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親密接觸"的戰"疫"人

這是一個"看不見"的防疫戰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們遠離萬家燈火,主動請纓衝上戰疫一線。救治感染患者,照顧重症病人生活起居,疏導病人情緒,他們是與病人最親的人;全副武裝,檢測病毒樣本,日夜與實驗儀器為伴,他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衝鋒在前,堅守一線,以實際行動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攻堅戰貢獻力量。

45天完成核酸檢測超13萬例

記者來到武漢金域醫學檢驗所時,劉森波正在幫忙卸貨,他負責雷神山醫院的核酸樣本運送工作,也因此被網友稱為"病毒快遞員"。

戰疫一線群英譜 |  與病毒

劉森波正在幫忙卸載核酸樣本

劉森波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武漢疫情爆發之後,武漢分公司任務壓力巨大,他受到廣州總公司的號召,主動請纓、支援武漢公司。2月19日,劉森波從老家天門,歷經5個半小時,自駕走低速公路,歷經重重關卡,抵達戰疫前線。

因為頻繁使用酒精殺毒,劉森波沉寂多年的通風又復發了。"輕傷不下火線。"說完他又主動投入到公司辦公區域的消毒及後勤服務當中。

武漢金域醫學檢驗所人事部姚妮告訴記者,目前檢驗所大概承擔了整個武漢市20-30%的檢測量,最大的時候一天大概6000例。"我們的員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了節約防護服,都是穿著紙尿褲進去做實驗,連續工作6-8個小時。"武漢金域醫學檢驗所總經理李根石感慨,檢測高峰時期,隊員們感動的瞬間讓他終生難忘。

戰疫一線群英譜 |  與病毒

檢驗所的員工通宵達旦檢測病毒樣本

戰疫一線群英譜 |  與病毒

檢驗所的員工通宵達旦檢測病毒樣本

像劉森波這樣主動支援武漢分公司的員工有60多人。這次戰疫,武漢金域醫學檢驗所,共有153名工作人員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當中,從1月31日至今,完成核酸檢測超過13萬例。

不負韶華,90後護士吳萱在戰"疫"一線綻放青春

1月18日,武漢市第三醫院召集醫護人員前往金銀潭醫院支援,新生兒科護士吳萱第一個報了名。

沒有後顧之憂衝在戰疫一線,也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吳萱的父親是名共產黨員,也是退伍軍人,得知女兒要去前線參加戰"疫"時,還特地拿出了自己的黨員筆記,支持女兒在戰疫一線踐行初心。吳萱的孩子才3歲,雖然母女很長時間無法相見,但懂事的孩子在臨行前也不哭不鬧。

戰疫一線群英譜 |  與病毒

來到病區工作,吳萱就像陀螺一樣來回忙個不停,不僅要給病人換藥、注射,還需要負責為重症病人餵飯、翻身等生活上的護理。

活潑、開朗,是這位90後護士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這樣的性格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疏導和情緒支持中尤其重要。護士長鄔慧明說,"因為是新生兒科護士,吳萱護理病人比較仔細耐心,她喜歡和病人交流,也很會開解病人。"

1月29日凌晨,90歲的張奶奶因為呼吸困難、發燒入院,被診斷為新冠肺炎。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剛來時表現異常煩躁。善於觀察的吳萱不僅主動上前開導,還專門為張奶奶研究出了一套"敲擊語言",吳萱告訴老人:敲玻璃就是要換針,敲床板兩下就是要吃飯,敲床板三下就是要換尿布。在這樣特殊的溝通方式和悉心照顧下,張奶奶的情緒逐漸穩定、病情明顯好轉,前不久康復出院。

戰疫一線群英譜 |  與病毒

吳萱給張奶奶量體溫

眼看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吳萱覺得再辛苦都值得,她說,當下既要履行好醫護人員的職責,也要不負韶華,讓大家看到新一代的青年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

和吳萱一樣,還有無數年輕的身影衝鋒在戰疫一線,在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中,90後有1.2萬人,佔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湖北之聲記者:付江坤、李一凡、張偉傑

審核:曹寧、徐曼、萬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