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功能康復的“新理念”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現為周身骨骼疼痛、脊柱變形,甚至骨折。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風險會增高,堅如鐵壁的骨頭逐漸被侵蝕,造成骨質破壞,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作為擁有世界上老年人口絕對數量最多的國家,骨質疏鬆症儼然成為了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6年裡,全國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總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60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更為突出。可見,骨質疏鬆症在老年人群中是常見病、多發病。

何為“新理念”?

“新理念”是指不再簡單的給予藥物治療,而是結合現代物理康復治療。標本同治,快速有效。目前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主要以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為主,以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為基礎,配合抑制骨破壞或促進骨形成的藥物。主要針對的是骨強度、骨密度的治療,忽略了該疾病可能引起的功能障礙,如駝背、跌倒等。而跌倒造成的骨折是骨質疏鬆最大的危害。如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於各種併發症者達20%,存活者中約50%致殘,生活不能自理,使生活質量下降,經濟負擔增加。所以,骨質疏鬆症其本身並不可怕,而是需要更加重視其併發症的管理。而現代物理康復治療在這些方面有其自身的優勢。

值得強調的是跌倒是可防可治的,從而可以避免發生骨折,即使發生過骨折,通過運動訓練可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減弱,或者駝背會導致身體重心的前移,從而增加了跌倒風險。骨質疏鬆症患者時常會發生不明原因的摔倒,繼而伴隨骨折,甚至造成生命危險。每年65歲以上的人士中,大約40%的人跌倒過一次。而跌倒風險是可以通過平衡功能測定儀進行評估,客觀分析患者當前的平衡能力。然後,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設計獨一無二的負重運動、抗阻運動、本體感覺訓練和平衡訓練,比如指導患者在軟墊上的踏步練習。通過運動訓練,增加骨應力,加強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內外結合,從而預防跌倒。

措施二:脊柱矯形支具的應用

骨質疏鬆症患者有身高縮短和駝背的可能,自評發現身高比年輕時降低超過75px,就有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並會出現背部向後凸起的弓形,往往是由於脊柱壓縮性骨折引起,而這些骨折大多是在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悄無聲息中發生的。嚴重者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如不能拿頭頂以上的東西,甚至出現心肺功能異常症狀,如呼吸不通暢、胸悶心慌等。而早期的駝背是可逆的,有報道發現,長期佩戴脊柱矯形器通過增強外部的背肌力量,讓脊柱維持在直立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糾正駝背,保證患者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措施三:低頻脈衝電磁場療法

腰背或周身骨骼疼痛也是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降鈣素類製劑能明顯緩解該類骨痛。除此之外,低頻脈衝電磁場療法通過改善微循環,能很快並有效地緩解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通常一週即可見效,是一種特效鎮痛方法,並且治療過程安全舒適,不會產生任何痛苦,能達到生理和心理能量的同時釋放。

總之,“新理念 新生活”。堅持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適當合理進行現代物理康復治療,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和避免骨質疏鬆及其骨折,讓老年生活越活越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