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歷史的車輪滾滾,即使功勳卓著,當世稱雄,也不過在史冊中佔些許篇幅,未必能被普羅大眾熟稔。

一旦屬於他們的時代過去,只剩下冢中枯骨。

一個歷史人物如果想要讓人千古傳誦,還得超凡入聖,達到神仙境界,才能深入人心乃至被朝廷重視,立廟祭祀成為民間信仰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蜀漢五虎上將中無一人符合三立標準

如果以傳統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三個標準來看,蜀漢集團的人物中數諸葛亮的德操、文章、功績都為天下公認,最合乎三立的標準;關羽素有忠義之譽,又屢立奇功,符合立德和立功,卻沒有立言;張飛、趙雲、黃忠等,皆算不上立德,充其量只有立功。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東山島上的武聖廟

以這個標準來看,達到“三立”成就的諸葛亮並沒有這麼高的境界。但成就遠遜諸葛亮的關羽卻在後世稱為神,在全國各地都有廟宇,還滲透進佛教、道教,是今日中國人最為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歷史中真實的關羽

關羽在史籍中的記載非常簡略。

《三國志》用了很短的篇幅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其中關羽傳總共不到一千字。而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了英雄記、典略、魏書、蜀記、江表傳等已經失傳的書,對關羽的身世稍有完善。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陳壽著《三國志》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關羽之所以要改字,說法甚多,但蜀臣改字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把讀音近似“勝”字的都改掉了。比如,諸葛喬本諸葛瑾之子,過繼給諸葛亮之後,將本字仲慎改為伯松;又如《太平御覽》引《蜀志》記載黃忠的字為“漢叔”,而黃忠本字漢升。

因為劉備先祖是中山靖王劉勝,很有可能蜀臣都要避諱“勝”字,所以關羽才改字為雲長。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範長生生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卒於東晉元帝太興元年(公元318年)

不過,對於關羽改字還有一個解釋,民國盧弼編著的《三國志集解》轉述清代人的說法稱,當時有個名叫範長生的修仙之人,事奉過劉備,到十六國成漢李特時還在,活了一百歲,關羽也許是為了避諱這位仙人而改字。

清代人的觀點雖然未必有說服力,但後世的關羽已經成神,所以清代人才會將關羽與修仙之人相聯繫。

關羽的生年不詳,只知道是亡命逃奔劉備所在的涿郡。劉備禮賢下士,結交豪俠,中山巨賈張世平、蘇雙等販馬累巨貲,紛紛資助劉備招兵買馬。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桃園三結義”

關羽深服劉備的為人,真心擁戴他。劉備做平原相時,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別統領部曲。後來,關羽追隨劉備南征北戰,故事不多。

曹操與劉備合兵襲殺呂布的時候,關羽看上了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跟曹操說好了要娶回家,結果曹操發現這女子長得很漂亮,就自己娶了,讓關羽很難堪。這與後世為了神化關羽而編造的關羽不近女色的說法很有矛盾

劉備背叛曹操割據徐州,曹操率軍征討,俘虜了關羽。關羽投降曹操之後,受曹操厚恩卻一心思歸劉備。關羽為曹操襲殺河北名將顏良,解除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在袁紹處,掛印封金投奔劉備。曹操嘉許關羽忠義,沒有追趕。

這一段歷史雖然是稱讚關羽的,但實際是以關羽之忠義襯托曹操之大度,至於真實歷史是什麼樣的,就不得而知了。

曹操南征荊州,劉備攜民奔逃,狼狽不堪。此時劉備將大部分精銳部隊交給關羽讓他先行一步,後來這就成為劉備打下荊州、益州基業的原始資本。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荊州關公文化園中的青銅關公雕像,重約1200噸,手握70米大刀

所以,赤壁之戰後劉備將關羽看作元勳,讓他鎮守荊州。可是關羽也因此而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竟然看不起馬超和黃忠,先後受諸葛亮和費詩規勸。

關羽出兵北伐,雖然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可是後方的糜芳、士仁卻因關羽素來輕慢下屬,不肯按時輸送軍需。而關羽明知軍鋒在前,後方尤重,卻不思安撫部將,反而發狠話說戰事結束回江陵後就要治糜芳和士仁的罪。倆人心懷怨懼,見孫權偷襲荊州,便投降了孫權。

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被殺,他的驕傲自大也最終葬送了自己。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明代畫家商喜所繪《關羽擒將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關羽曾經於百萬軍中襲殺顏良,被後世譽為勇將的典範;他也曾水淹七軍擒拿于禁,亦有智謀;刮骨療毒,不懼疼痛,何等英雄氣概。

但同時,他傲氣驕志,不僅看不起馬超黃忠,更輕慢下屬,導致兵敗被殺,讓人嘆之惜之。史籍之中的關羽,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突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

後世加工後的關羽

關羽的形象在唐代以前都與歷史記載沒有太大區別。唐代以後,說書開始流行,民間開始了對三國人物的演義再造。在關羽短短的歷史記載之外,人們對關羽的傳說改造主要有幾大方面。

一是充實歷史故事。從關羽投奔劉備到關羽投降曹操,這段時間關羽都沒有太多的故事記載。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王可偉油畫作品《溫酒斬華雄》

但是在民間話本中,給關羽增加了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智詐賺徐州、降漢不降曹、正氣護二嫂、千里走單騎等。到赤壁之戰以後,更是傳奇如潮,華容還報曹操、長沙義釋黃忠、單刀劫持魯肅等。

這些故事,有一些是將發生在其他人物身上的歷史事件移植到關羽身上,有些是對關羽生平進行想象擴充,有些是將歷史記載改造扭曲,逐漸把關羽塑造成了忠義無雙、勇猛無敵、一身正氣的完人

雖然傳說演義並沒有迴避關羽身上的真實的弱點,比如驕傲自大、輕慢下屬等,但這些故事更多表現出戲劇性。關羽對馬超的不屑被演繹為一出玩笑,對黃忠的不滿更被直接回避。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在影視劇中糜芳也逃不了被醜化的命運

而因為關羽的輕慢和苛責而背叛關羽的糜芳、士仁則被塑造成了十足的小人,反而增添了關羽的悲劇色彩。

二是抹除人物本性。歷史上真實的關羽絕不是一個具備崇高道德修養的人,他早年亡命奔逃,到涿郡結識劉備,都顯示出關羽實在不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而是有很大野心的

同時,他也有大部分男性身上共同具備的特點——好色,曾經要強娶他人的老婆為妻,甚至還因為被曹操捷足先登而暗自吃醋。可是這些人物本性都被傳說演義迴避了,甚至不惜編造出關羽為了保護兩位嫂嫂而徹夜立於門外的故事。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影視劇中完美的關羽

在紛亂的三國時代,女性充滿悲劇性。我們不止一次看到因為勝敗存亡,女人被當作物品在梟雄之間頻繁轉手,也看到無數女性隨著戰局的變化而不知所蹤。

劉備徐州兵敗後,他的“妻子”被曹操俘虜,之後便不知去向,是否得到了關羽的保護不得而知。但從劉備後來頻繁納娶新的夫人來看,徐州的“妻子”應該沒再回到劉備身邊。

傳說演義將關羽設定為不近女色的賢者模式,構建了將關羽進一步神化的事實基礎。

三是增加神話色彩。關羽之死其實是非常簡略的,先是兵敗被孫權俘虜,後與關平一同被斬殺。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雲長死後睜眼嚇孟德

這段故事背後人添油加醋,增加了赤兔馬絕食而死,呂蒙遭關羽靈魂索命,曹操見關羽頭顱睜眼而病倒等。在關羽死後,青龍偃月刀被賜予潘璋,結果潘璋卻鬼使神差與關興相遇,關興殺了潘璋為父報仇,奪回青龍偃月刀。

這些故事大多在宋元時期流行於民間傳說中,豐富了關羽的神話色彩。不僅如此,宗教也來湊上了關羽的熱鬧。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關羽顯聖玉泉山

關羽被害後,顯聖玉泉山上,大呼“還我頭來”,僧人普靜對關羽說,將軍索還頭顱,可是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向誰索。關羽乃頓悟稽首而去。這個故事的敘事模式很像歷史上諸葛亮、費詩勸誡關羽之事。

縱觀關羽的傳說,可以發現這些故事總體上與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有一定關係,是對真實歷史的變造,但同時也符合為豐滿一個神話人物的需要。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神話後的關羽

在關羽身上更多塑造了民間所景仰的意識形態,如講義氣、敢說話、債必償、仇必報等樸素的道德觀念。這一點上來說,倒並不完全符合統治者所倡導的倫理道德。

這也正好印證了前文所述,符合儒家“三立”標準的諸葛亮並沒有被神化,被神化的反而是並不完美、有很多真實人性的關羽。

但在神化關羽的過程中,卻迴避了其一些人性面,反而將關羽改造以符合官方倡導的價值觀。這種矛盾的出現,到底是人民的智慧,還是人民的奴性呢?

關羽崇拜的由來

關羽的人生巔峰在荊州,急劇凋落敗亡也是在荊州,

所以荊州是關羽崇拜的源頭

於是,在關羽死後,荊州地區民間的祭祀中就多了一個關羽。中國古代社會民間信仰盛行雜神崇拜。在宋代理學思潮興起以前,民間對歷史人物的供奉鮮有客觀標準,任何生前有影響的人物無論其功過是非,死後都可能受到奉祀或崇拜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影視劇中的安祿山

如范陽一帶祀安祿山、史思明為“二聖”,蔡州則有吳元濟祠。此三位在唐朝是有影響的人物,但也都是臭名昭著的叛賊。只要是某地人或死於某地,某地的先民們就可能立廟崇祀,成為一方之神靈,甚至形成一種區域性的信仰和崇拜

而關羽信仰和崇拜最初在其死難的荊州出現正是如此。

據《神僧傳》,“江陵多神祠,人俗常所祈禱”。關羽身死後,即被江陵地區崇奉為本地神祗。《當陽縣誌》載,孫權殺害關羽父子,並用諸侯的禮儀埋葬了屍體,“邦人墓祭,歲以為常。”

唐代董挺《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中說,玉泉寺西“有蜀將軍都督荊州事關公遺廟存焉”,證明了早在隋唐之前,荊州地區百姓就祭祀關羽了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端公舞

在今湖北西部、陝西東南部,流傳著一種被稱作“端公舞”的民俗。

據考證,“端公舞”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巫舞和古楚宮廷樂舞,如今是以祛病消災、保家平安為主要表演目的的民間巫舞。這種舞蹈以降神為目的,實際上是一種巫術。

它在舞蹈中模仿再現的巫術動作,如猿猴步、蛇步、禹步,模仿自然界的猿猴、也模仿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還模仿古代聖君大禹。行巫之人通過模仿讓自己具備神性,得以和厲鬼溝通,請求厲鬼不要作祟,保佑百姓平安豐收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關羽兵敗被俘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人們不敢直接與厲鬼鬥爭,只敢通過各種方式迂迴地表達對厲鬼的恐懼和順從,通過供奉和祭祀安撫厲鬼,祈求他們不要為害人間

研究認為,最早在荊州地區祭祀關羽,也屬於祭祀厲鬼的一種。關羽被孫權軍襲殺,身首異處,死時滿腔怨怒,化作厲鬼。百姓惟恐關羽靈魂將其怨怒發洩於人間,危害一方,遂小心供奉,但願免災避禍。

唐代範攄《云溪友議》載:荊州玉泉祠,天下謂四絕之境,或言此祠,鬼興土木之功而樹。祠曰三郎神。三郎者即關三郎也。允敬者,則彷彿似睹之。緇俗居者,外戶不閉,財帛縱橫,莫敢盜者。廚中或先嚐食者,頃刻大掌痕其面,歷句愈明。侮慢者,則長蛇毒獸隨其後。所以懼神之靈,如履冰谷。非齋戒護淨,莫得居之。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開天五虎系列——1/4關羽雕像

玉泉山上的關羽祠堂,裡面供奉的關羽凶神惡煞,往來之人只要對他不敬,就會被惡鬼纏身不得好死。關羽作為一尊惡神,無寸功德施與百姓,卻還要百姓小心供奉,只求不要作惡。

這體現了百姓何其卑微的心態?敬鬼神非為感謝其功德,只願其不要為害人間。

在民間傳說中,人們神化關羽是因為他嬉笑怒罵一如常人,可是神化之後的形象卻忠義剛正有悖人性。

這與百姓在祭祀中敬奉鬼神卻只為乞求它們不要作惡,體現了何等相似的矛盾性。

崇拜厲鬼的奴性

民眾對待關羽態度中的矛盾性,非僅體現在關羽一人身上。

戰國時期,魏國的西門豹擔任鄴城的地方長官。他剛到任就聽聞了當地有個“河伯娶婦”的傳統,即每年此地的官員、長老、巫祝都要向百姓籌款數百萬,名為給河伯娶婦的費用,其實只花了二三十萬,其他都被貪汙了。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西門豹除巫治鄴

巫祝負責到民間尋找有幾分姿色的女子,讓她沉入河中獻給“河伯”,以乞求不要發大水。百姓長期以來苦於出錢又送命,卻不敢違抗,只得帶著家中的女子逃亡。

“河伯”這樣的神仙,並未給百姓帶來任何便利,卻不時就要發個大水淹沒當地百姓的農田和棲居地。人民對他的態度卻是花大代價祭祀它,祈求它不要給百姓帶來災禍。

如果西門豹僅僅是戳穿了官員、長老和巫祝利用民眾的恐懼心理貪汙行騙的把戲,並不能給民眾帶來真正的安寧,因為還是有可能發大水,到時候民眾可能就會反過來責怪西門豹惹怒了“河伯”了。

這正如現代社會揭露醜惡現象的敢言者,有的人非但不感謝他們反而還斥責其破壞社會安定。

為了解決這個死局,西門豹帶領百姓開鑿了十二條渠道,引漳水入渠,既解決了洩洪問題,又可以灌溉農田。雖然有百姓對開渠感到厭煩勞累,甚至還有人認為與其這樣勞累受苦不如開倒車回到向河伯祭祀美女的時代。

但工程完成後,當地百姓受惠於水利工程,才慶幸聽從了西門豹。類似的祭祀行為,在後世文學作品中也有體現。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西遊記》中鯉魚精的形象

《西遊記》中,鯉魚精“靈感大王”跑到通天河為妖,搶佔了老黿的住宅,要村民以童男童女為代價保風調雨順。唐僧來到通天河,鯉魚精想吃唐僧肉,被孫悟空叫來觀音菩薩將其收走,救了唐僧也順便救了當地百姓。

要是沒有唐僧、孫悟空的到來,還不知道鯉魚精要吃多少童男童女。

在這個故事中,通天河的安寧原本是正常狀態,鯉魚精以破壞正常狀態為要挾讓百姓供奉它,百姓不思反抗竟然聽從了,不得不讓人唏噓。

當地百姓或許還會這樣想:“要不是鯉魚精吃了童男童女,能有這麼好的收成嗎?”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孫悟空向龍王求助

還有鳳仙郡求雨,明明是天庭主動剝奪了鳳仙郡百姓的雨水,百姓卻要日日祭祀天庭,求天庭寬恕降雨。明明是你本應該擁有的東西被剝奪了,卻要你好生哀求剝奪者手下留情,如果剝奪者開恩還給你一點,你就要叩頭感謝,這便是幾千年來不成道理的道理

難怪孫悟空見不得天庭作威作福,他身上寄託的是幾千年來百姓不敢明言的反抗,但也僅限於在傳說話本中口嗨,卻不敢付諸行動。

關羽從厲鬼到真神

祭拜關羽厲鬼只是一種民間信仰,終究不入大雅之堂。

歷代統治者原本是反對民間信仰各種怪力亂神的,如《新唐書·狄仁傑傳》記載:“吳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毀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而已。”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廣州的金花古廟中供奉的是“金花娘娘”

這座古廟也曾當做“淫祠”搗毀

這裡面的“吳楚俗多淫祠”,肯定包括關羽的祠廟。但狄仁傑是唐代中前期人,他毀祠的舉動很可能得不到民間的真正信服,所以之後關羽祠廟又立於荊楚之地。

前文所述,唐代的範攄記述了關羽顯聖的玉泉山祠,範攄是唐僖宗鹹通時人,可見晚唐時期對關羽的崇拜絲毫不受朝廷毀淫祠的影響。

但此時關羽形象還是陰森可怖的,百姓祭祀的不過是凶神惡煞的“關妖”。這一形象到宋代還有影響,南宋人洪邁《夷堅志》載,潼州治西關廟中的關羽像,“黃衣急足,面怒而多髯,容狀可畏”。

不過此時關羽的傳說和事蹟已經被民間再造了,否則以關羽兇惡的形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朝廷許可為民間祭祀的神祇。

官方再造關羽神的過程是從北宋開始的。

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朝廷式微。五代更替,大多是軍閥割據,槍桿子裡出皇帝。北宋立國之後,急於重塑社會價值體系,安定人心。統治者心思急切,也就顧不上借力是否來自怪力亂神了。

歷史上的關羽既有忠義之名,當可以垂範世人。宋代學者對關羽的描述,大多都集中在忠於漢室、不戀富貴的內容上。統治階級的加入,人們對關羽的印象就被掌握了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人所過濾和重塑,淡忘了關羽是一個怨怒而死的厲鬼,轉而將其勇武、忠義的高大形象植根於民間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宋真宗曾經敕令在解州修建關羽廟,宋徽宗崇寧元年又追封關羽為崇寧真君忠惠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五年封義勇武安王,宋高宗建炎二年加封壯繆義勇王,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封英濟王。

有宋一代,關羽被加封無數個頭銜,成為被統治者認可的真神,而關羽廟也再不是曾經的厲鬼淫祠,變成了有編制的宗法武廟

明清時期,在統治階層的推動下,關羽信仰繼續發展。明洪武元年,在順天府正陽門建關羽廟;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帝聖君。

從此關羽又被抬升為皇帝,關羽廟都變成了關帝廟。清代繼續加封,協天伏魔大帝、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等等。

功利主義的信仰

雖然朝廷是從教化民眾要忠君的角度來抬升關羽的地位,但老百姓並不買賬。

對於統治階層,百姓的態度和對厲鬼邪神是一樣的,就是因為懼怕而小心供奉,而事實上歷代統治階層也都是幹著把百姓原本天然應得的東西剝奪,再讓百姓乞求朝廷開恩把被剝奪的東西一點一點回賜給人民。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荊州玉泉寺中的關羽塑像

如此看來,統治階層乾的事跟凶神惡煞的厲鬼也沒什麼區別。

而民間信仰關羽,另有功利主義的需求。民間信仰原本就是多神的,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成為神,而神的功能也並不固定。既然朝廷允許關羽信仰的存在,民間就索性把他們的美好願望都交給關羽。世人崇拜關羽,主要就是希望關羽能夠保佑平安富貴,與朝廷所倡導的“忠義”並沒有什麼關係

厲鬼變真神: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


實際上,民間對各種神仙的信仰往往是很不穩定的。

據1907年年的一期《時事畫報》的報道,廣州久未下雨,兩廣總督總督岑春煊竟下令向雨神開炮,留下了笑料。美國傳教士衛三畏記述,他曾見廣東官員原本畢恭畢敬在龍王廟裡祈雨,祈禱了兩三天後毫無效果,就命令手下將龍王爺的塑像從廟裡搬出來,放到毒日下暴曬。先前虔誠祭拜,旦見不效,馬上就拋棄神仙,足可見國人永遠只關心切身眼前直接利益,稍放長遠或略有拐彎就棄如敝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