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二冬2【註解版—母女共讀】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


鏡奩對衣笥,野杵對村舂。


花灼爍,草蒙茸,九夏對三冬。


臺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


手擘蟹鰲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


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



解析:

上智對中庸:上等的智慧與中等平庸相對。

鏡奩對衣笥:盛梳妝用品的匣子與盛衣服的竹器相對。

野杵對春舂:捶衣的木棒與舂米的工具相對。

花灼爍,草蒙茸:花兒鮮豔光彩奪目,草兒茂盛蔥鬱。

九夏對三冬:夏天對冬天。

古人認為夏天有九十天,故稱九夏。

三冬語出《梁元帝纂要》:“冬曰玄英,亦曰安寧,亦曰玄冬,三冬,九冬”。


臺高名戲馬:典故出自項羽建立西楚之後,定都彭城(今天江蘇徐州),建立一個高臺,在上面觀看將士操練馬術,稱為戲馬臺。


齋小號蟠龍:典故出自東晉時,桓溫父子的齋室中有畫龍,被後世成為蟠龍齋。


手擘蟹鰲從畢卓: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晉代的畢卓說:一隻手拿螃蟹一隻手拿酒杯,浸到酒池裡,就足以了此一生了。


身披鶴氅自王恭:典故出自晉代的王恭曾經披著鳥的羽毛做成的外套踏雪而行,孟昶見到了讚歎道:此真神仙中人也。


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五老峰巍峨聳立,如同一枝玉筆直插雲霄。

五老峰在江西省廬山東南部,五峰形似五位老人並肩聳立而得名。


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風雨吹打三姑石,發出的聲音如同撞擊大鐘。

三姑石是武夷山的一個景點。


《聲律啟蒙》二冬2【註解版—母女共讀】


【關注我!每天分享伴讀資料和經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