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大战也败于火攻,东吴小子是纵火犯?刘备老男不长记性?


夷陵大战也败于火攻,东吴小子是纵火犯?刘备老男不长记性?

三国史上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三大战役,为什么每次都是火攻得手?官渡之战,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乌巢粮草;赤壁之战,曹操却被周瑜火烧了战船;没想到夷陵大战,刘备又被陆逊火烧连营。这是为什么呢?有人搞笑说,东吴小子简直是一群纵火犯,而刘备这个老男就是不长记性!

那么其中有没有些正经道理呢?我看是有的。

首先,这三次大战的共同的特点是以弱对强,只能出奇制胜,借势发力。

曹操打袁绍的时候实力悬殊很大,那是明摆着的。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气焰嚣张,而曹操只能用他所能集中的三五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而且后方不稳,粮草难继。

夷陵大战也败于火攻,东吴小子是纵火犯?刘备老男不长记性?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实际上没有这么多,据专家考证也无非十几万人。但东吴和刘备可控刘琦的部队加起来只有五六万,二比一的悬殊还是可能的。

夷陵之战,史书记载刘备动用了十几万人马,陆逊只有五万兵,实际 考证刘备的兵力没那么多,但刘备出峡是气势汹汹,在态势上强弱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所以在这三大战役中,弱者要战胜强者,都只能出奇制胜,难免都会想到凭借当时杀伤力很大的火攻,这是一层道理。

其次,在这三次大战中,失败方都犯了共同的错误,那就是没有趁势进击,而是被对方牵制拖延、得以寻求出奇制胜的火候。

夷陵大战也败于火攻,东吴小子是纵火犯?刘备老男不长记性?


官渡之战,袁绍架势摆的很大,临阵却老是按兵不动,甚至因为小儿生病而放弃进军的机会,让曹操又是回击刘备,又是援救白马,而且在决战前夕烧了屯粮之地,造成袁军大乱,张郃、高览等将领向曹操投降,最后袁绍只带着八百余骑仓皇逃回河北。

赤壁之战曹操挥军南下,先是犯了冒进的错误,荆州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向东吴下了战表;后来既然战船出发了,他又犯了保守主义,接敌初战失利就撤到乌林连环停泊。如果曹操在初次接战失利时不犹豫后退,而是一鼓作气挥兵东进、放舟顺流而下,即便一战不利也还有机会,总不至于让周瑜有纵火的机会,搞得“灰飞烟灭”。

夷陵之战陆逊最担心的是两条,一则“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二则水陆并进,难于阻击。所以他撤出峡口后固守夷陵夷道一线,等待时机。刘备果然被搞得“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如果刘备在陆逊坚守不出的时候,放弃水路而改由江南陆路打击吴军背后,甚至直指金陵,就可以迫使陆逊回兵上岸与之决战。但刘备在失策了。他被动地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屯兵休整,准备等到秋后再发动进攻。陆逊说,“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于是脑洞大开:“吾已晓破之之术”什么“ 破之之术”?东吴小子们无非是想到,又可以放火了!

夷陵大战也败于火攻,东吴小子是纵火犯?刘备老男不长记性?


第三,在这三次大战中,遭火攻的主帅精神心理都犯了兵家大忌,乃至火烧眉毛。

官渡之战,袁绍正如曹操所料,在官渡之战中确实是志大才疏,胆略不足,优柔寡断,见事迟缓,而且刚愎自用。

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是犯了骄兵必败之忌。陆机在《辨亡论》中说:”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谋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这虽然有些夸张,却确实是曹操当时不可一世的骄傲情状。《三国演义》说他还横槊赋诗,想必他在楼船上很是得意洋洋。

刘备在夷陵之战时的心态更是糟糕。关羽张飞被杀,他为兄弟复仇心切,刚当了皇帝就亲征,水陆并进,而且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很靠近前线的江南夷道猇亭,满以为所向披靡,没想到却与无名小将周旋,旷日持久,更是恼羞成怒。孙子兵法在《火攻篇》就提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刘备正是因此才思虑不精,处置不当,遭到火攻。

以上虽说都是大道理,却不能说跟三次大战的胜败、特别是曹操刘备的疏于防备、败于火攻没有关系。

当然,曹操刘备的遭受火攻,也有客观上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天时地利等战场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

夷陵大战也败于火攻,东吴小子是纵火犯?刘备老男不长记性?


孙子在火攻篇里说:“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他是把火攻的目的和条件都讲清楚了的。但是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不同,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是乘坐船只在水面上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防范火攻,对曹操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问题。

同样,刘备虽然亲身经历过前两次大战,但在夷陵之战中放弃战船在江岸山地连营也和前两次大战情势不同。

夷陵大战也败于火攻,东吴小子是纵火犯?刘备老男不长记性?


他没有考虑到山林容易起火、河谷风助火势,反而构成了火攻的条件,也算是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我们还不能简单地说曹操和刘备都是不长记性。东吴小将熟悉江河两岸的天时地利,精于水战,自然“纵火”有术,屡试不爽。

还可以说,三国三大战连败于火攻,既有主客观原因和战略战术问题,也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这种机缘巧合或许就是:三国鼎立注定是该用三把火烧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