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做了第一壮举,却还被网友批评,真的电影需要这样……

这个春节,因为武汉疫情,整日宅在家里,而作为第一部免费给大家放映的电影《囧妈》,就成了此热点话题。

《囧妈》这样的电影,只能证明其免费播放给大众看是对的选择。因为这种电影只不过是一种现象级,一次性消费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却没有可能。不是说它没有在疫病围城的时刻带来娱乐和欢乐,而是说没有给观众应有的启示或者是带来的想法很少。

如果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则是把丑恶、虚伪的东西戳破给人看。

这部电影做了第一壮举,却还被网友批评,真的电影需要这样……

“囧”系列的第一部,即2010年的《人在囧途》就遵循了这一规律,取得了颇为“惊艳”的效果。《人在囧途》触碰了当下中国的一处隐痛,即阶层分化。一个冷漠的、“理性”的、“有品位”的成功人士李成功,由于某种机缘,遭遇了仍然保持纯朴道德的挤奶工牛耿,同时不得不开始一段他已感到陌生的“底层社会”生活——坐绿皮车硬座车厢、住60元一晚的小旅馆等。李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囧态,暴露了他的自私与虚伪,牛耿成了他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渺小,也使他得到了拯救。

这部电影做了第一壮举,却还被网友批评,真的电影需要这样……

其实,真正优秀的影片,都具有敢于触碰现实的特征。比如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书》,就触碰了美国最为敏感的种族问题。

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影片满足了他们内心对于情感的需要,由于每个人的成长、阅历、性格、喜好不同,对一部影片有不同的感受是正常的。


首先整部电影是围绕着儿子被迫陪着母亲坐火车去俄罗斯完成心愿展开的,展现了家庭中的亲情、爱情,相爱相杀,最终在经历后,慢慢理解了别人,醒悟了、明白了爱的真谛。我觉得,中年人应该比较有同感,上有老,下有小,经历了两轮这样的相爱相杀,本来都是出于对对方的爱,却不知变成了对对方的伤害。现实中,这样的亲情、爱情,这样的家庭太多。不是我们不爱,而是爱的理念,爱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这部电影做了第一壮举,却还被网友批评,真的电影需要这样……

影片中有一段话触动颇深,妻子张璐说给丈夫徐伊万,儿子徐伊万也同样说给自己的妈妈,这句话可能适应好多人: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我,我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是的,好多亲情、爱情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想改造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对方,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微博上曾看过一句话,深表认同: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这部电影做了第一壮举,却还被网友批评,真的电影需要这样……

​爱一个人,就应该让那个人成为更好的他(她)自己。一个人最幸福的事,也是成为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爱是成全,而不是毁坏。诚如影片最后所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我想这就是影片想要告诉人们的。

最后,这个宅家的春节,关心着疫情动态,感动着那些大爱无疆的医务人员和各界爱心人士,也感谢这部温情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