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麗萍哈媒撰文:14億中國人自覺“禁足”,展現中國抗擊疫情的決心與力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3日訊(記者 朱曉航)2020年3月12日,駐阿拉木圖總領事耿麗萍結合中國和國際疫情發展形勢,發表《守望相助 共克時艱》署名文章,全面介紹中國抗疫最新階段性成果及復工復產情況,展現危機面前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和中國人民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強調此次疫情凸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現實意義,表達中國將同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不變決心。

哈薩克斯坦主權報、實業報、法律網、哈電訊社、今日哈通社、365新聞社、今日絲路報及哈薩克斯坦新觀察微信公眾號等多家哈中主流媒體對文章進行了報道和轉載。文章內容如下: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加速蔓延,引起各國普遍擔憂。我每天都在關注疫情發展,也更深刻地認識到公共衛生事業應是全世界共同應對的課題和挑戰,進一步理解為什麼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會說,“中方不僅是在保護中國人民,也是在保護世界人民”,“我們戰勝這場疫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國家本著團結與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不可否認,中國政府採取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及中國人民為此做出的巨大努力對世界抗疫鬥爭產生的積極作用正在逐漸顯現。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的疫情蔓延勢頭得到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從最新數據看,日新增確診病例從高峰期時的每天3000多例,降到現在的日均幾十例,1個月內降幅超過98%;湖北以外地區日確診病例保持較低數字(在4-25例區間波動),且絕大多數為境外輸入,多個省市多日保持零增長,治癒出院人數大幅增長。為儘可能減少感染率和致死率,中國舉國上下作出巨大付出和無私奉獻。習近平主席一個月內召開8次防控專題會議,全國各地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僅用10天就建成2所專門醫院,武漢市超2萬個隔離床位,14億中國人的自覺“禁足”,一個個不同尋常的數字見證了中國抗擊疫情的決心與力度,也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世衛組織專家在日內瓦舉行的發佈會上說“如我感染,希望在中國治療”。無論這是專業評價還是真情流露,都是對中國的充分肯定。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全體中國人民的團結奮鬥,我們一定能夠最終戰勝病魔。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抗疫阻擊戰,也是一場經濟保衛戰。現在,中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在精準有序推動復工復產,這不僅是為把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也是為了向世界經濟發展繼續提供有力支撐。因為我們清楚知道,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經濟發展的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工廠”,中國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儘快復工復產符合各國期待。截至目前,全國工業復工率超過60%,重點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大多已復工,石油石化、通訊、電力、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央企復工率接近100%,中小企業復工率穩步提升,全國民航、鐵路、水運網正常經營。上海、山東等地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超過80%。中國還在通過簡化通關手續、減免稅賦、補貼等手段推動外貿復甦。

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和彈性強,恢復強勁發展態勢是必然的,時間將說明一切。在這裡我想舉個例子,1個月前中國還面臨口罩短缺困難,而現在口罩的日產能產量均已破億。疫情的衝擊是暫時的、可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中國人相信危中有機,並在努力轉危為機。在應對疫情中,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速發展,網絡購物、線上課堂、遠程辦公等在線經濟加快成長。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對中國經濟持續展現較強韌性表達信心,經濟學家普遍預測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將強勢反彈。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秉持公開透明和負責任原則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及時對外通報疫情,就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發等同各方保持溝通與協作。危難面前,世界各國人民也與中國堅定地站在一起,世界170多個國家和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對中國表示慰問和支持,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71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向中國提供了防控物資援助。患難見真情,哈民眾自發到總領館為中國捐款捐物,通過文字、視頻為武漢加油祈福,令我十分感動。“投以桃李,報之瓊瑤”。中國已向韓國、日本、伊朗等國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並向伊朗和伊拉克兩國派出了醫療專家組。中國將繼續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防控舉措和臨床研究數據,開展跨國聯防聯控,並願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有個德國小夥子說,“疫情面前,我們都是中國”。他用簡單的話說出了一個事實:全球化時代,各國命運緊密相連,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病毒不分國度,疫情衝擊下只有輸家,沒有贏家。戰勝疫情需要各國團結一心,守望相助,通力配合,攜手應對。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僅是美好願景,更是現實需要。我相信,經過這次疫情的考驗,這一反映客觀現實、順應時代潮流、彰顯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理念必將更加深入人心,並在世界範圍得到更廣泛的認同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