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等生”不僅要有好成績,也需要轉化

一、對“優生”與“學困生”的定義

十年的教學生涯中,經常做的事情是後進生的轉化。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撰寫這篇教育敘事時,這是我的第二稿。首稿直直奔主題敘述一名優生的蛻變,後面重新思考了一番,還從來也沒有認真區分過優等生和學困生的概念。我查閱了一下資料,大部分認同的定義為:優等生:學校和教育界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學生。我認為這個概念裡的關鍵詞就是“全面發展”。學困生: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關鍵詞“暫時”。

“優等生”不僅要有好成績,也需要轉化

二、老師們忽略了對“優生”的品德關注

1、“優生”們多“優”在成績

在我的地理教學中,經常頭疼學困生地理成績的提高,而大部分時候卻忽略了對優等生的關注。經常聽同事們在辦公室裡吐槽,每每帶完一屆學生,總能發現從前眼中的“學渣”迴歸社會偶然碰到老師還會經常對老師虛寒問暖,那些所謂的優生則像是教了一群“白眼狼”一樣。其實深究優生變為“白眼狼”的原因,上學時老師們對於他們的關注和引導少是有關的。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在優生的內心世界裡,老師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那份耕耘他們心知肚明。

最近我與班上一名優生的遭遇引起了我對於師生關係正確處理的一些深度思考。

七年級七班是學校建設的以民樂團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特色班級,小宸進班時是七班的班長。小升初成績全班第一,進班後擔任班長。上完七班第一堂課,他給我的印象是他積累的課外知識很多,思維活躍,一點即通,讓我覺得他評為班級成績的佼佼者當之無愧。之後兩週,課堂上他同樣課堂表現出了異常的活躍,但這種活躍有些變味了,積極回答問題多為答非所問,回答的答案多能把班級同學逗得鬨堂大笑,這樣的行為出現一兩次也算是活躍氣氛了,但是多次不僅會影響課堂紀律,還影響我的課程進度。用譁眾取寵來評價他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他既然是班長,性格外向,對於班級地理課堂的秩序有一定的影響力。

2、應加強“優生”們品德的引導

課後通過分析我得出的結論是:穩定七班地理課,對他的引導至關重要。於是課下我將他叫到走廊,首先問他知道為什麼老師單獨找他,他心虛地微笑著說:老師,我上課說了不該說的話。我誠懇地告訴他說:老師觀察你很久了。我欣賞你課堂上的活躍力,但是不認可你回答的內容。我列舉了歷屆帶過的狀元類優秀學生應具備的品質。他那麼聰明,應該能體會我說的意思。接下來的一週,課堂上他收斂了許多。

然而沒堅持兩週他的老毛病又犯了,這回不僅是他,其他幾名學生都參照他的行為擾亂課堂秩序。曾經一段時間,每逢去七班上課,我神經都是緊繃的。軟的不行我來硬的吧,課間我將他痛批一頓,作為從小學以來一直被父母和老師捧在手裡的一名所謂優生,他覺得很沒面子,我甚至從他的眼神裡看到一絲憤恨。針對我和他這樣緊張的關係,我心裡是打鼓的。後來針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找到班主任瞭解他小學時的表現,和父母家中培養方式和成長背景,並從其他科任教師口中知道其他課堂上的表現。所謂知己知彼,教師處理學生才能百戰百勝,我與他課間在一起很少談及學習方面的事情,反而關心他課外閱讀的喜好以及我們之間的共通點。他對我也漸升好感,雖然課堂上偶爾他也會忍不住答非所問,但是我的一個眼神,他就明白應該怎麼做。漸漸的,這種交談拉近我們的距離,課堂由於他的配合也逐步步入正軌。班級對於學習地理的熱情越來越高。每當下課,小宸還經常將他所帶零食分享給我。面對這一轉變,我喜不自禁。

“優等生”不僅要有好成績,也需要轉化

三、“優生”與“學困生”都需要正面管教

之後的教學反思讓我聯想到看過的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中說道:過度的控制方式對於十多歲的孩子來說是災難性的,他們更不甘於俯首帖耳的地位。他們受制於大人的時候,“合作”一詞在他們看來就意味著“屈從”。我們需要更加明白,向孩子表明自己與他們站在一起有多麼的重要,很多老師與十多歲孩子的關係可以說是楚河漢界、兩軍對壘,父母儘可能的想要更多的控制。但要控制十多歲的孩子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我們越是想要控制,他們就越是不屈,關係也越是疏遠。

“優等生”不僅要有好成績,也需要轉化

贏得十幾歲孩子合作的最好途徑,只能是相互尊重,以相互平等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只要我們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對待孩子,十幾歲的孩子通常在20歲以後會重返父母和老師的價值觀,並且學會脫離大人的監管之後所必須具備的更多的重要生活技能。

這不禁讓我想到同組的一位年輕老師對於我的一位朋友孩子的影響,我的朋友經常說起她對她兒子的關心和引導,對他孩子的理想和學習方式有了長遠的的影響。每每提及,她對她的感激之情猶然而生。雖然我們不是班主任,但仍應擯棄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珍惜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這是我們教學生涯中應常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