于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来说,这种视觉冲击能让人置身其中,深刻的体会到地震的毁灭性。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镜头语言很连贯,方大强和元妮扑倒时,电视塔刚好倒在他们身后,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方大强摇晃着冲进去的瞬间楼房整个塌掉,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随即又切换到震后的场景,房屋倒塌,一片荒凉,幸存的人在拼命救人。元妮在大雨中扒拉砖块,想要救回自己的丈夫,连空气中都满是悲伤。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不过地震场景不是这部影片的主要部分,影片主要着眼于方大强,讲述了32年间发生在他们一家身上的故事,将人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影片中几个人物人性的变化。

本我

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等。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1、方大强

方大强是一个很有责任担当的人。地震是很短暂的,只持续了23秒,而他的本能反应,就是保护家人。于是他拉住想要冲进去救孩子的元妮,自己去救孩子。

潜意识里与生俱来的勇敢、担当的本能,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妻子。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2、方登方达

地震中,姐弟两被压在同一块大石板下。姐姐方登拿着一块不停的敲,弟弟则不停的喊叫。这是他们对于求生的本能。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人类需要的最低层次就是生理需求,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更高的需求。

姐弟两当时的想法就是活下去,活下去是她们的生理需要。

2、元妮

作为母亲,两个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地震来临时,元妮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楼上叫“妈妈”。她毫不犹豫的想要冲进去,如果不是方大强拉住她,那么躺在废墟里的就是元妮了。

母亲对孩子的爱就是本能,那是自己怀胎十月用命生下来的孩子啊。

知乎上有个问题“元妮选择救儿子不救女儿,做错了吗”

我觉得没有错。

当时救援的人问了好几遍到底救哪个,元妮一遍遍的说着“都救、都救”听的人心里很难受。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她迟迟做不出选择。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放弃哪个孩子都会伤心欲绝。手心手背都是肉,都难以割舍。

直到救援的人准备先不救姐弟两时,去救其它人时,元妮赶忙拦着他们,说了句“救弟弟。”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本能告诉元妮两个孩子都是她的命,可现实却是只能救一个。

在救援的人决定走时,我注意到元妮有一个两秒钟的思考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之后,她选择了救弟弟。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我们无从得知她在这个过程中想了什么,在那个年代,人们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是蛮严重的。

元妮可能想给方家留个后,方大强就是为了救她才会死 的,她不能再对不起方家人,所以她选择救弟弟。

现在的人都认为她偏心,如果她偏心又怎么会说“两个都救,我做牛做马报答你们”这句话呢?

救弟弟,只不过是在那个年代,元妮权衡之后的本我体现。

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1、方达

作为被救下来的那个人,方达心里自然清楚姐姐和母亲为他的牺牲有多大。

长大后,他很懂事,偶尔和母亲顶嘴,但从来不惹她生气。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他渴望过上好生活,并为此不断努力。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他在杭州拉人时遇到了方登的养父,很坦然的说出自己另一只胳膊没有的原因。不自卑、不觉得自己特殊。

他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母亲对自己的恩德一直记在心中。事业干的不错时,他把媳妇带回家让母亲放心,而且坚持要给元妮买房子,不忍心她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方达曾对妻子说“我妈生了我三次,出生时一次,得肺炎时医生说不救了,我妈坚持救,又一次,还有一次是地震时。”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方达有能力有担当,还很善良,这些正是他自我的体现。

2、方登

方登算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死里逃生,养父母对她视如己出,给了她优越的生活。

影片中一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当养父母带她去学校报名时,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养母说叫“王帆”

但是方登立马说自己叫“王登”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改姓不改名,我想在那个时候,方登开始有了自我。

虽然她跟随养父母生活,但是她骨子还是唐山人,是从死人堆里活下来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学时怀孕了,她即使退学,也要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的原因。

她记得母亲放弃她的场景,“救弟弟”那三个字仿佛梦魇一样呆在她耳边,挥之不去。养父母给了她物质上的富足,却弥补不了她精神上受到的伤害。

在她的自我认知里,生命无比重要,高于一切。

正因为如此,她不顾一切,把孩子生下来,自己一个人抚养。

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自我的体现。

3、元妮

作为一个放弃了自己孩子的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元妮都无法原谅自己。

每年,当她给女儿和丈夫烧纸时,都要一遍遍的说着现在的家是在哪里,怎么找,生怕他们回来了找不到家。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自从说了“救弟弟”这句话后,元妮的心就死一半了。她咽下所有的痛苦,把方达抚养长大。

当方达富足了,想要把她接到杭州住时,她不愿意,方达说在唐山给她买房子,她也坚决不住。

执拗的背后是她这么多年来的内疚,她的心早已和唐山连在了一起,丈夫和女儿在这里,她哪儿也不想去。

这些年来她一直一个人生活,有人追求她,她也果断拒绝了。

“跟我过吧”

“不可能”

“那还像以前一样。”

“也不可能了。”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两个不可能的背后,是她对方大强舍命救她的回应。

方大强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他对元妮的爱,而元妮则用一辈子的坚贞守护这份爱。

元妮的反映正是亲眼目睹地震后绝大多数人的反映,他们在短短的23秒内经历了家破人亡,在他们心中,能够面对现实已经很难了。他们不愿再去折腾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那里,平淡的度过一生。

元妮演绎出来人性的本我,不知让多少人红了眼眶。

超我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1、方达和方登

超我是自我的对立面。小时候的姐弟俩同时被压在一块石头下,当时的他们,想着要活下来,那是本我的体现。长大后,他们在、遵循道德,回到汶川帮助其他人,是超我的体现。

听说汶川地震时,方登立马上网查看新闻,看到那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时,她仿佛回忆起了自己当年的遭遇。

她说“太可怕了,这些孩子太可怜了。我要去帮助他们。”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于是,她毅然决定回国上前线。方登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他本可以命令下属把物资送过去,自己继续呆在杭州工作,但他没有。

经历过大灾难的人心理会有创伤,这些创伤很难被消除。

但是姐弟俩还是决定亲自去前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他们不再像六岁时被大石板压住那样,只有求生的本能。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他们找到了自我,在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驱使下,他们又找到了超我。

对于经历过生死的姐弟俩来说,难得可贵。

2、四川母亲

四川母亲的形象是这部影片中的点睛之笔。

和32年前的情形如出一辙,是不顾救援队成员的性命救自己女儿,还是锯掉孩子的腿,保护救援队。这个选择很难。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这位母亲的神情和当年的元妮很像,孩子被压在石头下,自己却无能为力。

她最后做出的选择也体现了人性超我的一面。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为了不牺牲更多的人,她选择牺牲自己女儿的腿,当时方登正在旁边给她的女儿输吊瓶。

看到这一幕的她,理解了母亲当年做出的选择。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搭进去呢?

这位母亲的超我,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使电影的结尾更加合理顺畅。

“23秒32年,耳朵塞满了孤独,我听不见幸福,挖开记忆的那捧土,就像经历一场没有麻醉的手术。”

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主题歌。时间过去了很久,记忆还在,疼痛还在。

不仅想到当前国家面临的局势,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人都做出 自己的努力。

每次的灾难,都能体现人性,这次也不例外,疫情下我看到了关于很多人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这张图在过年那几天刷屏了,从初一到初七,这个年就是在疯狂的哄抢中度过的。人们对于疫情的害怕,恐慌,导致他们失去了辨别能力,听风就是雨。抢完口罩抢大米,抢完大米抢消毒酒精。

听说病毒肺炎还能通过眼睛传染,护目镜也成了卖断货的产品。接着,一则“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肺炎的消息传开,还未经临床医学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就直接被买到断货。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实际上,双黄连口服液只对患有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有抑制作用。

不可否认,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大家哄抢这些东西也有情可原。

更可气的是那些利用买卖口罩进行诈骗的人。

他们在社交网络上谎称自己有货源,还发给被害人口罩实图。买不到口罩的被害者轻易相信了他们,转账过去后,对方就把受害者拉黑了。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这些人最可恶,在国家遭遇苦难时,不仅不出一份力,还扰乱社会秩序,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

自我

当然,我看到的更多是有自我的人,他们没有因为疫情放弃自我。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这个视频相信大家都看到过,准备扔垃圾的小男孩,在将自己手中的矿泉水瓶子递给拾荒老人的时候,发现对方没有佩戴口罩。

于是他回到家人身边,拿出自家的一个口罩,双手递到老人面前,帮助老人戴上,最后还不忘教给老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帮老人夹紧了鼻梁。

真是一个善良的小孩。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这位埋头苦读的学生是一名正在武汉方舱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者,他今年大三了,正在准备2021年的研究生考试。如果不是疫情,他本该回到自己的学校,在课堂上苦读,在图书馆里奋战。

如今,他只能被隔离在医院的一个角落里,但疫情阻挡不了他的梦想,他要考上武汉大学,去他理想的新闻专业。

希望他能成功。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人,在前线奋战的战士,在后方日日走访群众的人,在疫情面前,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那份自我。

超我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想很少有人知道韩红为慈善所作出的贡献。

她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演出不多,挣的钱也不算多,但是有许多人需要帮助,自己已经快捐空了。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这次的疫情,韩红的基金会,迅速将捐献的物资送到了武汉人民的手中。

她太低调了,不经常出席各种活动的原因是因为在做慈善。看到过她的一个纪录片,采访过程中,记者跟随韩红去到了她帮助贫困户的现场。

整个采访下来,韩红几乎无时不刻都在哭,她嘴里说的最多的两句话,一是“拜托你帮帮他们”,二是“对不起,原谅我。”

她总是这样为别人考虑,尽可能的帮助更多的人,却没有考虑过自己,上午的活动结束,跑了一上午的韩红,那天的午餐,是老干妈拌白米饭。

这是怎样一种超我的精神,才能让她坚持下来。

钟南山院士也是这样一个人,83岁高龄的他临危受命,奔赴一线。

《唐山大地震》:每场灾难,都是人性的见证,地震是,疫情也是

他在04年得过心肌梗死,一直坚持锻炼,现在又日夜劳累研究病毒,他为了人民做出太多太多了。

无论地震、洪水、干旱、还是疫情,对国家而言,都是一次次的考验。每次考验中,都能看到人性的不同面。

《唐山大地震》电影原著作者曾称:“现实也不总能被善良的愿望修改成我们愿意看见的样子。”

是啊,虽然有些现实我们不愿意看见,但这一切终将会过去。

就像地震之后,唐山重建,比原来更加美丽。

愿疫情过后,我们的城市重现往日的喧闹,更加繁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