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功能康复的“新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周身骨骼疼痛、脊柱变形,甚至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会增高,坚如铁壁的骨头逐渐被侵蚀,造成骨质破坏,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作为拥有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症俨然成为了我们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6年里,全国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更为突出。可见,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病、多发病。

何为“新理念”?

“新理念”是指不再简单的给予药物治疗,而是结合现代物理康复治疗。标本同治,快速有效。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以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为主,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为基础,配合抑制骨破坏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主要针对的是骨强度、骨密度的治疗,忽略了该疾病可能引起的功能障碍,如驼背、跌倒等。而跌倒造成的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使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增加。所以,骨质疏松症其本身并不可怕,而是需要更加重视其并发症的管理。而现代物理康复治疗在这些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

值得强调的是跌倒是可防可治的,从而可以避免发生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通过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或者驼背会导致身体重心的前移,从而增加了跌倒风险。骨质疏松症患者时常会发生不明原因的摔倒,继而伴随骨折,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每年65岁以上的人士中,大约40%的人跌倒过一次。而跌倒风险是可以通过平衡功能测定仪进行评估,客观分析患者当前的平衡能力。然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设计独一无二的负重运动、抗阻运动、本体感觉训练和平衡训练,比如指导患者在软垫上的踏步练习。通过运动训练,增加骨应力,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内外结合,从而预防跌倒。

措施二:脊柱矫形支具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患者有身高缩短和驼背的可能,自评发现身高比年轻时降低超过75px,就有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会出现背部向后凸起的弓形,往往是由于脊柱压缩性骨折引起,而这些骨折大多是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悄无声息中发生的。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不能拿头顶以上的东西,甚至出现心肺功能异常症状,如呼吸不通畅、胸闷心慌等。而早期的驼背是可逆的,有报道发现,长期佩戴脊柱矫形器通过增强外部的背肌力量,让脊柱维持在直立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驼背,保证患者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措施三: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

腰背或周身骨骼疼痛也是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降钙素类制剂能明显缓解该类骨痛。除此之外,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通过改善微循环,能很快并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通常一周即可见效,是一种特效镇痛方法,并且治疗过程安全舒适,不会产生任何痛苦,能达到生理和心理能量的同时释放。

总之,“新理念 新生活”。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适当合理进行现代物理康复治疗,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让老年生活越活越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