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李玫瑾教授是有关研究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专家,她在一次接受教育访谈中说过这样子的一句话: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有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些恰当的约束。

孩子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到底是靠自觉自律,还是靠父母管教和监督呢?其实,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缺乏自觉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长永远不要单纯指望孩子能“自觉”!

什么样的孩子最省心?必然是自觉的孩子。不需要父母过多的提醒,懒床吃饭不用跟在后面催,玩手机玩电脑不用想方设法地堵,作业学习也不用天天盯......

自觉的孩子,往往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但是该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自觉性,成为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一:永远别指望孩子天生自觉

很多父母看到懒散的孩子,总忍不住骂:“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你就不能自觉一点吗?!”

很可惜,不能。惰性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看到别人家孩子非常自觉,不用父母怎么操心,不用羡慕,那一定是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的综合结果。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一个自觉的孩子,是离不开父母管教和监督的。

艺人伊能静曾经写过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她在信中透露,儿子小时候爱上画画,绘画表达情感超过语言,很有天赋。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次比赛前,儿子对她说画画太累,想在家里玩不想再画了。

伊能静严厉地告诉儿子:“你就不要画画,每个礼拜看电视。这个人生是你的,你负全责。神给每个人一样的天赋,有人愿意付出百分之百还心存感激,有人只愿意努力百分之二十还喊累,收回这个天赋的人从来不是神,而是你自己。”

儿子好像听懂了,第二天,他给了妈妈递了张纸条:神给了你种子,但开花要靠你自己。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不用奢望几岁的孩子会变得自律,电视、手机、玩游戏、零食、偷懒......大人都很难抵挡住的诱惑,更何况孩子。6岁前的孩子,约束他们的行为,往往靠得是父母的“他律”,需要父母守好自己的底线,给孩子订一些规则。

成长也需要孩子付出一些代价,没有规矩,孩子无法真正的自律。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二:靠父母的约束还不够

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父母的管教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但不长久。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读大二,上学期挂了两门科。在上大学之前,学校看得严,父母盯着紧,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到了大学,一切都变了,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也不像高中老师每天朝九晚五地监督,学习多靠他自觉。于是刚上大学的孩子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平时不看书,专业课能逃则逃,到了期末就开始去图书馆做笔记、抢座位背书,成绩出来才悔不当初。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大多数父母,只能管得了孩子的学习一时,却不能一直在旁边督促,而当监督成为了习惯,一旦放松管教,懈怠就会反弹。其实,最好的学习状态不是靠父母逼出来的,而是靠孩子的内心动力。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做那,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当孩子真正意识到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责任,或者是兴趣,学习成为孩子愿意做的事,他才能真正地自觉起来。自觉和不自觉往往就差在内驱力上。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什么是内驱力?“内驱力”是孩子的内心动力,不需要诱惑、哄骗或者奖励,孩子就能主动并持续性地学习。

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监督是其次,最关键在于激发他的内驱力。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谈谈学习的理想和目标、多给孩子信任和鼓励,帮助孩子收获成就感、同时给自主做事情和做选择的机会。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三:父母的有效帮助,才是孩子优秀的关键

网上有句话流行的话:“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榜样。”话说得不好听,但也不无道理。

在培养孩子自觉性的路上,父母的榜样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在很多事情上不能做好榜样,双重标准也很难教育好孩子。

1、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同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以榜样的力量促成好习惯。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2、多陪孩子

阅读能拓宽一个的思维与思路,运动能锻炼一个的身体素质。

从小,父母就应该为自己的孩子做两项活动,一是多陪他阅读,通过多读些中华文明小故事或者养成良好习惯的绘本,慢慢给他讲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自己慢慢体会什么习惯是好的,什么不是好的,自发养成好习惯。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培养孩子情商启蒙,逻辑思维锻炼,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站在孩子的角度,这套书有三大亮点:

一.这套书专门为3~6岁孩子打造的好习惯绘本,其中包括孩子情商启蒙,逻辑思维锻炼,以及语言表达的锻炼都非常的有好处。

二.精美的彩色图画设计,典型的小黄鸭为主角,吸引孩子自主阅读。

三.纯天然大豆油墨印染,安全环保,保护孩子的视力。让阅读的同时身体健康。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在教育问题上,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有远见的父母,都会下狠心

3-6岁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要及时帮助改正,别让那些坏习惯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物。

很多孩子的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父母反复督促,反复监管下,慢慢养成的

所以做父母的点击下方图片,从现在开始改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