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人口小菜一碟?為何人地矛盾異常尖銳的埃及能供養大量人口?

靜夜史


埃及人口過億,它的農業生產也只能滿足一半人口的吃飯,還有一半人口的吃飯,需要每年進口幾百萬噸的糧食才能解決。

埃及的經濟不咋的,雖然有著100萬平方公里土地,但是其中96%的土地都是沙漠,剩下的可以適合耕種的土地,只有3萬平方公里,當然,這個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密密麻麻居住這全國95%以上的人口,也要過億了。

埃及能夠耕作的土地約為5千多萬畝,人均連半畝都沒有,加上土地的肥力不足,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自然環境的相對惡劣,使得農業生產的糧食有限,只能養活部分人口。

其實,埃及以前的土地肥力還是不錯的,每年尼羅河的定期氾濫,給兩岸的土地增添了很多物質,增加了肥力,但自從埃及興建了阿斯旺水壩之後,尼羅河的泛濫已經很少很少,雖然兩岸不再被淹沒,但是土地的肥力也不斷下降了。

除了農業,埃及還有一些輕工業和簡單的加工工業,另外,埃及還有不算多的石油資源,每年的石油出口也能為國家帶來一定的收入,此外,埃及賺取外匯主要靠運河的過路費、旅遊以及僑匯,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埃及的旅遊業還是比較發達的。

2018年,埃及的人均GDP約為2500美元,看數據也不算低,但這個經濟主要還是靠旅遊業、運河、農業、石油等等拉動起來的,埃及的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約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埃及人處於貧困狀態。

埃及這個國家的政治有些特殊,自從軍方推翻君主制以來,整個國家的大權都控制在軍方手裡,歷任總統幾乎都是軍方出身,除了那個悲催的穆爾西,他們的權力甚至遠遠大於泰國軍方,泰國好歹是王室、政府、軍方三方玩政治遊戲,在埃及,純粹就是軍隊的一言堂,政府職位大多掌控在軍隊手裡,他們攫取了經濟發展的大多數利益。

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統治埃及30年的穆巴拉克倒臺,隨後,礙於民意的強大壓力,軍方不得不暫時退居二線,民選的穆兄會的穆爾西上臺做總統,結果,他很快發現,在埃及,沒有軍方的配合,他啥事也幹不了,不過,他沒有選擇“徐圖之”“緩謀之”,而是直接企圖利用民用倒逼軍方交權,但是,他根本調動不了埃及的任何資源,反而引起了軍方的警覺,軍方首先在電力、供水、通訊等等民生項目上給穆爾西使絆子,讓民眾生活越來越不方便、痛苦,讓民眾把憤怒的怒火灑向穆爾西政府,隨後,等到民眾對穆爾西政府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的時候,軍方在適時地出手,發動政變,推翻穆爾西政府,時隔一年多,軍方再次上臺,穆爾西在經過了多年的審判後,於2019年6月17日在法庭上猝死。

時至今日,埃及軍方依然高高在上,軍方集團以及相關的利益集團控制著埃及的所有經濟命脈,年輕人大批大批地失業,不僅沒有社會上升的空間,也沒有多少找到好工作的機會,所以,一億人口的埃及,在海外打工的人群就高達幾百萬,那些心懷夢想、教育良好的年輕人以及中產階級,一批批離開埃及,漂洋過海,去歐美等國去尋找機會,尋找夢想。

人才的大量流失,讓埃及的前景更加黯淡。


雲中史記


埃及供養1億人口並不是小菜一碟,而是困難重重。因為人口膨脹,埃及的壓力非常巨大。目前,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了埃及最主要的危機之一,埃及近二十年來發生的所有大問題,都和人口有關。

埃及是一個擁有10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不過,埃及的人口卻達到了一億規模,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並且,埃及的人口還在快速增長之中,近100年來,埃及一直都是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國土面積並不算大,且百分之九十以上國土都是荒漠的埃及,目前每年增加的人口都在100萬上下,可謂觸目驚心。要知道,100年前,埃及的人口只有1000萬不到,而今,這個規模已經增加10倍了。


埃及整體上是一個沙漠國家,埃及可利用的適宜國土其實僅僅佔整個埃及的5%左右,即舉世聞名的尼羅河三角洲,以及尼羅河沿岸。除此之外,幾乎都是沙子。然而,埃及絕大多數的人口,也就完全集中在這一些可以利用的少量國土之中。其人口聚集區的稠密程度,排名世界前列。

埃及人口的過快增長,給埃及造成了非常多的問題。失業、飢餓和貧困已經是常見的現象,貧民窟此起彼伏,水源嚴重緊張,道路擁擠不堪。而埃及的國家運作,也常常因為人口問題而危機重重。穆巴拉克和塞西面臨的問題,其錯綜複雜的原因背後,無一不是和人口有關。


歷史上,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上的影響力非常之高。近現代以來,埃及也一直是非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上世紀80年代以前,埃及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國家。不過,到了現在,埃及的國際影響力卻每況愈下,在阿拉伯國家之中的影響力也一去不復返。歸根到底,都是人口問題付出的代價。

埃及根本上難以承受巨量的人口,但是埃及的人口還在持續增長中。目前,在人口壓力之下,埃及似乎在做兩個準備,一是有計劃地將部分人口遷徙到上埃及,分散尼羅河三角洲的人口壓力;二是遷都,埃及已經在開羅以東的沙漠中新建了一個首都,未來將遷都過去。然而,儘管如此,埃及的人口問題依然是一道邁不過的坎。


蘇綻


題主問題風輕雲淡,埃及人生活“亞歷山大”。

2018年埃及人口9842萬(預計2021年破億),GDP2508.9億美元。

埃及全國人口的95%集中在尼羅河流域、特別是尼羅河三角洲,糧食根本不能自給,它是全球第一大小麥進口國(個別年份被印尼超過)!2018年進口1230萬噸在,主要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

它嚴重依賴尼羅河水源,因為上游埃塞要建造大型水壩,埃及與埃塞關係一直緊張,前者曾聲言不惜一戰保護其生命之水。

它經濟嚴重依賴油氣生產、中東打工者的僑匯、旅遊與運河過境費,至少後三者嚴重受到中東安全大環境與埃及反恐小環境影響。

因為從1979年戴維營協議後站隊美國,大筆接受美國軍事、經濟援助(四十年來美國政府對外援助第二大國,僅次於以色列),大筆接受沙特、阿聯酋等的慷慨資金,埃及財政還算過得去。

2011年阿拉伯之春至今,埃及從亂到治,根本問題猶在:發展問題多多,無長期戰略;高失業率、特別是年輕人;特權腐敗等。

埃及人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但生活的重壓使他們安於現實,接受命運。


ruixuezhaofeng


這世界上人多地少的地方多了去了,並不只是埃及,在古代沒有足夠的糧食產出的確無法支撐人口的增長,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只要有錢,糧食完全可以用進口來補足。埃及目前的耕地出產,本來就無法滿足其龐大的人口數量。

埃及的人地矛盾到底有多尖銳呢?

按照總面積來算,埃及超過100萬平方公里,這個規模在世界上其實也不能算小,然而尷尬的是整個埃及除了尼羅河兩岸與極少數的沙漠綠洲地帶,95%的埃及土地都是荒漠戈壁,根本就無法進行農業耕種放牧。



古埃及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當年燦爛的古埃及文明就是建立在滾滾而來的尼羅河水的基礎之上的。對於如今的埃及來說,尼羅河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尼羅河谷與尼羅河三角洲,其實僅佔埃及總面積的不到5%,卻集中居住了埃及98%以上的人口,像是尼羅河三角洲,其人口密度超過了每平方公里5000人。整個埃及的人口,還有農業、城市、工業都分佈在尼羅河流域,而大多數用水也需要依賴尼羅河。

如今埃及已經成為全球第14個人口過億的國家,在非洲,其人口數量僅次於尼日利亞與埃塞俄比亞位居第三位。表面上埃及是100萬平方公里住了1億人,然而實際上是1億人都擠在了5萬平方公里的範圍之內。



雖然埃及極度依賴尼羅河,但實際上尼羅河根本養活不了埃及這麼多人。

自然條件之下,尼羅河氾濫形成的耕地根本沒多少,即便再怎麼肥沃其實也沒多大用處,而且尼羅河雖說是世界最長的河流,但其徑流量並不多,水資源很有限。直到上世紀埃及阿斯旺大壩建成以後,埃及的耕地與可利用水資源才增加了不少,然而這也是杯水車薪。

目前按埃及本身的耕地、水資源來說,生產的糧食其實只能滿足自身不到1/3的需求,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埃及就成為了糧食淨進口國。隨著近些年埃及人口膨脹,埃及自身消費的糧食裡實際上有60%以上都需要進口,主要來自東歐與亞洲地區。



埃及雖說人口上億,但這是建立在破壞生態環境與降低整體生活質量的基礎之上的。埃及並不那麼窮卻也不富有,其經濟主要依賴石油、旅遊、蘇伊士運河與僑匯,其人均收入與生活水平在世界上都不算高。

每年,為了滿足自身巨大的糧食需求以及其他的生存必須物資,埃及已經花費巨大經濟代價,然而這些還算好,可水資源、各類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資源就難辦了。埃及這樣供養上億的人口,其實很多國家都能做到,但這樣的人口驟增根本不能體現埃及多麼富饒,反而極大加重了埃及的自身負擔。



澹奕


埃及有94%的國土為乾旱沙漠,卻有1億人口,人地矛盾突出,靠什麼養活這麼多人口?

埃及有5個方面的重要經濟收入:

1丶農產品丶經濟作物的收入。尼羅河谷土地肥沃,種植小麥丶水稻等農作物。谷地適合經濟作物生長。埃及種植的中長絨棉丶超長絨棉,享譽世界,為埃及的重要收入來源。埃及種植的玫瑰花提取的香精,運到法國調製成香水銷往全世界。埃及有55%就業人口從事農業。

2丶旅遊業的收入。金字塔丶人面獅身像丶盧克索神廟丶阿斯旺水壩丶沙姆沙伊赫丶紅海沿岸度假區等為埃及著名旅遊勝地及景點(旅遊收入每年近百億美元)。

3丶運河“過路費”的收入。埃及本土與西奈半島間的蘇伊士運河為國際重要的海運通道,每年“過路費”的收入相當可觀(可達數10億美元)。

4丶輸出勞工的僑匯收入。埃及有300多萬人在沙特丶阿聯酋等產油國務工。每年有大量僑匯匯入埃及。

5丶工業收入。埃及紡織丶食品加工丶石油(埃及北部油氣田儲藏豐富)等行業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16%。近來中國丶俄羅斯與埃及政府合作,建立工業園區,安排了大量工人就業。


趙凡丁201


埃及應該發揚沙漠國家用城市包圍農村戰略計劃,發動沙漠城市化戰略。

先規劃沿海的沙漠土地,大力發展鹽化工產業,垃圾回收業,發動埃及多人口貧窮優勢,承接天朝垃圾分揀產業轉移,鹽化工業,垃圾分揀業大力發展,和中國,法國等科學家共同研究硅基鈉離子電池的研發,利用沙漠的二氧化硅和海上的鈉離子資源大力發展硅基鈉離子電池,大量的氯氣可以大量製造PVC樹脂粉對華大量出口,分揀的廢塑料也可以對華出口,用人民幣結算,還有大量的鹽也可以對附近國家出口牟利,鼓勵漢族工業資本家在沙漠地區開發,聘請更多的埃及人上班。

第二步,通過對漢人的徵稅修建鹹水渠到缺水地區繼續發展鹽化工業,而靠近大城市的沙漠地區鼓勵漢族商業地主階級開發批發市場,用於幫助中國過剩商品對埃及出口,但是免費提供僅僅沙漠的未開發地區,其他不給,需要全球招拍掛。而本地人可以把沙漠土地霸佔做自建房,不斷地把土地進行開發利用,利用漢人地主建造的批發市場供水設施向附近居民賣水,只要漢人地主修建了管道,沙漠戰爭就勝利一大半了。

第三步,從批發市場到鼓勵漢人地主階級在沙漠建造貿易站,修建水管慢慢讓貧困戶在貿易站附近建造居民點,鼓勵當地人發展垃圾分揀業,基礎加工業,還有養殖業,種植,一個貿易點的設立,只需要把一條2寸水管就可以在沙漠獲得5平方公里的土地開發權。其餘地方讓埃及本地人設立村寨。慢慢讓中國人修建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把服務區,火車站產權賣給建設方,用這些辦法剿滅沙漠,利用管道建設的辦法消耗國內的回收料塑料管的產能,甚至把塑料管產業向埃及資本輸出,直接利用分揀的資源用於水管建設。

最後把埃及人向沙漠擴張,向沙漠要土地,再賣土地。讓埃及本地人成為擁有土地的自耕農和分揀產業主,對華出口大量的PVC粉,分揀原料等。


沙漠城市化設計師


埃及有蘇伊士運河以及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可以拿到外匯進口糧食。埃及一旦糧食進口被卡住,肯定會發生饑荒,算是走在懸崖邊上的國家吧。


玄鋒夜話


大國與小國一個樣,人口集結合理,空氣,空間更不一樣,一億人口,有三億生豬,有二億小狗,三萬億小鳥等等等等,個數不小了?


鄭新鎮


能供養大量人口,不代表他有多厲害。

近年來埃及一直遭受著糧食危機的困擾,全國各地都在抱怨基本商品短缺。由於許多商店的食品供應不足,正在不斷遭到投訴。

人們的抱怨,也因為社會階層而不同,上層和中產階級受到進口商品減少的影響,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所關心的是食品價格的飛漲,讓他們已經快要食不果腹了。



埃及是一個物產貧瘠的國家,該國總面積的96%是沙漠,剩下的4%的土地變得極為擁擠。

但是,埃及的絕大多數農業面向的卻是商業生產,而不是維持生計的農業生產。在埃及,夏季的主要農作物是棉花,這讓埃及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長絨棉生產國,每年的供應量佔到了世界的1/3左右。


雖然農業是埃及經濟的重要部門,貢獻了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8,僱傭了大約1/4的勞動力。但大量經濟作物的種植,讓埃及的穀物產量不足以滿足該國的需求,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穀物,麵粉和蔬菜。

2019年,埃及的小麥產量達到了877萬噸,進口量卻達到了1260萬噸。同時,埃及還進口了950萬噸玉米,50萬噸大米,遠超埃及國內的糧食產量。

但是,這仍然沒有改變埃及食品短缺的問題,埃及在2016年全球飢餓指數中排名第59名。

除了糧食短缺之外,糧食價格的不斷攀升更是威脅著數以千萬計普通埃及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根據2017年的一個數據顯示,埃及現在食品價格的增長每年達到了1/3以上,而埃及經濟的停滯也影響到了老百姓的工資收入,這讓很多中產階級都不得不考慮在食品的採購方面儘可能節儉。

中產階級如此,那些普通勞動者過的日子就更差了。

據統計,目前埃及有40%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兩美元,大約有7000萬人非常依賴埃及政府所發放的食品補貼。


所以,雖然埃及能養活1億人口,但這1億人口中相當一部分只是掙扎在溫飽線上而已。

目前,埃及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個億,而總人口仍然在以每年將近2%的速度快速增長。按照目前的增長趨勢,到2050年埃及的人口將會至少達到1.6億。

那個時候食品安全問題就更嚴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