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吗

对技术革命如何影响未来,总存在悲观派和乐观派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自工业革命以来,悲观者一直担心机器(机器人)威胁人们的工作、工资和平等,极端者会采取一些破坏机器的行为。乐观者则认为机器改善了工作方式,提高了生产力,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人们失去了一些工作机会(比如体力劳动),也得到了一些新的工作机会(比如白领工作)。


18世纪60—90年代的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阿克赖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克朗普顿发明了走锭纺纱机,先是手工纺棉的劳力型工人失业,接着是手工纺羊毛的技术型工人失业,一时间英国国内的经济不平衡和社会不平等加剧。卢德分子开始毁坏经过技术改进后的针织机,烧毁装备有先进织机的厂房。但是,以纺织机器为开端,经过蒸汽机的发明和大规模使用,随着受教育人群的增加,英国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后一代的英国工人收入越来越高,多数人受益,国内的经济不平衡和社会不平等得到了解决。而未能跟上这次工业革命步伐的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则被远远甩在后面,成为“欠发达国家”,原本自给自足的市场被英国的制品替代,国家之间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加剧。

这些年,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有人预言人类社会进入了又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悲观者更加悲观。比如,阿尔法狗在围棋上打败了人类顶尖棋手,微软小冰快速写出的诗歌令读者惊讶不已,代替记者写新闻、代替会计做账、代替客服问答问题的机器人出现了,无人驾驶让出租车司机面临失业,工业机器人将流水线上的工人进一步缩减,受到失业威胁的人从蓝领扩大到白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甚至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和控制人类。

乐观者着眼于未来,一个国家如果能在本次工业革命中率先脱颖而出,国家竞争力和产业优势会在下一个阶段体现,但是它必然要率先承受短暂的阵痛,一段时间内面临内部经济不平衡和社会不平等的严峻挑战。从长远来看,新的工业革命必将惠及这个国家的下一代甚至上百年,至于是否会普惠到其他国家,或者导致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贫富差距的加大,取决于其他国家能否立稳于本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