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块大洋相当于多少人民币?说出来别不信

说起大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大洋即银元,中华民国时期货币的别称,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除了壹圆的银币,还有角币。补充:一元等于十角等于一百分等于1000厘,一文钱等于一个铜板。

民国时期,1块大洋相当于多少人民币?说出来别不信

按照当时的《国币条例》规定:一块袁大头铸造花费需要六钱四分八厘“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而按照旧制1钱应该是等于3.72克,一块银元差不多24克的纯银。而当时的金银比还没有暴涨,大概就是在20到30这个范围波动。所以一块银元差不多相当于1克黄金。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块银元以现在的金价算差不多350块左右!

民国时期,1块大洋相当于多少人民币?说出来别不信

1930年代的北平,1块大洋可以买20张公元门票,可以买10张电影票,可以买10斤猪肉,可以买30斤上好的大米。当时一家人在一线城市,年均消费水平在400块左右,所以鲁迅的工资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了,还是在民国工作好点啊。

民国时期,1块大洋相当于多少人民币?说出来别不信

在上海这种繁华的城市,带有点灯和自来水的租房,每月的价格也才5块大洋左右,也就是相当于现在500块钱一个月,相比于现在上海的房价,可以说是九牛一毛了,现在的上海500一个月你可能连厕所都租不到吧。

欢迎评论区留言,喜欢的话,可以点击关注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