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全球最便宜的主流股票市場?

今年的春節,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

再過十來天,大家便能共享天倫,與家人圍坐,共賞“春晚”。但是,即便是如此重要的時刻,總有一些人還堅守在工作第一線。這樣的人無疑值得尊敬。古往今來皆如此。

相傳,4000多年前有個叫禹的部落首領,在負責治理黃河水患時,曾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完成了治水大業。

大禹成功治水,一方面緣於工作認真、精神可嘉 ,另一方面歸因於他深諳“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他用疏通河道方式,將洪水引導到了下游。

其實,證券市場上的資金流向與自然界的水流運行軌跡一致。“聰明的錢”是逐利的,它們習慣於從一個高水位的地方獲利了結,轉而再去追逐另一些在低窪處的資產。而國內基金市場上,有一些優秀的基金經理也在十年如一日般致力於挖掘被低估的公司與投資機會。


一、全球價值窪地

2019年,全球貨幣政策整體寬鬆,股票市場水位高漲。

最令全世界羨慕的無疑是美國的股票市場。美股牛市已經走過了完整的第10個年頭,納斯達克指數從1000多點上漲達到了9000點。2019年,美股三大股指漲幅均超20%,其中納斯達克指數漲幅超過35%。

A股市場在2019年的表現比美股還要好一些。幾個主要指數均上漲逾20%,其中,創業板和深成指上漲幅度超過了40%。

同樣,在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中,絕大部分表現也都不錯。

但是,外圍市場無論漲勢多好,都與國內大多數投資者無關,因為大家很少參與其中。值此辭舊迎新之際,也是證券投資者的回顧與展望之時。此時,很多人或許都在考慮:2020年,便宜的資產,還有什麼?

誠然,事情是動態發展的,便宜也是相對的。某一資產現在賬面估值低,並不意味著它真的便宜;後續增長一旦放慢,估值也就被動抬升,這也就是所的“價值陷阱”。倘若基本面並無變化,甚至還出現邊際改善,那低估值則意味著是價值窪地。縱觀當前全球主要市場,若從市盈率的角度衡量,香港股票市場具有明顯的估值優勢。

來自國金證券的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0日,無論是恆生指數還是恆生國企指數的估值均遠低於美股、印度股市、歐洲等主要市場的估值水平。


港股,全球最便宜的主流股票市場?


另據wind數據,截至1月2日,恆生指數僅為10.3倍,較上證綜指的13.3倍低了22.56%,比起美股道瓊斯指數的21.9倍更是整整低了53%。

港股之所以低估值,與過去一年滯漲不無關係。當A股爆發的時候,香江南岸的港股市場則相對低調。香港恆生指數2019年漲幅約為9%,遠遠落後於A股市場的表現。


二、低估值背後的投資價值

港股市場過去一年表現相對低迷,很大程度源於當地社會的不和諧因素,而並非公司基本面惡化使然。

從A+H的角度來看,同一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2019年A股漲幅遠大於港股。比如,海螺水泥2019年在A股漲幅達到95.25%,遠超同期港股上漲56.01%的表現。

A股相對於H股的溢價一直存在,只是這一次隨著兩地股市“背道而馳”,溢價幅度被動拉大。截至2019年12月31日,AH股價格比由年初的1.36上升為1.76,A股溢價率同期由36.12%上升為78.45%。這也不免讓人懷疑,港股是否會上演一次相對A股的補漲機會?

從行業表現來看,2019年A股市場最大的熱點是科技股的結構性牛市。中國的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公司被賦予了進口替代的時代機遇。

實際上,港股市場同樣擁有一大批進口替代關鍵環節的中國科技企業,且部分標的具有稀缺性,是A股所沒有的。比如,國產芯片製程龍頭中芯國際、光學鏡頭龍頭舜宇光學。

更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場不僅僅彙集一批A股市場上沒有的“硬核”科技企業,還吸引了大批實力型互聯網公司掛牌。如4.5萬多億港元市值的阿里巴巴、3.6萬多億港元市值的騰訊、6000多億港元市值的美團點評、2600多億港元市值的小米。這些都是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公司,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但是,受累於跟上市公司基本面關係並不密切的外部因素,港股整體估值相對便宜。恆生指數10倍多一點PE的,相比2007年以來的長期歷史均值低出了5.5%;恆生國企指數9倍出頭PE,相比同期長期均值低了18%。

從行業層面來看,低於長期均值的情況表現的更為明顯。在國金證券統計的主要行業中,10個行業估值全部低於歷史均值(剔除歷史數據截至2019年9月6日未做更新的恆生消費者服務業)。其中,恆生原材料業低於長期均值的幅度約為35%,恆生能源業低了約17.5%。


港股,全球最便宜的主流股票市場?

行業市盈率從PE角度衡量,相對歷史均值普遍低估;而從PB角度來看,情況同樣如此。


港股,全球最便宜的主流股票市場?

國金證券稱,恆指 PE 近半年來始終在近十年PE 均值 10.67 倍之下。如果考慮指數新納入估值較高的騰訊等個股干擾了歷史對比效果,事實上有相當部分中小型股已接近 2008 年的估值水平。此外,香港市場整體股息率較高,恆指目前股息率接近 4%,對長線資金形成較強吸引力。


三、港股的投資方式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加深,對於內地居民,眼下投資港股並非難事。個人不僅可以直接買賣港股,也可以通過港股基金間接投資港股市場。

個人直接買賣港股有兩種渠道,一種方式是將原有的A股證券賬戶開通港股通交易權限,但這種方式需要具備50萬等值人民幣的開戶門檻 ;另一種方式是直接到香港券商處開立證券賬戶,但需要辦理境外銀行卡、換匯、匯款等,資金流轉複雜。

對於廣大個人投資而言,藉助公募基金投資港股市場,操作方式無疑最為簡單、便捷。且公募基金依靠專業的選股和投資能力,容易規避掉個人投資港股踩踏“老千股”的風險。要知道,過去一年,港股市場發生了多隻“老千股”一天內跌幅超過50%的情況。港股市場的“老千股”,一旦開啟暴跌模式,不受A股10%跌停板的限制。

目前投資港股的公募基金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是QDII基金。這類基金不僅可以投資港股,也能投資於海外市場。但是,這類產品申購贖回的效率並不高,一般申贖T+2確認,贖回T+10日內到賬,申購贖回體驗並不好。

港股通基金的申購、贖回效率則跟國內普通基金一樣。相比QDII,港股通基金為投資者省下了若干天白白等待的時間。

當然,基民買基金首要考慮的指標是中長期業績,A股、港股基金概莫能外。

來自中國大型基金公司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港股通精選(A類份額代碼:006752,C類份額:006753)儘管2019年4月末才成立,但自成立以來,它的A、C兩類份額均取得了11%以上收益,大幅超越業績比較基準10個百分點以上。

四、資深基金經理十年磨一劍

績優基金背後,是一位專注港股投資的資深基金經理在默默耕耘。天弘港股通精選由擁有近10年港股投資研究經驗的劉國江擔任基金經理,他是目前市場上少有的只專注於港股市場且僅專注於一只基金產品的港股通基金經理,長期專注於港股投資研究,投資風格偏大盤成長風格,擅長挖掘白馬股的主升浪。

公開資料顯示,劉國江2008年加入招商基金,曾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職務;2015年加入同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擔任研究總監、投資經理;2017年4月加盟天弘基金。

劉國江不僅是天弘港股通精選的基金經理,也是該基金的持有人。早在天弘港股通精選基金髮行之初,他就出資一百多萬元申購該基金;在基金打開申贖之後,他又連續多次買入,目前出資金額已接近200萬。不僅基金經理與持有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基金管理人天弘基金也在首募階段豪擲千萬,成為該基金最大的單一持有人。

展望未來,劉國江對港股的投資前景頗為樂觀。他提到了幾點原因:一是從基本面看,港股企業盈利在2019年基本企穩,現在是企穩弱復甦狀態。二是從資金環境看,2020年大概率全球經濟依然相對比較疲弱,在這個環境下,全球央行應該繼續保持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這樣的貨幣環境會支持相對充裕的流動性,這對全球股票市場估值是比較有力的支撐。2019 年港股本來應該享受這個紅利,但實際上因為大家熟知的個別事件的影響,導致這個紅利被完美錯過,基本面支撐疊加全球流動性比較寬鬆的背景,估值應該有較強的向上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