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天發現《紅樓夢》後四十回確實是曹雪芹寫的,現在這些吐槽後四十回水平不行的人會怎麼樣?

單麯循還-------


這是個偽命題。

提問者即老實又不太老實。

老實是說提問者出門見山,直接就說"假如某天發現",言下之意就是目前還承認《紅樓夢》不是曹雪芹,或不肯定是曹雪芹寫的,這便很老實,說話用了假如這個前提,很嚴密,沒有邏輯漏洞。

不老實是說提問者明知故問,有挑發事端的嫌疑。目的很明顯,就是想看看吐槽《紅樓夢》後四十回文筆拙劣,構思離譜,思想落伍的人,在反轉劇情後的尷尬狀態。

就依提問者所假如的結果成立,那吐槽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寫的人結果只有一個:打臉。

這是提問者想要的答案嗎?是的,起碼是心理期待,提問者會是什麼狀態呢?兩個字:竊喜。

其實後四十回作者是曹非曹,並不重要,胡適不也說了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重要的是後四個字,無論你的假設多另類,多不靠譜,只要你付出努力廣集博覽,提煉求是,有據有理,有觀點有結論就值得尊敬,以一家之言,啟百家之慧。

就算吐槽後四十回不是曹公所作,經"假如"證實是錯的,只要人家為此踏踏實實付出過心血,老老實實找論據,覓實物來支持結論的態度就值得肯定。

這總強於支嘴不出力,別人費力證實了結論後,他來一句"你看,我早說過……"。更何況還要沾沾自喜,就不可取了。





草根有讀


你別說,《紅樓夢》後四十回,還真有可能是曹雪芹寫的,或者是經過曹雪芹同意的。但並非曹雪芹的本意,而是在朝廷巨大壓力下不得已而為之。

近日反覆細讀前八十回脂批本,發覺在第二十一回中露出端倪。此回中敘述襲人不滿寶玉與黛玉過分親近,對寶玉弄性撒嬌,故意不加理睬。寶玉惱恨之餘,酒後讀莊子《南華經》,有所感觸,乘著酒興,提筆敘了一段文字。第二天被黛玉看見,又氣又笑,提筆續詩於後:

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因

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醜語怪他人

這裡有一條畸笏叟的眉批:"又借阿顰詩自相鄙駁,可見餘前批不謬也。″這條批語像悶葫蘆一樣摸不著頭腦。但是細讀前批,便豁然開朗。原來此批前有一長批,講了一個故事,說是兗州有一少陵臺,臺上有子美(杜甫)祠,但該祠被郡守霸佔為己祠。有人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諷之。畸笏言,讀之令人感慨悲憤,心常耿耿。接著說,"壬午九月,因索書甚廹,姑諶於此。非批《石頭記》也,為續莊子因數句,真是打破胭脂陣,坐透紅粉關,另開生面之文,無可評處。″

這裡似乎擺了一個迷魂陣,將黛玉的詩,杜甫的祠,雪芹的書聯成了一個不解之結。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根據已故周汝昌老先生考證,《石頭記》一書,大約從未定型前就已秘抄傳授,流傳於八旗貴家子弟之手,而宗室王公家更是久已傳閱。因曹家與怡親王家有特殊關係,極有可能由怡府傳入乾隆第八子永璇府第。史載,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二十一日"上幸皇八子第″,這是非常罕見的舉動。據當時文人的筆記記載,乾隆帝某日幸某滿人家,某人(指永璇)適不在,見其案頭有《石頭記》一部,挾其一冊而去。及某滿人歸,知此情,大懼!遂連夜刪改進呈。當然,連夜刪改進呈是不可能的。但說明《石頭記》已被皇家探知,甚為注意。第二年(辛巳),因黃河發大水,皇帝無暇顧及此事。到了第三年(壬午),乾隆二十七年重陽節前,就有了"索書甚廹″的變故了。此時曹家的主要靠山,雪芹大表兄,繼平郡王,曾任定邊大將軍的福彭已因弘皙案失寵失勢,鬱郁而亡。失去靠山的雪芹在西山的住所被地方官員強佔拆除,(即畸笏以杜甫祠被佔暗諷之事。)雪芹寄居於寺廟之中,還要緊張地刪削整編出一部應付進呈的本子。這個本子必定違背雪芹原意,把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改為沐皇恩賈家延世澤。而且語言生硬,詞意灰澀,完全失去了原來的風格。所以畸笏批道,"無端弄筆是何人?″"卻將醜語怪他人!"是借阿顰詩自相鄙駁。

拆毀住屋的打擊十分沉重,刪削進呈更讓雪芹心力交瘁。所以雪芹貧病交加,精神崩潰,就在這一年(壬午)除夕,書未成(指未能前後通貫),芹為淚盡而逝。一代文星就此殞落。


陳老師224723857


首先《紅樓夢》後40回,無論是從文筆措辭,還是其他方面都不會是曹雪芹寫的,這也已經是“實錘”了,您自己比較閱讀便也可以看出。

不過就這個問題,筆者想到的是在上世紀末曾紅極一時的另一個論點:

後40回,曾被程偉元、高鶚得到(極可能可是殘卷),後程偉元、高鶚圖名,套作後40回《紅樓夢》,並將原作焚燬。

原因一:《紅樓夢》續作頗多,而程偉元、高鶚的文筆並非最佳,只是立意貼切,導致在所有續作中知名度、流通範圍最廣;

原因二:高鶚本人著作也有一些,但話本類的幾無流通下來,僅有的評價也大多一般,由此,何以能續寫《紅樓夢》;程偉元也是如此,留下訊息,更少。

(高鶚)

當然,此觀點,筆者並不認可,同樣也逐漸被淘汰到歷史之中。不過,由此,得出另一個結論:程偉元、高鶚只是《紅樓夢》的整理者,並主導出版《紅樓夢》的首個刻印版。持此觀點的還有 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即: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張慶善)

最後就《紅樓夢》後40的整體立意,做簡單探討:

程高版本的《紅樓夢》後40回的立意,絕大部分學者是十分認可的,且認為是最為貼近曹雪芹的創作思想。

原因一:程高與曹雪芹生活年代貼近,具有相差不大的時代屬性,同時對於《紅樓夢》私下流通的版本瞭解最為貼近,所能收集到的資料也是最有“時效性”。

原因二:古人,尤其是清朝人受民族“負累”太強,受“儒家思想”影響眼中。持此觀點的有木心,具《文學回憶錄》記載:中國是沒有悲劇的,即便是有也是半部,曹雪芹便有意識到“悲劇”的重要性,可能未能徹底擺脫時代的影響,寫成“喜大普奔”的結局,這點十分的悲哀。

(文學回憶錄)

最後簡單探討一下《紅樓夢》後40回失傳的問題:思想管制,導致作品未能正常流通,收到官方的打壓,再加上印刷成本較高,最終只能通過讀者之間的借閱和抄書來流傳。

影響一:形成不了原始的文本記錄,十分容易失傳;

影響二:部分讀者在讀後,自己默寫,且與原作造成較大出入,例如《論語》的版本問題;尤其是一些未通讀整部作品的讀者“自我續寫”,嚴重擾亂著正常流通;


曹鏡明


我可以明確回答,這個假如不存在。

作為紅樓的骨灰級愛好者,我對《紅樓夢》很熟悉~~

我看紅樓夢不是像紅學家那樣分析,更多的是品鑑語言藝術。

《紅樓夢》後四十回,只是補全了故事,只做到了完整,毫無藝術的美感。

比如,前八十回,黛玉是孤高自許又自卑敏感的人,她美在外直且內怯,惹人憐惜。

但是後四十回,所謂“黛玉”那叫一個多疑、脾氣壞,她的哀怨浮於表面,不再是滲透骨子裡的卑傲。

後四十回的作者,對於黛玉,只有憐與不贊同,不像曹雪芹,是發自內心的憐愛與欣賞。

如果說前八十回,寶玉是男女相的結合,那麼後四十回,偽娘一個,謝謝。

寶玉撒嬌賣痴是比較經典的場景,他的頑劣、叛逆與多情、惜美是浸在骨子裡的少年心性。我勉強理解他,但不喜歡他。

後四十回,我不想理解他,很不喜歡他。因為他太娘了,文章語言藝術不到位,就算換成女孩,那麼個撒嬌也膩味兒。

寶釵倒是還好,槽點有,但不算太大。主要問題還是語言描寫不對,後四十回的敘述沒有張力,突顯不出人物性情。

也許是補全《紅樓夢》的人比較欣賞寶釵那樣的閨秀,將她描寫得更溫婉、大方……什麼鬼?這只是寶釵的表面性情~~

我認為,寶釵的骨子裡是狠戾又機敏的,她會為了積攢善名而幫助別人,因為世俗如此。她做事功利心雖重,但每次出手都是妥帖周到、善解人意的,這是兩全其美的事兒。

其他人物不贅述,總歸全不一樣。有人說,如果是因為家庭等等原因,性情大變呢?因為飢寒交迫,病重呢?

我還是可以明確回答,不可能。這是一種語言的感覺~~

就算曹雪芹被穿越了,相較而言,那可能性倒是更大些。





呵人間失格


你好,我是國風!

首先我要聲明一點,我覺得紅樓夢的後40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作品。所以從沒有嘲諷和輕視!所以本身對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好假設的!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後40回不是曹雪芹作品,覺得高顎程偉元違背了曹雪芹的本意。把一部不知道什麼樣的結局的紅樓夢,寫成了一個悲喜過後大團圓的結局。所以這些人接受不了,覺得紅樓夢應該寫一個大悲的結局,才符合

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讖語!不該給後世留一點希望,這就是他們的意思。

因為高鶚程偉元續作的時候曾序:此多年來“銖積寸累”!說明後40回不是兩個人寫作。而是有淘本累積,兩人“細加釐剔,截長補短,承前啟後使之通順。”而鈔成全部。所以也就不能明確這後40回不是曹雪芹的作品。

一旦某一天有證據證明後40回是曹雪芹的作品,那麼現在這些篤定後40回是高鶚偽作的人大概會很失望吧!但也或他們立即翻過臉來說:“我早知道這就是曹雪芹的親筆,一直沒說而已!”再或是這些人重讀一下後40回感嘆一句“真香”罷了!其實很大一部分文人根本沒有什麼節操,自古以來一直如此!


國風1974


會說!

“雖然曹雪芹爛尾了!但不能否認他前八十回給他帶來的成就!”


牛頓萬年沉迷宗教和鍊金術,這些東西在科學研究上作為汙點的惡劣影響應該比《紅樓夢》後四十回在文學上作為汙點的惡劣程度更大吧!

可是三大定律還是讓他被稱作科學史上的巨人!


錫山襠朝大學士


《紅樓夢》前80回作者未定,也不一定就是所謂曹雪芹寫的。曹雪芹是真有這麼一個人,還是誰的筆名也都還沒有定論!

如果發現後40回是所謂曹雪芹寫的,那麼前80回是另一個作者寫的。

我不是考據派,只會用閱讀的平凡方式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沒有引經據典,也沒有什麼研究!

《紅樓夢》從第81回開始,同前面情節根本接不上。第七十四回時開始抄撿大觀園,入畫等被攆岀;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第七十六回,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句讖語己岀!第七十七回,司棋、晴雯被攆,芳官、蕊官、藕官岀家;第七十八回晴雯死,寶玉作《芙蓉女兒誄》這首可以透著結局的讖語!第七十九回,薛蟠娶夏金桂,迎春嫁孫紹祖;第80回迎春和香菱命不久矣……

《紅樓夢》寫到這時,早就山雨欲來風滿樓了。金陵十二釵,這些奇女子一個一個將走向她們註定的悲劇命運。故事也將走向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

元春的死亡,黛玉之死,賈母去逝,探春遠嫁,寶玉婚事,賈府被抄,賈家眾人的流落……這些該是80回以後的故事。

先分析文本:

可是第八十一回《紅樓夢》故事居然出奇的平靜!姑娘們開始釣什麼魚,而寶玉又開始跟賈代儒上學了。

第八十二回,一向言語謹慎的襲人開始套黛玉的話,而且直言尤二姐之死。這根本不符合襲人的人設,也不合情理。襲人只是下人,這些事都不是她能參與的。

第八十三回,鳳姐居然進宮向元妃請安!以前她可從未有這個資格!寶釵居然同夏金桂吵起來,夏金桂拍著炕沿大哭,這根本不合情理;香菱這個丫鬟也意外地病好了!根本不符合,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的結局。

第八十四回,寶玉作《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和《人不知而不慍》,寶玉開始破題作八股文。這亂七八糟的八股文,哪有前文中文采飛揚的寶玉的樣子!且前文已有賈政不再勉強寶玉舉業,這時又作八股,可見前言不搭後語。

這一回,賈母居然喜歡寶釵!這真是不能忍,賈母一向是寶黛配的堅定支持者,寶黛配才符後她的利益。

第八十五回,賈赦、賈政、賈珍、賈璉、寶玉參加北靜王生日!大臣結交王爺,敢這麼的明目張膽,賈府這些人是不想活了嗎?

八十六回,薛蟠又岀人命案,詩意的黛玉第一次彈起古琴來。八十七回李紋、李綺、湘雲又都回來了。這一回林姑娘吃一碗火肉白菜湯,加了一點兒蝦米兒,配了點青筍紫菜。這些菜像普通人家早飯,就是不像榮國府的!這一回黛玉、妙玉從詩仙改成古琴上的知音了。第八十九回,茗煙說天冷給寶玉加衣,拿來的卻是雀金裘,那玩意根本不保暖,這不是把寶玉房裡丫鬟和茗煙都寫傻了嗎!

九十回,寶玉議親,賈母和王夫人都贊成寶釵,真乃奇事!九十二回,惜花人寶玉對巧姐講起了《列女傳》,其一不符寶玉人設,其二,如教巧姐《列女傳》,李紈才合適!

九十五回,元妃死於聖眷隆重,身體發福!不合判詞也不合曲子。元妃死時四十三歲,這時距省親,過了二十年了?省親時時元妃二十幾歲,如元妃四十三歲,那寶黛釵也得三十出頭了!這又是一處前言不搭後語啊!

九十六、九十七回是有名的調包計和黛玉焚稿斷痴情。在古代榮國府和薛家都是大家族,調包計這種情、理、法都不合的事就不可能發生!

九十九回,薛蟠被判絞監候,這麼重的罪,前一回寶玉還娶寶釵?難道賈家不怕被牽連?這是當榮國府的人都是傻子嗎!

第一一四回,鳳姐病死。不符合"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判詞。

第一一九回,本應遠嫁的探春帶著姑爺回賈家。不符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的判詞。也不合分骨肉曲子。這一回賈府的爵位、所抄家產,全行賞還。賈寶玉、甄寶玉、賈蘭中了舉人。這一回巧姐嫁到了周家,女婿家極富,還是個秀才。但大家都知道巧姐的丈夫是板兒。

再分析判詞、曲子

《紅樓夢》的結局在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就已岀現。金陵十二釵這些姑娘們的命運已定,她們是“薄命司"中人物,這是沒有人能逃岀的宿命!

寧榮二府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千紅一哭,萬豔同悲。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的結局必然是茅椽蓬牖,瓦灶繩床,不再有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

而後四十回,同判詞、紅樓夢曲子,和開卷及各種讖語都相差太多!

先說一些很重要的人物如薛寶琴、李紋、李綺的故事直接寫丟了,只剩名字。薛寶琴同梅翰林家親事這一條重要線索也寫丟了。柳湘蓮也寫丟了。

香菱會判詞會在遇夏金桂後早逝,不會活到結局。

寶玉同黛玉會議婚,然後發生事情至黛玉早逝。黛玉死後才有寶玉同寶釵的婚姻。沒有斷痴情,黛玉的情痴至淚盡、至生命的終結。

寶玉同寶釵,舉案齊眉,卻並無夫妻之實,故不會有蘭桂齊芳。寶釵這也不會有什麼掉包計,那關係到女子一生名節。"珍重芳姿晝掩門"的寶姐姐不會答應!薛家亦不會。

元春會死於宮庭鬥爭,她可能有孕。鬥爭失敗的她才會發出眼睜睜,把萬事全拋……天倫呵,要退步抽身早的哀鳴。

探春會遠嫁,也許是粵東,一定是一個南方的藩王。她會是賈府的第二個"王妃",她是去和親,一片大海,一隻大船,一帆風雨路三千。她是個幽怨的和親郡主,隨命運飄搖,一生不會再回來。

史湘雲會嫁給衛若蘭,可後40回根本沒寫!但英氣不輸男兒的湘雲定會在家族敗落後活下來。

妙玉這個排在金陵十二釵第六位的女子,結局定然不會是被強盜劫走那多簡單。是誰讓她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又是哪個王孫公子嘆無緣?

第八十回時,賈迎春己經快死了,但八十回後,這個重要的錢索,賈迎春是怎麼被虐待死的卻未寫。迎春一直活著。活到寶玉寶釵成親後,還給寶釵過了生日。

王熙鳳前八十回她個性鮮明,活得轟轟轟烈烈。她賙濟過劉姥姥,也殺人害命過。她的命案,她的被休,她和平兒地位的交換,後文全都未交待。

結論: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這些在《紅樓夢》的結局中未體現岀來!

《紅樓夢》中前八十回中大量岀現的詩詞、曲、謎語、酒令、還有誄文等等。都極具才華!可後四十回中明顯減少,且質量明顯下降。

《紅樓夢》中前八十回描寫的世家大族不凡的衣、食、住、行等細節也全都不見。賈母、王夫人、寶玉、寶釵等的性格大變。以前的鮮明性格都不見了,變得呆板,毫無靈性!黛玉的風骨,黛玉的堅定也全不見,剩下的只是柔弱、無助。焚稿斷痴情這件事不會在黛玉身上發生!

還有細節,賈府男子從未對王爺自稱過奴才,但一O五回賈璉對西平和北靜王自稱奴才。賈府的女孩子是稱姑娘或姐兒,但後四十回幾處稱巧姐為妞或妞妞。

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真的差太多了!不是吐槽,是後四十回水平真不夠!


薇薇polly愛紅樓


這個假如,根本不存在。

後四十回水平高低,是比較而言的。續寫《紅樓夢》,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在這眾多的“差”中,高鶚續書是最“不差”的。但,仍舊有無數地方,明顯與原著不是一個水平。

好吧,好壞的問題我們先不說,只說一個細節,你來看看,會不會與前八十回出自同一人之手。

第一百零三回“施毒計金桂自焚身”,夏金桂誤飲毒湯而死,真是大快人心。不過,第一次喝湯,香菱不小心燙手摔了碗,“他倒沒生氣,自己還拿笤帚掃了,拿水潑淨了地”。

這裡的“他”,是指夏金桂。我就想問一下,“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少奶奶,怎麼用得著自己掃地?不算薛家的奴才僕婦,至少有寶蟾、小舍兒兩個陪嫁丫頭,難道都是死人?況且“他倒沒生氣”這句話是寶蟾說的,哪有少奶奶掃地、潑水,丫鬟站在旁邊看著不動的?你相信這樣的情節是描寫“玉堂金馬”細緻入微的曹雪芹手筆?

並不需要太專業的知識、太高明的欣賞水平,只要讀書認真一點,就可以了。


棲鴻看紅樓


本人一直覺得後四十回也是原創,只是後四十回沒有寫完,缺乏潤色。八十回後,有大量的沒有完成的詩稿就是明證,既然這些詩作沒有完成,與之相對應的文字必然也是初稿無疑。此外從字數上也有區別,七十八回後,字數明顯減少。由其是七十九回字數不及前者的一半,故而心中始終存疑。也正是這個原因,後四十回必然被後人改動了。可能有人會問,你為什麼那麼肯定?是的,就因為沒寫完,更容易被篡改,也因此導致後四十回文筆欠佳。是誰改的,是脂硯齋嗎?自以為他或她的嫌疑最大。當然,也可能是後人,或者就是高鶚改的。歡迎熱愛紅樓夢的讀者批評指正,本人最喜歡討論的氛圍了。期待中……


大熊貓127


現在已經有人發現《紅樓夢》的後30回可能在日本,有可能曹雪芹只寫了30回就逝去了。高鄂的後四十回並不像有些人評價的那麼不好!至少它是這部書問世以來最好的續作!

要給一部名著寫續作本來就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何況喜歡它的人又有那麼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解讀,雖然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訴諸筆端,但這些人挑毛病的本事肯定是超級給力的。

目前的續作基本上尊重了曹雪芹的創作意圖,人物塑造前後比較一致。一些人物的結局與大家的理解有差異。但並不代表說這半續作不行,這部書能有今天這樣廣為流傳,是續作給了它完整的面貌,才讓它起死回生。可見續作的巨大成就是不可能抹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