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天发现《红楼梦》后四十回确实是曹雪芹写的,现在这些吐槽后四十回水平不行的人会怎么样?

單麯循還-------


这是个伪命题。

提问者即老实又不太老实。

老实是说提问者出门见山,直接就说"假如某天发现",言下之意就是目前还承认《红楼梦》不是曹雪芹,或不肯定是曹雪芹写的,这便很老实,说话用了假如这个前提,很严密,没有逻辑漏洞。

不老实是说提问者明知故问,有挑发事端的嫌疑。目的很明显,就是想看看吐槽《红楼梦》后四十回文笔拙劣,构思离谱,思想落伍的人,在反转剧情后的尴尬状态。

就依提问者所假如的结果成立,那吐槽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写的人结果只有一个:打脸。

这是提问者想要的答案吗?是的,起码是心理期待,提问者会是什么状态呢?两个字:窃喜。

其实后四十回作者是曹非曹,并不重要,胡适不也说了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重要的是后四个字,无论你的假设多另类,多不靠谱,只要你付出努力广集博览,提炼求是,有据有理,有观点有结论就值得尊敬,以一家之言,启百家之慧。

就算吐槽后四十回不是曹公所作,经"假如"证实是错的,只要人家为此踏踏实实付出过心血,老老实实找论据,觅实物来支持结论的态度就值得肯定。

这总强于支嘴不出力,别人费力证实了结论后,他来一句"你看,我早说过……"。更何况还要沾沾自喜,就不可取了。





草根有读


你别说,《红楼梦》后四十回,还真有可能是曹雪芹写的,或者是经过曹雪芹同意的。但并非曹雪芹的本意,而是在朝廷巨大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

近日反复细读前八十回脂批本,发觉在第二十一回中露出端倪。此回中敘述袭人不滿宝玉与黛玉过分亲近,对宝玉弄性撒娇,故意不加理睬。宝玉恼恨之余,酒后读庄子《南华经》,有所感触,乘着酒兴,提笔敘了一段文字。第二天被黛玉看见,又气又笑,提筆续诗于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这里有一条畸笏叟的眉批:"又借阿颦诗自相鄙驳,可见余前批不谬也。″这条批语像闷葫芦一样摸不着头脑。但是细读前批,便豁然开朗。原来此批前有一长批,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兖州有一少陵台,台上有子美(杜甫)祠,但该祠被郡守霸占为己祠。有人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讽之。畸笏言,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接着说,"壬午九月,因索书甚廹,姑谌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这里似乎摆了一个迷魂阵,将黛玉的诗,杜甫的祠,雪芹的书联成了一个不解之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根据已故周汝昌老先生考证,《石头记》一书,大约从未定型前就已秘抄传授,流传于八旗贵家子弟之手,而宗室王公家更是久已传阅。因曹家与怡亲王家有特殊关系,极有可能由怡府传入乾隆第八子永璇府第。史载,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二十一日"上幸皇八子第″,这是非常罕见的举动。据当时文人的笔记记载,乾隆帝某日幸某滿人家,某人(指永璇)适不在,见其案头有《石头记》一部,挟其一册而去。及某滿人归,知此情,大惧!遂连夜删改进呈。当然,连夜删改进呈是不可能的。但说明《石头记》已被皇家探知,甚为注意。第二年(辛巳),因黄河发大水,皇帝无暇顾及此事。到了第三年(壬午),乾隆二十七年重阳节前,就有了"索书甚廹″的变故了。此时曹家的主要靠山,雪芹大表兄,继平郡王,曾任定边大将军的福彭已因弘皙案失宠失势,郁郁而亡。失去靠山的雪芹在西山的住所被地方官员強占拆除,(即畸笏以杜甫祠被占暗讽之事。)雪芹寄居于寺庙之中,还要紧张地删削整编出一部应付进呈的本子。这个本子必定违背雪芹原意,把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改为沐皇恩贾家延世泽。而且语言生硬,词意灰澀,完全失去了原来的风格。所以畸笏批道,"无端弄笔是何人?″"却将丑语怪他人!"是借阿颦诗自相鄙驳。

拆毁住屋的打击十分沉重,删削进呈更让雪芹心力交瘁。所以雪芹贫病交加,精神崩溃,就在这一年(壬午)除夕,书未成(指未能前后通贯),芹为泪尽而逝。一代文星就此殒落。


陈老师224723857


首先《红楼梦》后40回,无论是从文笔措辞,还是其他方面都不会是曹雪芹写的,这也已经是“实锤”了,您自己比较阅读便也可以看出。

不过就这个问题,笔者想到的是在上世纪末曾红极一时的另一个论点:

后40回,曾被程伟元、高鹗得到(极可能可是残卷),后程伟元、高鹗图名,套作后40回《红楼梦》,并将原作焚毁。

原因一:《红楼梦》续作颇多,而程伟元、高鹗的文笔并非最佳,只是立意贴切,导致在所有续作中知名度、流通范围最广;

原因二:高鹗本人著作也有一些,但话本类的几无流通下来,仅有的评价也大多一般,由此,何以能续写《红楼梦》;程伟元也是如此,留下讯息,更少。

(高鹗)

当然,此观点,笔者并不认可,同样也逐渐被淘汰到历史之中。不过,由此,得出另一个结论:程伟元、高鹗只是《红楼梦》的整理者,并主导出版《红楼梦》的首个刻印版。持此观点的还有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即: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张庆善)

最后就《红楼梦》后40的整体立意,做简单探讨:

程高版本的《红楼梦》后40回的立意,绝大部分学者是十分认可的,且认为是最为贴近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原因一:程高与曹雪芹生活年代贴近,具有相差不大的时代属性,同时对于《红楼梦》私下流通的版本了解最为贴近,所能收集到的资料也是最有“时效性”。

原因二:古人,尤其是清朝人受民族“负累”太强,受“儒家思想”影响眼中。持此观点的有木心,具《文学回忆录》记载:中国是没有悲剧的,即便是有也是半部,曹雪芹便有意识到“悲剧”的重要性,可能未能彻底摆脱时代的影响,写成“喜大普奔”的结局,这点十分的悲哀。

(文学回忆录)

最后简单探讨一下《红楼梦》后40回失传的问题:思想管制,导致作品未能正常流通,收到官方的打压,再加上印刷成本较高,最终只能通过读者之间的借阅和抄书来流传。

影响一:形成不了原始的文本记录,十分容易失传;

影响二:部分读者在读后,自己默写,且与原作造成较大出入,例如《论语》的版本问题;尤其是一些未通读整部作品的读者“自我续写”,严重扰乱着正常流通;


曹镜明


我可以明确回答,这个假如不存在。

作为红楼的骨灰级爱好者,我对《红楼梦》很熟悉~~

我看红楼梦不是像红学家那样分析,更多的是品鉴语言艺术。

《红楼梦》后四十回,只是补全了故事,只做到了完整,毫无艺术的美感。

比如,前八十回,黛玉是孤高自许又自卑敏感的人,她美在外直且内怯,惹人怜惜。

但是后四十回,所谓“黛玉”那叫一个多疑、脾气坏,她的哀怨浮于表面,不再是渗透骨子里的卑傲。

后四十回的作者,对于黛玉,只有怜与不赞同,不像曹雪芹,是发自内心的怜爱与欣赏。

如果说前八十回,宝玉是男女相的结合,那么后四十回,伪娘一个,谢谢。

宝玉撒娇卖痴是比较经典的场景,他的顽劣、叛逆与多情、惜美是浸在骨子里的少年心性。我勉强理解他,但不喜欢他。

后四十回,我不想理解他,很不喜欢他。因为他太娘了,文章语言艺术不到位,就算换成女孩,那么个撒娇也腻味儿。

宝钗倒是还好,槽点有,但不算太大。主要问题还是语言描写不对,后四十回的叙述没有张力,突显不出人物性情。

也许是补全《红楼梦》的人比较欣赏宝钗那样的闺秀,将她描写得更温婉、大方……什么鬼?这只是宝钗的表面性情~~

我认为,宝钗的骨子里是狠戾又机敏的,她会为了积攒善名而帮助别人,因为世俗如此。她做事功利心虽重,但每次出手都是妥帖周到、善解人意的,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其他人物不赘述,总归全不一样。有人说,如果是因为家庭等等原因,性情大变呢?因为饥寒交迫,病重呢?

我还是可以明确回答,不可能。这是一种语言的感觉~~

就算曹雪芹被穿越了,相较而言,那可能性倒是更大些。





呵人间失格


你好,我是国风!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我觉得红楼梦的后40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作品。所以从没有嘲讽和轻视!所以本身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好假设的!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后40回不是曹雪芹作品,觉得高颚程伟元违背了曹雪芹的本意。把一部不知道什么样的结局的红楼梦,写成了一个悲喜过后大团圆的结局。所以这些人接受不了,觉得红楼梦应该写一个大悲的结局,才符合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谶语!不该给后世留一点希望,这就是他们的意思。

因为高鹗程伟元续作的时候曾序:此多年来“铢积寸累”!说明后40回不是两个人写作。而是有淘本累积,两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承前启后使之通顺。”而钞成全部。所以也就不能明确这后40回不是曹雪芹的作品。

一旦某一天有证据证明后40回是曹雪芹的作品,那么现在这些笃定后40回是高鹗伪作的人大概会很失望吧!但也或他们立即翻过脸来说:“我早知道这就是曹雪芹的亲笔,一直没说而已!”再或是这些人重读一下后40回感叹一句“真香”罢了!其实很大一部分文人根本没有什么节操,自古以来一直如此!


国风1974


会说!

“虽然曹雪芹烂尾了!但不能否认他前八十回给他带来的成就!”


牛顿万年沉迷宗教和炼金术,这些东西在科学研究上作为污点的恶劣影响应该比《红楼梦》后四十回在文学上作为污点的恶劣程度更大吧!

可是三大定律还是让他被称作科学史上的巨人!


锡山裆朝大学士


《红楼梦》前80回作者未定,也不一定就是所谓曹雪芹写的。曹雪芹是真有这么一个人,还是谁的笔名也都还没有定论!

如果发现后40回是所谓曹雪芹写的,那么前80回是另一个作者写的。

我不是考据派,只会用阅读的平凡方式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沒有引经据典,也沒有什么研究!

《红楼梦》从第81回开始,同前面情节根本接不上。第七十四回时开始抄捡大观园,入画等被撵岀;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第七十六回,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句谶语己岀!第七十七回,司棋、晴雯被撵,芳官、蕊官、藕官岀家;第七十八回晴雯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这首可以透着结局的谶语!第七十九回,薛蟠娶夏金桂,迎春嫁孙绍祖;第80回迎春和香菱命不久矣……

《红楼梦》写到这时,早就山雨欲来风满楼了。金陵十二钗,这些奇女子一个一个将走向她们注定的悲剧命运。故事也将走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元春的死亡,黛玉之死,贾母去逝,探春远嫁,宝玉婚事,贾府被抄,贾家众人的流落……这些该是80回以后的故事。

先分析文本:

可是第八十一回《红楼梦》故事居然出奇的平静!姑娘们开始钓什么鱼,而宝玉又开始跟贾代儒上学了。

第八十二回,一向言语谨慎的袭人开始套黛玉的话,而且直言尤二姐之死。这根本不符合袭人的人设,也不合情理。袭人只是下人,这些事都不是她能参与的。

第八十三回,凤姐居然进宫向元妃请安!以前她可从未有这个资格!宝钗居然同夏金桂吵起来,夏金桂拍着炕沿大哭,这根本不合情理;香菱这个丫鬟也意外地病好了!根本不符合,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结局。

第八十四回,宝玉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和《人不知而不愠》,宝玉开始破题作八股文。这乱七八糟的八股文,哪有前文中文采飞扬的宝玉的样子!且前文已有贾政不再勉强宝玉举业,这时又作八股,可见前言不搭后语。

这一回,贾母居然喜欢宝钗!这真是不能忍,贾母一向是宝黛配的坚定支持者,宝黛配才符后她的利益。

第八十五回,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宝玉参加北静王生日!大臣结交王爷,敢这么的明目张胆,贾府这些人是不想活了吗?

八十六回,薛蟠又岀人命案,诗意的黛玉第一次弹起古琴来。八十七回李纹、李绮、湘云又都回来了。这一回林姑娘吃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一点儿虾米儿,配了点青笋紫菜。这些菜像普通人家早饭,就是不像荣国府的!这一回黛玉、妙玉从诗仙改成古琴上的知音了。第八十九回,茗烟说天冷给宝玉加衣,拿来的却是雀金裘,那玩意根本不保暖,这不是把宝玉房里丫鬟和茗烟都写傻了吗!

九十回,宝玉议亲,贾母和王夫人都赞成宝钗,真乃奇事!九十二回,惜花人宝玉对巧姐讲起了《列女传》,其一不符宝玉人设,其二,如教巧姐《列女传》,李纨才合适!

九十五回,元妃死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不合判词也不合曲子。元妃死时四十三岁,这时距省亲,过了二十年了?省亲时时元妃二十几岁,如元妃四十三岁,那宝黛钗也得三十出头了!这又是一处前言不搭后语啊!

九十六、九十七回是有名的调包计和黛玉焚稿断痴情。在古代荣国府和薛家都是大家族,调包计这种情、理、法都不合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九十九回,薛蟠被判绞监候,这么重的罪,前一回宝玉还娶宝钗?难道贾家不怕被牵连?这是当荣国府的人都是傻子吗!

第一一四回,凤姐病死。不符合"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判词。

第一一九回,本应远嫁的探春带着姑爷回贾家。不符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判词。也不合分骨肉曲子。这一回贾府的爵位、所抄家产,全行赏还。贾宝玉、甄宝玉、贾兰中了举人。这一回巧姐嫁到了周家,女婿家极富,还是个秀才。但大家都知道巧姐的丈夫是板儿。

再分析判词、曲子

《红楼梦》的结局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就已岀现。金陵十二钗这些姑娘们的命运已定,她们是“薄命司"中人物,这是沒有人能逃岀的宿命!

宁荣二府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的结局必然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不再有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

而后四十回,同判词、红楼梦曲子,和开卷及各种谶语都相差太多!

先说一些很重要的人物如薛宝琴、李纹、李绮的故事直接写丢了,只剩名字。薛宝琴同梅翰林家亲事这一条重要线索也写丢了。柳湘莲也写丢了。

香菱会判词会在遇夏金桂后早逝,不会活到结局。

宝玉同黛玉会议婚,然后发生事情至黛玉早逝。黛玉死后才有宝玉同宝钗的婚姻。没有断痴情,黛玉的情痴至泪尽、至生命的终结。

宝玉同宝钗,举案齐眉,却并无夫妻之实,故不会有兰桂齐芳。宝钗这也不会有什么掉包计,那关系到女子一生名节。"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姐姐不会答应!薛家亦不会。

元春会死于宫庭斗争,她可能有孕。斗争失败的她才会发出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天伦呵,要退步抽身早的哀鸣。

探春会远嫁,也许是粤东,一定是一个南方的藩王。她会是贾府的第二个"王妃",她是去和亲,一片大海,一只大船,一帆风雨路三千。她是个幽怨的和亲郡主,随命运飘摇,一生不会再回来。

史湘云会嫁给卫若兰,可后40回根本沒写!但英气不输男儿的湘云定会在家族败落后活下来。

妙玉这个排在金陵十二钗第六位的女子,结局定然不会是被强盗劫走那多简单。是谁让她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又是哪个王孙公子叹无缘?

第八十回时,贾迎春己经快死了,但八十回后,这个重要的钱索,贾迎春是怎么被虐待死的却未写。迎春一直活着。活到宝玉宝钗成亲后,还给宝钗过了生日。

王熙凤前八十回她个性鲜明,活得轰轰轰烈烈。她周济过刘姥姥,也杀人害命过。她的命案,她的被休,她和平儿地位的交换,后文全都未交待。

结论: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这些在《红楼梦》的结局中未体现岀来!

《红楼梦》中前八十回中大量岀现的诗词、曲、谜语、酒令、还有诔文等等。都极具才华!可后四十回中明显减少,且质量明显下降。

《红楼梦》中前八十回描写的世家大族不凡的衣、食、住、行等细节也全都不见。贾母、王夫人、宝玉、宝钗等的性格大变。以前的鲜明性格都不见了,变得呆板,毫无灵性!黛玉的风骨,黛玉的坚定也全不见,剩下的只是柔弱、无助。焚稿断痴情这件事不会在黛玉身上发生!

还有细节,贾府男子从未对王爷自称过奴才,但一O五回贾琏对西平和北静王自称奴才。贾府的女孩子是称姑娘或姐儿,但后四十回几处称巧姐为妞或妞妞。

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真的差太多了!不是吐槽,是后四十回水平真不够!


薇薇polly爱红楼


这个假如,根本不存在。

后四十回水平高低,是比较而言的。续写《红楼梦》,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在这众多的“差”中,高鹗续书是最“不差”的。但,仍旧有无数地方,明显与原著不是一个水平。

好吧,好坏的问题我们先不说,只说一个细节,你来看看,会不会与前八十回出自同一人之手。

第一百零三回“施毒计金桂自焚身”,夏金桂误饮毒汤而死,真是大快人心。不过,第一次喝汤,香菱不小心烫手摔了碗,“他倒没生气,自己还拿笤帚扫了,拿水泼净了地”。

这里的“他”,是指夏金桂。我就想问一下,“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少奶奶,怎么用得着自己扫地?不算薛家的奴才仆妇,至少有宝蟾、小舍儿两个陪嫁丫头,难道都是死人?况且“他倒没生气”这句话是宝蟾说的,哪有少奶奶扫地、泼水,丫鬟站在旁边看着不动的?你相信这样的情节是描写“玉堂金马”细致入微的曹雪芹手笔?

并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太高明的欣赏水平,只要读书认真一点,就可以了。


栖鸿看红楼


本人一直觉得后四十回也是原创,只是后四十回没有写完,缺乏润色。八十回后,有大量的没有完成的诗稿就是明证,既然这些诗作没有完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必然也是初稿无疑。此外从字数上也有区别,七十八回后,字数明显减少。由其是七十九回字数不及前者的一半,故而心中始终存疑。也正是这个原因,后四十回必然被后人改动了。可能有人会问,你为什么那么肯定?是的,就因为没写完,更容易被篡改,也因此导致后四十回文笔欠佳。是谁改的,是脂砚斋吗?自以为他或她的嫌疑最大。当然,也可能是后人,或者就是高鹗改的。欢迎热爱红楼梦的读者批评指正,本人最喜欢讨论的氛围了。期待中……


大熊猫127


现在已经有人发现《红楼梦》的后30回可能在日本,有可能曹雪芹只写了30回就逝去了。高鄂的后四十回并不像有些人评价的那么不好!至少它是这部书问世以来最好的续作!

要给一部名著写续作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何况喜欢它的人又有那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解读,虽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诉诸笔端,但这些人挑毛病的本事肯定是超级给力的。

目前的续作基本上尊重了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人物塑造前后比较一致。一些人物的结局与大家的理解有差异。但并不代表说这半续作不行,这部书能有今天这样广为流传,是续作给了它完整的面貌,才让它起死回生。可见续作的巨大成就是不可能抹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